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办好职工家庭农场,从根本上讲,就是要正确处理好统与分的关系,发挥国营农场和职工家庭农场生产经营的两个积极性。从而使国营农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促进商品生产的发展。 (一)真正建立“统分结合,两层经营”的结构,是当前完善职工家庭农场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从分的层次上看,虽然形式上已将农、林、牧、副、渔等各个生产项目全部分包到了家庭农  相似文献   

2.
最近调查湖南、湖北两省国营农场的职工家庭农场,我们选了10户不同类型的种植业家庭农场(见附表),进行经济效益比较,分析在当前条件下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和最佳的经营形式。 10个家庭农场中,1个是单身职工,9个是独户经营。合计人  相似文献   

3.
国营农场内部兴办的职工家庭农场,是一个新事物。对职工家庭农场的形式是否需要规范化?对此,提出以下一些看法。一、种植业坚持“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体制,是探讨家庭农场模式的前提。种植业家庭农场的经营体制和家庭农场的模式,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营农场改革了农业经营管理体制,由联产承包发展到家庭农场,建立了以农场统一经营与家庭农场分散经营相结合的体制,突破了原来农场高度集中统一的体制。这种统分结合的体制,既保持了农场全民所有制的优越性,又  相似文献   

4.
六、兴办职工家庭农场1982年以来,实行大包干到户责任制的国营农场中,涌现出一批承包大户,这就是职工家庭农场的雏型。1983年8月,赵紫阳同志视察新疆工作期间,作了关于国营农场要办家庭农场的指示,指出国营农场内部实行职工家庭承包办家庭农场,很可能将来是主要形式。同年10月,胡耀邦同志在一个文件上批示:“国营农场主要是经营管理问题,我意要坚决按照紫阳同志在新疆提出的方针办事,不能再慢吞吞拖下去,否则生产和职工收入都要受损失,国家也赔不起。”此后,各地农场中的承包大户便正名为职工家庭农场。这些家庭农场,可以说是大包干到户责任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必然结果。因为大包干到户承包的土地一般是按各户人口和劳动力数平均划分的,往往出现承包的土地面积与生产经营能力不相适应的状况。加上农业向商品化、  相似文献   

5.
一、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 东西湖垦区在1983年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营的基础上,于1984年开始兴办职工家庭农场。实行家庭农场经营是国营农场解放生产力、发展商品经济的一个重要途径;家庭农场是当前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加快职工勤劳致富的希望之路。1985年在办好  相似文献   

6.
(一) 武汉市汉南区所属各国营农场,1983年在全面实行大包干责任制的基础上,开始兴办职工家庭农场。1984年,有职工家庭农林牧渔场4,527个,参加的职工6,701人(其中经营种植业的家庭农场4,332个),参加家庭农场的户数和职工人数,均占全区国营农场总数的90%。  相似文献   

7.
赵紫阳总理在视察新疆时,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全国国营农场的工作作了重要指示。在石河子召开的全国农垦工作汇报会上学习和讨论了赵总理的指示。大家一致认为,国营农场实行以职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经营承包制——办家庭农场,对于打破办农场的老  相似文献   

8.
农垦系统国营农场在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创办职工家庭农场,这是国营农场经济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也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营农业企业的伟大实践。为了对建立家庭农场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探讨,现就个人认识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与大家共同讨论。一、职工家庭农场的概念和主要特征职工家庭农场,是指国营农场内部的职工在国家计划指导下,长期固定承包国家的土地、草原、山林、水面,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按照同农场签订的合同,完成承包的各项任务(包括产品、税利和管理费),自身进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相似文献   

9.
国营农场兴办职工家庭农场,实行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是一个新课题。三年多来,职工家庭农场正是沿着实践—认识——再实践一再认识这一过程逐步完善、发展和提高的,人们对职工家庭农场若干理论问题的研究,同样也是沿着这一过程逐步深化和明确的,而且有些问题至今仍需要继续研究、探索。本着这一精神,我们拟就下述问题提出—些看法,同大家商榷。 一、小农场和职工家庭农场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概念,不能混为一谈自从赵紫阳总理1983年秋在新疆提出国营农场要兴办职工家庭农场。实行大农场  相似文献   

10.
三十多年来,农业生产队一直作为国营农场的基层生产单位,在组织贯彻实施农场的各项任务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兴办职工家庭农场以后,实行“大农场套小农场”双层经营,家庭农场在国营农场统一领导和  相似文献   

