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组织体系。农村信用社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革,组建成农村股份合作银行,应该是国家、集体和个人共有的、服务国家宏观调控和监管的商业性股份合作银行。因此,可以采取多级法人体制,建立自下而上的合作银行组织体系。首先,应对基层信用社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革,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股份合作银行经营模式,建立董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确立独立的法人地位,享有经营自主权。其次,县联社通过吸收信用社资金,将联社办成经营型、管理型与服务型的经济实体,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逐步向县级股份合作银行过渡。第三,县级股份合作银行向市级或省级股份合作银行投资入股,再由市级或省级股份合作银行,向中央股份合作银行投资入股,从而白下而上地形成一个中央农村股份合作银行组织体系,这样就便于把股份合作银行纳  相似文献   

2.
13日,经中国银监会批准,长沙岳麓农村合作银行挂牌成立。这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以来,我省继浏阳农村合作银行后诞生的第二家农村合作银行,也是长沙市区第一家农村合作银行。该行行长李伟静表示,服务“三农”是其主要经  相似文献   

3.
5月29日,由全国30家省级农村信用联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及深圳农村商业银行共同发起的“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农信银”)在京挂牌成立。这是在“农村信用合作社特约电子汇兑清算中心”(简称“汇兑中心”)的基础上成立的,负责全国农村信用社(含全国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下同)系统资金、汇票清算的新的金融结算组织。  相似文献   

4.
县联社是农村信用社的联合组织,也是组建农村合作银行的基础。因而,要把农村信用社从农业银行分离出来,自成体系建立农村合作银行,必须加快县联社建设步伐,为“根据需要有步骤地组建农村合作银行”奠定基础。保证信用社深化改革朝着稳妥、健康方向发展。笔者根据当前工作实际,拟对这个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农村合作银行无疑植根于农村经济的土壤,它并非是农村信用社的改头换面,也不是目前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简单继续,而是农村信用社的深层次发展。农村合作银行应从徘徊的农村信用社改革中吸取经验教训,必须坚持合作金融的性质。 第一,这是合作经济组织自身质的规定。合作经济组织具有自愿结合、自我服务、民主管理、权利平等、广泛合作、按贡献分配等合作原则,亦即质的规定性。农村合作银行作为农民的资金互助组织,是为农村经济服务的一种合作金融组织形式,所以必须遵守这些质的规定。  相似文献   

6.
国务院关于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已经明确提出了建立农村合作银行的目标。为了尽快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本课题组就农村合作银行运行机制问题进行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明确农村合作银行的基本任务 未来的农村合作银行是在农村信用社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商业银行,它的经营范围虽然有所扩大,但其基本任务仍和农村信用社大致相同。一是支持农业发展。这是农村合作银行根本任务,因  相似文献   

7.
农村合作银行的组织模式及性质路建祥一、“合并”优于“脱钩”对组建农村合作银行的机构模式,尽管有种种不同的认识和设想,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分歧是:是采取农业银行与农村信用社合并的方式,还是采取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钩”的方式组建──这里所谓的“脱钩”,是...  相似文献   

8.
全国第一家省级农村合作银行———天津农村合作银行今年6月30日在天津成立。它是在原天津农村信用联社的基础上改制成立的,这在全国29个省(区、市)农村信用社改革方案里,是唯一一家被批准的两级法人架构的农村合作银行模式,是我国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一次突破和探索。首家省级农村合作银行成立@立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具体规定了在农村信用社的基础上,有步骤地组建农村合作银行,这是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本文拟就农村合作银行的性质及经营管理体制谈点看法。 一、农村合作银行的性质 农村合作银行的性质应如何界定?根据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实践,农村合作银行性质应为股份合作制。需要指出的是,单纯的股份制或合作制都不适应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需要。这是因为:1、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需要按合作制原则承担部分政策性业务;2、农村信用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经济运行中举足轻重的力量。1994年底各项存款已达5681亿元,各项贷款达4168亿元,对如  相似文献   

10.
发展农村“三大合作”,是解决“三农”问题,创新经营机制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基层“管理民主”的有效形式。近年来,江苏省宝应县积极探索以“合作”为核心的农村经营机制创新,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服务。  相似文献   

