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为了提高编组站调车场线路的有效利用率,借鉴到发线合理运用及调车场线路固定使用方法的有关研究成果,定义了调车场线群、线域的概念,建立了以股道占用、调车线最高集结车辆数、解体时间区间与编组时间区间冲突和总车流量为约束条件,以出发列车集结占用线路数量、调车线集结车流去向的分散度和调车线的空闲车数为目标函数的调车场线群调整运用模型,并结合编组站配流模型生成的配流方案及列车的解编顺序方案,给出了模型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2.
丰台西编组站折角车流分析与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双向编组站,由于折角车流的存在,影响车站作业效率,增加运营成本支出。丰台西站日均有折角车流1 300辆左右,通过分析折角车流产生的原因及其对车站作业的影响,提出减少折角车流的站内作业组织和列车编组计划,避免重复改编作业,提高编组站的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3.
针对既有小能力驼峰及调车场的特点和车站扩能改造存在的问题,以长春东站扩能改造工程为例,对其调车场能力明显不足、驼峰峰高较低、股道有效长短、调车场调速设备简单等问题,提出模拟验算驼峰峰高、调整调车场各股道坡度,增加调车线和有效长,布设减速顶、可控停车器,以及更换钢轨及安装轨道加强设备,提高线路强度等扩能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4.
适应重载货车的点连式调速系统布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铁路重载运输的发展,23 t轴重货车越来越多地进入调车场.为了保证车站调车作业安全,针对调车场既有点连式调速系统的布顶设计,提出每股道增加平坡段线路设计、在陡坡段增设小顶群、股道尾部增设停车防溜设备等改进建议,并对实施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天津港吞吐量及地区车流量不断增加,南仓站办理车数逐年递增。分析车站能力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直通场、上行调车场编尾及机车出入段线的能力紧张,为此采取了加强运输组织的措施,并制定了进一步挖潜提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减少折角车流对编组站作业影响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双向纵列式编组站折角改编车流对车站作业的影响分析,针对西安铁路枢纽新丰镇编组站改扩建设计中折角车流较多的特点,提出通过车站平面布置调整减少折角改编车流对车站作业影响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分析丰台西编组站下行折角车流的产生原因,指出解决折角车流疏解问题是提高车站能力的关键。以2008年7月份丰台西站下行统计数据为基础,针对车站折角车流的特征及其对车站作业的不良影响,根据车站情况及周边环境对南环线、立交线和黄良联络线3种疏解方案进行比选,最终得到利用黄良线解决丰台西站折角车流的疏解方案。  相似文献   

8.
折角车流在双向系统编组站要重复分解和集结,影响车站作业效率和增加运营成本支出。向塘西站日均有折角车流420辆左右,通过对折角车流的构成分析,结合车站设备条件、车流方向和列车密集到达情况,提出在两改编系统的编组场编组始发列车、采用反向接车办法和减少邻近区段集结过来的往返车流等对策,优化折角车流组织,提高编组站的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9.
针对武汉北站相邻衔接线情况、现行编组计划、能力利用率,以及现状折角车流和研究年度折角车流情况,分析产生折角车流的原因,提出减少车站折角车流的措施:调整路网编组计划、组织始发直达列车通过、枢纽地方车流组织直进直出工业企业站,以及修建贯通车站上、下行系统的北环线的工程措施,从而有效提高车站运输效率。  相似文献   