11.
有关职工家庭农场的一些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职工家庭农场的概念。职工家庭农场是指国营农场的职工以家庭劳动力为主,承包国家的土地、草原、山林、水面,在国家计划指导下,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种生产方式。它的最本质的特征:一是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属全民所有,不得变卖、出租、废弃和自由转让;二是以家庭为单位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经营成果与家庭的物质利益紧密结合;三是自  相似文献   

12.
国营农场的家庭经济是指以国营农场职工家庭为单位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的总称。它并不是什么新事物,早在建场初期就已产生,只是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已。近几年,由于职工家庭副业的发展,联产承包到户的兴起,农场家庭经济才引人注目。一、农场家庭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农场家庭经济最先是以职工家庭副业的形式出现。因为国营农场一般都离城较远交通不便,职工需要的一些鲜活食品,如蔬菜、肉类、蛋类等商品不能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为此,农场  相似文献   

13.
国营农场以兴办职工家庭农场为突破口的经济体制改革,打破了高度集中、统一的僵化模式,调动了广大职工及其家属的劳动积极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加快了商品生产的发展。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对职工家庭农场的性质、地位及其与国营农场关系的理解和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在积极探索。它关系到国营农场的改革方向和继续坚持改革的问题,如果理论上概念不清就会导致实践中出现混乱,甚至会使国营农场的经济体制改革半途而废。世界农业发展史证明:农业适于家庭经营。家庭农场就是家庭经营农业的经济实体。资本主义国家有欧美式的私有制家庭农场,社会主义的中国农村有合作经济的集体所有制家庭农场,两者的共同点是独立经营农业的经济实体;不同点是,由于社会制度和所有  相似文献   

14.
当前,家庭农场作为国营农场经营承包责任制的新发展,正以旺盛的生命力冲破各种阻力迅速地发展着。1983年黑龙江省垦区只有十几个自发产生的家庭农场。今年在中共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鼓舞下,家庭农场发展到4,907个,参加的职工和非职工有2.1万多人,有耕地150万亩。短短的时间里,黑龙江省垦区的家庭农场如此迅猛地出现和发展,是有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的。一是国营农场干部职工迫切要求改变农场“一死二穷”的面貌,他们之中蕴藏着极  相似文献   

15.
我认为给职工家庭农场下这样一个定义:“在国营农场领导下,以户为单位,实行家庭经营、定额上交、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是不准确的,它与实践中的职工家庭农场是不相符的。这是由于: 第一,就目前职工家庭农场的状况看,还不是经济实体。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它应拥有从事生产所需要的足够的生产资料和资金,能够相对独立地完成再生产的整过程;它除了接受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领导和管理外,与其他经济组织都是平等的伙伴关系,是等价交换关系;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有权决定自己的经营方向,有权处理自己的产品,有权决定经营成果的分配。目前我们的职工家庭农场显然做不到这一点,它要承包使用国营农场的生产资料,要由农场为其垫付生产资金,要接受作为经济组织的国营农场的领导  相似文献   

16.
家庭农场是国营农场内部最基层的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方面,家庭农场与一般的生产厂家一样,对内独立自主、自负盈亏地完成了产品的全部生产过程;既不象工厂工人那样只是固定地严守干产品生产线上的某一个岗位,也不象过去农场职工那样只对产品生产的某一个具体劳动环节负责。在交换方面,家庭农场生产的产品或直接进入社  相似文献   

17.
国营农场兴办家庭农场后,职工与农场的分配机制发生了根本变化。家庭农场实行“自主经营,定额上交,剩余归己,自负盈亏”的分配模式,这一变革利益直接,效果显著,激发了职工经营热情。但是上交定额如何确定,目前多数农场局限于定  相似文献   

18.
国营农场创立了“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职工家庭农场已成为国营农场的重要经营形式,农垦农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随着改革的深入,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它突出地表现在经营规模过于狭小和分散,农工兼业化、农业严重波动和后劲不足等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人们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去苛求。但是家庭农场有待完善,改革的深入需要更加强劲的推动力,它就是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可以说,适度规模经营正是职工家庭农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加强家庭农场上交税利费管理的经验朱建军,郭锦道从1984年起,国营农场普遍兴办了以户为生产经营单位的职工家庭农场,形成了“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对家庭农场实行“分产核算,定额上交,自筹资金,自负盈亏”的大包干经济责任制。这一重大改革,调动了...  相似文献   

20.
安徽垦区沿淮高度机械化麦豆产区,兴办家庭农场从根本上改变了国营农场高度集中、统得过死的旧体制,扩大了职工的生产经营自主权,较好地克服了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的弊端,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增强了农垦企业的生机和活力。 为了进一步巩固、完善、提高职工家庭农场,现就其组织形式、土地规模以及发挥机械化优势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