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产品市场周刊》2006,(15):F0004-F0004
新疆贝正实业有限公司是在国家财政部倡导下,由西北及新疆财政企业共同投资的综合性实业有限公司。贝正公司长期从事棉花和纺织商品实业经营,以发展中国及新疆棉花产业为已任,经过近年的持续强劲发展.商品贸易、实业项目、投资融资、资本运作等各项业务经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进步,2000-2005年经营代理新疆棉花10万余吨,金额13亿元,成功开创了一条连接籽棉、皮棉、棉纱,棉布、纺织品及服装、内销与进出口、现货与期货多环节的完整产业绎营链。  相似文献   

2.
我国棉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关系到1.6亿棉农、流通业者和纺织业者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产棉区棉农从农业内部得到的一半以上的收入。关系到近2万亿元的纺织企业销售收入。关系到近1200亿美元的纺织品出口创汇,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根据国务院关于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精神。改革的目标是要“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而要想搞好产业化经营,就一定要实现产业升级,只有不断实现产业升级,才能加快产业化经营的进程,才能最终实现这一目标。但是,从我国棉花产业的整体来看,虽然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几年来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从总体来讲,整个产业的层次、水平还较低,而且发展很不平衡,仍处于较为薄弱、落后、低层次、低水平的局面。本文结合我国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侧重探讨棉花生产、流通领域的产业升级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产棉、用棉大国。但长期以来,棉花生产的大起大落,棉花价格的忽高忽低,棉花质量性差和异性纤维多,致使棉农收入不稳,影响着纺织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出路在哪里?近年来,棉花产业界对中国棉花产业提出了要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国务院2001年27号件强调“走棉花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并强调棉花产业化经营是棉花流通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4.
棉花作为一种大宗经济作物,其面积的增减、价格的高低、质量的优劣、秩序的好坏,对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和企业增效、政府增税都密切相关。2001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2001]27号),经过四年多的运作,取得了显的成效,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总结,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棉花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但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深层次的、共性的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这已经引起国家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近期,笔专门走访了全国产棉大县——江苏省射阳县的政府领导、有关部门、有关企业和部分棉农,就如何促进我国棉花产业健康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5.
《农产品市场周刊》2006,(48):I0001-I0001
河南中方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以棉花种植、收购、加工、经营、仓储、纺织、棉花及纺织品进出口为产业链条,集研发、生产、经营、投资、管理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集团。旗下拥有多家从事棉花、纺织等生产、经营的全资、控股子公司。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逐渐形成了以“棉花经营、棉花物  相似文献   

6.
山东曾是全国第一产棉大省,历史上年产量曾达到3500万担;山东省供销社系统有棉花企业500多家,职工12万人,在棉花经营基础上,山东供销社发展了59处纺织企业,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生产能力。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的棉农和供销社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由于市场的剧烈波动,政策的调整,农业科技的滞后和经营体制及企业机制的不适应,致使山东棉花生产大起大落,由年产3500万担跌到300万担,大部分棉花企业逐步陷入困境,沉淀资金138亿元,棉花生产和经营出现的困难,成为长期困扰山东的突出问题。加入世贸组织后,进一步加重了山东省在棉花生产经营上的疑虑。面对这样的现实和新的形势,省供销社认为棉花仍为山东的重要农产品,棉花经营仍是山东供销社的第一大行业,而且供销社的纺织已居山东纺织行业的首位。  相似文献   

7.
打破棉花经营垄断是从1999年棉花年度实施国务院关于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始,除原有的供销社棉麻经营企业、农业部门的良种棉加工厂以外,经资格认定的纺织企业可参与棉花收购经营。  相似文献   