10.
折角车流,是指从车站一端到达,经过车站的改编作业后,仍然从车站同一端出发的车流。在成都北编组站这样具有双向系统的编组站,从同一端进出的车流需要从一个系统转到另一个系统才能出发,因此,折角车流在具有双向系统的编组站需要进行重复解体和集结。随着折角车流数量的增长,成都北编组站的技术作业效率也在逐渐降低。因此,分析折角车流对成都北编组站作业效率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1.
迎水桥站改扩建是太中银铁路的收尾工程,太中银铁路的开通,使迎水桥站的作业量大幅增加,站场施工改造迫在眉睫。针对迎水桥站原址改扩建施工过渡期长、对运输组织影响大的特点,通过分析车站设备现状和车流情况,结合各车场施工改造方案,提出上行场、调车场、到达场的车流调整方案,以及周边编组站、区段站的辅助疏解措施,以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以广州枢纽江村编组站为实例,分析折角车流产生原因,以及对运输组织工作的影响,结合车站设备条件、车流方向和列车密集到达情况,提出优化折角车流组织的对策,以提高编组站的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相邻技术站间如果区段车流量和小运转车流量较小时,从车小时消耗的观点可采取车流合并的方式,按不增加和增加摘挂列车对数两种情况,提出了区段车流与摘挂车流以及小运转车流与摘挂车流组织的优化方法,并以哈尔滨—五常段上行车流资料为例进行计算,说明优化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影响江村编组站运输效率提高的原因,针对车站站型、设备能力和生产组织存在的问题,从改善运输组织及进行设备改造两方面,提出加强运输组织、提高调机运用效率、加强折角车流处理、完善考核激励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襄樊北、徐州北、郑州北等典型编组站的研究分析,结合新建武汉北编组站的设计实践,提出双向纵列三级式编组站(三级七场)的设计要点,包括枢纽内车流集中作业,站址的选择,贯通正线与编组站的关系,两端疏解区的布置原则,编组站两端环到、环发线的运用,主要解编设备的选择,折角车流的处理,直通车的处理,直通列车增减轴作业,调车场尾部牵出线有效长等问题的处理.  相似文献   

16.
广石线开通并接入江村站可以缓解广州铁路枢纽的运输压力,但给江村站的运输组织带来新的问题。在阐述江村站的基本情况和引入广石线后车流组织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广石线引入后江村站面临的折角车流增加、上行系统能力紧张、上下行系统车流不均衡等问题,从优化折角车流编组计划、均衡上下行系统通过能力、优化提升职工作业效率方面,提出广石线引入江村站后的运输组织优化对策,以提升江村站的运输组织效率,提高广州铁路枢纽运输能力。  相似文献   

17.
青岛铁路枢纽是全国的重要铁路枢纽之一,车流组织优化有助于充分发挥青岛铁路枢纽运输能力,提高铁路枢纽作业效率。在阐述青岛铁路枢纽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青岛铁路枢纽车流、主要车站车流和车流径路。针对青岛铁路枢纽折角车流、疏港车流、蓝村西站车流、中欧班列车流组织,提出相应的折角车流组织优化方案、疏港车流组织优化方案、蓝村西站车流组织优化方案、中欧班列车流组织优化方案等,加快提升青岛铁路枢纽的运输能力,切实提高车流组织水平。  相似文献   

18.
由于太中线的引入,迎水桥站的作业有较大增加,鉴于目前迎水桥站峰前到达场、调车场,以及上、下行到发场能力已经饱和,分析各车场设备现状和近远期车流情况,提出车站各车场和机务、车辆设备的改建方案。  相似文献   

19.
根据昆明东站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建立昆明东站系统熵模型,计算到达场、调车场、上行出发场、下行出发场、货场5个子系统熵的不同权重.基于耗散结构系统熵的变化原理,依据车流堵塞原因,从减少自组织熵△Hi的增加、减少交换熵△He的正输入、增加交换熵△He的负输入3个方面,以昆明东站为例,计算出10种对策的综合权重,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出10种对策的评估结果,从而达到昆明东站科学分析,合理决策,精细管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针对赣龙线开通后车流分工的调整,对向塘西编组站产生的影响,车站采取了提高解编作业效率,改善各作业环节能力协调关系;增强调度组织水平,优化车场和股道运用;建立有效的生产激励机制等措施。提出通过运输调整,减少列车到发不均衡程度;调整技术站作业分工,提高直达列车通过比重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