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基于美国、日本、加拿大、印度等国的案例分析表明,利率调控转型宜采取渐进式,并与利率市场化进程协调一致;市场基准利率主要集中于隔夜同业拆借利率和市场回购利率,且大都为实际成交利率;央行关键政策利率品种和期限一般会随着经济金融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过多的政策利率不利于货币政策传导。对于我国利率调控体系的实证研究表明:与美国、日本等国家传统的公开市场操作模式相比,利率走廊调控模式更适合我国,央行7天逆回购利率和隔夜市场回购定盘利率分别是我国关键政策利率和市场基准利率的理想选择,走廊宽度在200个基点左右的非对称利率走廊效果较好。最后,本文提出了过渡期和中后期利率走廊调控的具体方案及相关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以存款准备金等数量型调控工具为主,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深水区”,亟需一种能通过市场机制发挥重要作用的价格型调控机制.目前,以加拿大为代表的部分成熟经济体实行一种“利率走廊”模式的价格型调控手段并取得较好效果.本文归纳了典型国家“利率走廊”三种模式的实践经验,使用货币政策规则模型模拟了我国同业拆借利率作为操作目标利率的拟合情况,并分析了“利率走廊”在我国的实施条件.建议在我国利率市场化条件成熟时,考虑“利率走廊”这种新型调控手段,以丰富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工具箱”.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的利率调控模式备受关注,从国际经验来看,许多国家采取了利率走廊模式作为货币政策调控利率的手段。对利率走廊这一模式的发展和优势进行了分析,结合我国具体实践指出实施利率走廊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实施利率走廊的相关建议,为更好地进行流动性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加拿大利率走廊调控模式的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加拿大取消了法定准备金制度,而且加拿大银行通过设定利率走廊来稳定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这种调控模式正逐渐取代公开市场操作的位置。利率走廊调控模式不但简化了利率调控的方式,而且提高了刺率调控效果。正基于此,我国货币当局也可以适时地借鉴这种新的利率调控模式,有助于我国央行建立一个效率更高的货币政策调控框架。  相似文献   

5.
李雅丽 《新金融》2016,(11):13-19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框架在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的过程中,形成了公开市场操作和利率走廊两大模式,当前后者逐渐演变为各国央行利率调控的主流模式。本文对国际上中央银行利率市场化调控方式的演进过程进行了梳理,探讨利率走廊机制在世界各国的操作实践,着重分析总结了利率走廊机制自诞生至今运行二十多年来的经验教训,以期对两种市场化利率调控模式进行更为深入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
尹继志 《金融与经济》2021,(9):16-23,41
利率走廊是中央银行为了调控货币市场基准利率而设置的政策操作系统,其运行机制是,中央银行通过向商业银行提供存款便利工具和贷款便利工具,同时配合公开市场操作,将货币市场基准利率控制在中央银行政策目标利率附近,从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加拿大中央银行和欧洲中央银行在利率走廊的构建和运行上积累了较为成功的经验,可为我国借鉴.我国中央银行的利率走廊上限应为常备借贷便利利率,下限可以选择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为存款类金融机构间债券回购利率(DR),政策目标利率可以选择存款类金融机构间债券隔夜回购利率(DR001).为了使利率走廊充分发挥作用,还需要采取一些配套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很多西方国家的中央银行采用了利率走廊调控框架,以此来调控和实现政策目标利率.但在基于零准备金制度下的利率走廊调控框架中,中央银行很难保证商业银行等市场主体的流动性供求决策面临对称的机会成本,因此会影响利率走廊的实际调控效果;而相比之下,在基于自愿准备金制度的利率走廊调控框架下,有效对称的机会成本设计使得市场主体的储备需求曲线更富有弹性,从而保证中央银行能够顺利实现其调控目的.  相似文献   

8.
利率走廊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货币政策实施框架,也是许多国际货币政策转型的主要方向。本文首先回顾了加拿大、欧洲央行和美国等国家利率走廊的实践经验,发现利率走廊和公开市场操作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中央银行通过结合利率走廊和公开市场操作,可以更好地调控市场利率。对我国的实证研究表明:7天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最适合成为我国利率走廊的操作对象;央行的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和超额存款准备金有可能成为未来我国利率走廊的上、下限。模拟分析发现,我国利率走廊仍然存在宽度较大的问题,不利于央行控制市场利率的波动。文章最后提出,我国目前适合建立以公开市场操作为主、利率走廊为辅的货币政策调控框架,并给出了我国利率走廊的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9.
陈晋 《中国金融》2023,(1):79-81
<正>欧洲央行实施双层准备金利率制度的基本情况欧洲央行采用利率走廊模式实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调控,设定三大主要利率:边际贷款便利(MLF)利率、存款便利(DF)利率和主要再融资操作(MRO)利率。其中,边际贷款便利及存款便利利率构成欧元区银行间隔夜利率走廊的上下限,  相似文献   