11.
依据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在农村信用社联社的基础上逐步组建农村合作银行已势在必行。但说起来容易,操作起来难。 一、农村合作银行是商业银行,还是商业、政策混合型银行? 1、到1993年末,全国5万多个独立核算的农村信用社组织的存款余额达4300多亿元,在金融系统中居第二位。各项贷款余额为3144亿元,在金融系统中也居第二位。遵化市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3月末占全市金融系统的51.53%,农村信  相似文献   

12.
观点摘要     
农信社改革发展步入"深水区" 近日,中国银监会合作金融机构监管部主任姜丽明在答记者问中指出。农村信用社承担着支农服务主力军的重任。在部分农村地区是农民获得金融服务的唯一渠道。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为此,必须构建系统性的外部监督管理体制,确保其“小而不倒”。未来要继续推进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取消资格股。鼓励符合条件的农村信用社改制组建为农村商业银行。不再组建新的农村合作银行。现有农村合作银行要全部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国发15号文件精神,先期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的8省(市)试点单位,以产权制度改革为切入点,积极稳妥地开展了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两行"组建试点工作。截至一季度末,全国有51家农村合作银行及农村商业银行获准开业或筹建,其中: 有19家农村合作银行和8家农村商业银行获准开业,有23家农村合作银行和1家农村商业银行获准筹建。对于在改革中不断探索的广大农村信用社而言,"两行"为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高级阶段"设计了较为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逐步‘脱钩’,并根据需要有步骤地组建农村合作银行。”《决定》给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但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农村信用社还存在产权关系模糊、投资结构单一、联社管理职能弱化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在目前农行、信用社还没有正式“脱钩”的时候,农业银行应帮助信用社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体系和运行机制,为组建农村合作银行做准备。  相似文献   

15.
一、全国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改制工作进展顺利、运营良好自《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2003[15号)发布以来,全国已有19家农村合作银行和8家农村商业银行开业,23家农村合作银行和1 家农村商业银行筹建。总体来看,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组建工作顺利,为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探出了一条可行之路。已开业的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运营良好,在全国银行体系中异军突起,树立了农村合作金融的新形象。  相似文献   

16.
从解决“三权”入手组建农村合作银行陈高云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根据需要有步骤地组建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向合作银行转轨,事实上面临着许多难点和制约因素,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地研究和解决二些深层次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创...  相似文献   

17.
广西崇左市桂南农村合作银行近日挂牌开业,这标志着崇左市第一家地方性银行诞生。广西崇左市桂南农村合作银行是在原崇左市区农村信用社的基础上组建而成。银行由21家企业法人股东和  相似文献   

18.
农村合作金融改革的一条思路--资本结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村合作金融改革回顾(一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现状及其特点在改革开放后 ,我国金融体制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农村金融体系也几经变迁 ,1 996年农村信用合作社从农业银行“脱钩”后 ,恢复了其合作金融组织的地位 ,在农村金融体系的制度安排上形成了现行的以农村合作金融为主体 ,政策性银行 (农业发展银行 )、国有商业银行(农业银行 )和农村信用社分工协作的格局。这种制度安排的形式上比较理想 ,但是在农村信用社实际运作过程中却暴露出诸多缺陷 :1、产权制度不清晰。我国绝大多数农村信用社是在原有的农村信用社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其原有…  相似文献   

19.
管理优势,破除体制瓶颈。省联社成立,标志着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按照银监会公布的省联社暂行规定,省联社是由所在省内的农村信用社市(地)联社、县(市、区)联社、农村合作银行自愿入股组成,实行民主管理, 主要履行行业自律管理和服务职能,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客观分析,这一规定实质上确立了省联社的合法地位,其本质就是解决了“谁来管”和“谁该管”的问题,打破了长期以来农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新名称在各地纷纷亮相,不少客户和社会群众对信合机构的认识更加模糊,导致“中国信合”品牌从近些年来知名度逐步提高的趋势走向不升反降的状态。因此,如何通过统一的品牌宣传来加快提升信合形象和社会知名度,这是眼下值得思考讨论的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