8.
据悉,由国家发改委经贸司副司长刘小南牵头,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和农发行等部门组成的棉花调研组于12月7日结束在湖北、湖南等省地调研。刘小南就此次调研结果表示,国家有关部门将就调研发现的棉衣“卖棉难”、企业资金紧缺等问题进一步进行会商,争取在完善棉花收储政策、涉棉企业资金配套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以此来全力扶持棉花产业健康发展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棉麻流通经济》2001,(11):19-24,18
在国内外棉花供大于求,棉花生产与流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国家将出台重大改革措施的形势下,根据自治区领导的安排,由自治区供销社发起,自治区专家顾问团组织部分专家顾问,并邀请自治区党委政研室、农村工作办公室、自治区人民政府研究室、农业厅、纺织行业办公室组成联合调研组,就《新疆棉花产业体制创新和棉花产业协调发展问题》进行调研,广泛听取了自治区有关综合部门及涉棉单位的意见,最近又认真学习了全国棉花工作会议的精神。在此基础上,经过反复讨论,形成了“关于创新新疆棉花产业体制,推进棉花产经经营的若干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农村工作通讯》2004,(5):56-56
1、多元化的市场竞争格局基本形成。内地棉花企业改制基本完成,一批大型棉花企业正在形成。未来3~5年,可能出现5~7家年经营量50万吨以上的超大型棉花企业,十几家年经营10万吨以上的大型棉花企业,将在未来棉花市场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优质棉生产基地,目前初步形成了"世界棉花形势看中国,中国棉花市场看新"的格局,对保障国家棉花产业安全,促进新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经济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疆年来,新疆棉花生产成本不断上涨、国内外棉花价差巨大,棉农生产积极性急剧下降,国家棉花安全和棉农收益受到严重影响。发展计划司带队赴新疆博乐市达勒特镇呼热布呼村就"新疆棉花产业现代化道路该如何走"等相关问题进行调研。通过调研,调研组认为实现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是降低棉花生产成本、实现棉花产业现代化、巩固新疆棉花产业优势地位的必然选择。呼热布呼村闯出了新路,主要通过以棉田改造为基础,推进棉花标准化种植、以机械采棉为突破口,推进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以技术推广服务为支撑,推进棉花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5方面,实现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促进棉花产业现代化积累了经验。同时也分析了制约新疆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的 5个重点环节,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棉田改造、加强适应棉花机械化集成技术和品种研究、加大技术推广和培训力度等5方面来推进新疆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棉花市场全面放开的新形势下,供销社棉花企业如何发挥优势,应对挑战,增强市场竞争力,巩固和提高市场占有率,继续发挥搞活流通,稳定市场,做好为棉农和纺织企业服务工作,促进棉花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是各级供销社和棉花企业必须深入思考、认真研究的紧迫问题。本拟结合新疆的实际,就此问题谈一些不成熟的认识和思路,与各位同行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3.
1999年国家放开棉花经营后,各地新上了一大批新棉花企业,供销社原有棉花企业受到了很大冲击,市场占有份额逐年下降。我们围绕“如何巩固供销社棉花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4.
棉花产业是新疆兵团的支柱产业之一,但以原料供给为特征的兵团棉花产业经营面临严竣的挑战.做大做强棉花产业,提升棉花产业竞争力,是促进兵团经济发展,增加职工收入的当务之急.本文在分析新疆兵团棉花产业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大棉产业战略",即兵团棉花产业发展应充分发挥兵团体制优势,减少并消除内部的无序低效竞争,打造棉产业大企业大集团,体现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和规模经济,以强大的大棉花集团角色立足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5.
随着纺织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棉花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国内棉花供求出现了很大缺口。2001年以来,我国棉花进口急剧增加.从5.6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256.9万吨,年平均以11.22倍的速度增长。2006年1—5月共进口棉花207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2.37倍,平均月进口量41.4万吨,占国内纺织月均用棉量的一半左右。越来越多的纺织企业改变了以往使用国产棉的习惯,迅速适应和喜欢进口棉.对进口棉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如今配额已经成为纺织企业最为敏感的神经,每年在配额发放之际都会出现争抢现象,甚至已经出现了以每吨500~1500元左右的价格买卖配额现象。由此可见国内纺织企业对进口棉的喜爱程度。那么究竟什么原因使得他们如此青睐进口棉呢?详细分析,大致有以下五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16.
棉花价格的涨跌起伏牵动着整个棉花产业链条上棉农、棉花企业和纺织企业的神经。2008年度的低棉价挫伤了农民的植棉积极性,棉农叫苦不迭。2009年度棉价大幅上涨,并未给棉农带来多少喜悦,种棉不合算;棉花收购加工企业战战兢兢,小心谨慎,惟恐亏损赔本,重蹈2003年覆辙;过高的棉价,给刚刚逃过金融风暴、稍微有点起色的纺织企业又添新愁。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棉花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现状 我国棉花生产居世界前列,是纺织大国和最大的棉花消费国,全国有23个省、市、自治区生产棉花,涉棉农民1亿多,棉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由棉花生产、流通、加工、纺织等环节组成的产业链链条完整,具有较强的系统优势和辐射效应。随着棉花市场逐步放开,棉花价格由市场决定的机制基本确立,收购加工主体呈现多元化态势,棉纺织行业持续高速增长,用棉需求不断增加,带动了我国棉花种植和棉花产业的整体发展。但在棉花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实施棉花良种补贴的第二年,由于有上年的基础,让棉农切实尝到了实惠,良种补贴受到广大棉农更多的关注与期盼。在良种补贴之外,又一项新的补贴——新疆棉移库补贴,今年3月起在棉花企业与纺织企业间征求意见,有望于这个棉花年度正式实施。一时间,两项针对棉花产业的补贴政策成为业界焦点。这是在国家财力不断增强,财政支农投入持续加大的背景下,在世贸协议框架内,连续第二年出台棉花相关补贴措施、从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到加入世贸组织,再到今天对棉花产业发展给予财政支持,我国的棉花补贴经历了不断的变化与调整,体现出不同时期政府对棉花产业发展的侧重,下面我们予以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19.
射阳县是江苏乃至全国棉花生产重点县之一,从2000年到2007年已连续8年,年产皮棉都在5万吨以上,最高的2004年超过了10万吨。今年,尽管植棉面积有所下降,但从目前的长势看,有望再破5万吨。再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新棉将陆续上市。目前,棉农最为关心的是今年的棉花收购价格,这不仅关系到农民当年的植棉收益,也将直接影响来年棉花种植的布局安排。为了科学地出台今年的新棉收购指导价,最近我们对全县棉花生产、购销趋势及相关问题做了一些调查。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有一些问题并非本县特有,而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普遍性,都是当前棉花产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和需要关注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供销社系统棉花经营企业多年来垄断市场的局面已被彻底打破,跨行业、不同所有制的棉花经营主体不断涌现,传统的、单一品种的经营模式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供销社系统棉花经营企业作为计划经济时期的主渠道,如何彻底解决影响其生存、发展的主要问题,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做强做大供销社的主营业务?如何巩固、提升棉花经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是需要深入研究、认真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