10.
《银行家》2014,(8)
正近期,在清华大学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周小川行长表示,在货币政策框架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过程中,未来中国短期利率的调控方式将采取"利率走廊"模式。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纪敏副局长近期也撰文提到利率走廊机制的构建问题。利率走廊模式的逐步构建,可能会对我国流动性、利率、货币供应等产生重要影响,商业银行应高度重视。利率走廊机制的特征及国际实践所谓"利率走廊"(Interest Rate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 interplay between the Federal Reserve’s balance sheet and overnight interest rates. We model both the supply of and the demand for excess reserves. Treating outright securities holding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as a policy tool, we estimate the effects of unconventional monetary policy on overnight funding rates. Further, we offer the first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the FOMC’s principles of the exit strategy. Assuming a path for removing monetary policy accommodation tha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FOMC’s exit principles, we project that the federal funds rate increases to 70 basis points by 2016, settling in a corridor bracketed by the discount rate and the interest rate on excess reserves, as excess reserves of depository institutions decline to near zero.  相似文献   

12.
将利率市场化引入做市商模型,分析银行存贷款利差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选取2006-2016中国银行业年度数据对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存贷款利差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利率市场化与银行存贷款利差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当利率市场化指数达到58.07的临界值时,银行存贷款利差将达到最大值10.61%;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存贷款利差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特征,其对股份制银行、国有银行与城商行的影响力度依次递减;货币政策对利率市场化存在反向抑制效应,这是由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功能所决定的,相对于数量型货币政策,价格型货币政策的长期影响力度提高了1.508倍,短期影响力度提高了1.605倍;价格型货币政策对国有银行、城商行与股份制银行的影响力度依次递减,数量型货币政策对股份制银行、国有银行与城商行的影响力度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13.
朱民  彭道菊 《金融研究》2022,504(6):1-15
2020年9月,我国提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宣示了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战略。在实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货币政策起着极其重要的金融稳定、风险防控、融资引导作用,也将在其间经历相应调整。本文归纳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对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理论探讨和政策实践,分析了构建与碳中和一致的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必要性,提出在碳中和目标下货币政策应采取更为积极的立场主动促进经济低碳转型,走向包含碳中和目标的结构性货币政策。本文同时讨论了构建与碳中和一致的结构性货币政策框架面临的理论和政策挑战,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央行的货币政策实施受货币政策环境制约,特别是实施价格型货币政策时,在不同的利率环境下央行可能选择不同的利率调控模式。为此,通过构建门限回归模型对货币政策调控模式与利率区制的相依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在不同的利率区制内中央银行的政策偏好和利率调控模式存在显著差异。在高利率区制,中央银行存在针对产出缺口调整名义利率的政策偏好;在低利率区制,中央银行则不存在这种政策偏好,低利率环境下货币政策效应弱化甚至失效是导致此区制中央银行不针对产出缺口调整利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在欧洲央行整个货币政策体系中,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处于核心地位。自欧元区建立以来,欧洲市场利率价格已变得高度透明。并产生了以EURIBOR.为代表的多个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与货币政策操作紧密相连,借鉴欧元区货币政策操作程序及其稳定基准利率的途径,对完善我国的货币政策操作及利率市场化稳步推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宏瑾  苏乃芳 《金融研究》2020,484(10):38-54
本文对我国货币政策转型时期兼顾数量和价格的货币政策调控实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货币数量论和货币效用模型的基础上,从理论上阐明了货币数量规则与利率价格规则的等价关系,并构建了符合中国货币政策实践的数量与价格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这对于更好地理解我国货币政策转型时期的量价混合型货币政策操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相关推论表明,正是由于数量和价格混合型货币规则,在利率低于均衡水平的情形下,中国的货币增速并未引发恶性通胀;修正的物价稳定泰勒原理表明,利率调整幅度小于通胀变化仍能够实现物价稳定。对中国的经验分析支持了理论和推论结果。在利率市场化基本完成和流动性格局逆转的当下,货币政策价格调控方式转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日益上升,转型的条件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17.
从理论上讲,货币政策调整存在着利差变动效应,而实际利差直接影响着银行机构的盈利能力。但从实证结果来看,非对称加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以及公开市场操作等政策工具对银行机构的实际利差影响效果都不明显,而对称性加息的效果显著。商业银行应该根据货币政策的实际利差变动效应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李宏瑾  苏乃芳 《金融研究》2015,484(10):38-54
本文对我国货币政策转型时期兼顾数量和价格的货币政策调控实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货币数量论和货币效用模型的基础上,从理论上阐明了货币数量规则与利率价格规则的等价关系,并构建了符合中国货币政策实践的数量与价格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这对于更好地理解我国货币政策转型时期的量价混合型货币政策操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相关推论表明,正是由于数量和价格混合型货币规则,在利率低于均衡水平的情形下,中国的货币增速并未引发恶性通胀;修正的物价稳定泰勒原理表明,利率调整幅度小于通胀变化仍能够实现物价稳定。对中国的经验分析支持了理论和推论结果。在利率市场化基本完成和流动性格局逆转的当下,货币政策价格调控方式转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日益上升,转型的条件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19.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以及货币政策框架由数量型向价格数量型并重转型,当前我国急需尽快培育有效的基准利率,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提高货币政策调控效果。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我国货币政策框架转型中构建的基准利率,必须是个包含长短期利率的组合基准利率体系;我国货币市场利率虽然还不完全具备基准利率的要素,但是在基准利率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当前我们可以7天回购作为政策利率、以shibor作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同时,应加快完善市场和政策环境以培育shibor的基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