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年功能性饮料发展势头强劲。其他品类的饮料与之相比。都失去了光彩。专家预计,2005年国际功能性饮料可以达到250亿美元的规模。在我国功能性饮料也将占到10%的市场份额。面对这么大的市场空间。饮料企业都充满了希望,认为功能性饮料的春天终于到来了。但从目前的市场看。一些跃跃欲试的企业却放弃了进军这一市场,一些饮料企业也逐渐减少了对功能性饮料的投入,  相似文献   

2.
胡艺  张磊 《广告导报》2004,(8):137-139
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睿在发言时特别有感触,红牛1995年进入中国,曾掀起一阵能量饮料的热潮,但是“一枝独放不是春”,市场拓展困难。她将前8年称为“八年抗战”,  相似文献   

3.
季海波 《销售与管理》2006,(10):I0008-I0008
功能饮料是继碳酸饮料、茶饮料、果汁饮料后推出的新一类型的饮料产品。以红牛为代表,之后的脉动、健力宝、激活、苗条淑女等产品先后冲击着这一市场。而功能饮料基本可以分为3类,即:运动型饮料、营养素饮料和其他功能型饮料。R饮品属营养素饮料,是个市场新秀。要想在列强环伺的情况下切入市场,就必须要有精准的营销策略。从案例中可以看出,R饮品从定位到推广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11年前,风靡全球的红牛饮料来到中国,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首次亮相,一句“红牛来到中国”广告语,从此中国饮料市场上多了一个类别叫做“能量饮料”,金色红牛迅速在中国刮起畅销旋风。  相似文献   

5.
功能饮料是2004年最热的市场消费热点之一。红牛1995年进入中国曾掀起一阵功能饮料的热湖,但“一枝独放不是春”市场拓展非常困难。长时间内,市场上除了红牛外很难找到其他功能饮料的踪迹。2003年是中国功能饮料的转折年,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在“非典”后有了明显改变.“健康”.“功能”,“补充维生素”等概念开始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6.
作为亚洲三大食品饮料领军品牌的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一直从事着功能型饮料产品的开发、生产与销售,以"功能型饮料市场先入者"的地位和优势占据了中国功能饮料70%的市场份额.成为北京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之一.近日,在红牛集团北京建厂6周年之际,记者就红牛品牌的营销策略采访了红牛品牌策划部部长朱小明.  相似文献   

7.
“红牛”是由泰国T.C公司发明的.至今已有四十余年的发展历史.是全球最早的功能性饮料之一,行销世界近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评为全球最有实力的功能性饮料品牌。  相似文献   

8.
《广告导报》2004,(8):143-143
红牛进入中国市场8年来,我们的成功与对功能饮料概念的传播、消费需求的培育分不开。从起初的新名词到今日的家喻户晓,中央电视台一直是我们红牛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从我们的广告第一次在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亮相开始,红牛开始被全国人民所熟知,”困了累了喝红牛”的广告理念也逐渐为人们所认同。  相似文献   

9.
“红运当头,牛气冲天,牛年喝红牛,数我最牛!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 这是红牛维他命饮料公司新版节庆广告中的话语。2009年恰逢牛年,新年伊始,各种各样的“红牛”纪念品迅速走红,股市、北京礼品市场的节日销售都迎来厂开门红,经济寒冬下,喜庆的气氛还是悄悄蔓延开来。  相似文献   

10.
李澜 《糖烟酒周刊》2005,(10):A020-A020
看到《金丝猴瞄准高端饮料市场PM3点蓄势待发》这篇文章,我认为在功能饮料市场上。集中了很多名牌企业,脉动、激活、红牛等。这些企业在饮料行业都具备了相当的实力,其品牌在市场上也是具备了很好的消费基础。  相似文献   

11.
1995年,红牛登陆中国,成立了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并获中国卫生部正式批准在中国境内生产与销售。它是国家卫生部在同类产品中批准的第一家海外品牌,亦是卫生部批准的保健食品。时至今日,红牛已在全国设立了30个分公司和代表处,产品行销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成为功能饮料市场的领军品牌。  相似文献   

12.
张隽 《市场研究》2005,(4):10-12
功能饮料无疑是2004年最热的市场消费热点之一。红牛1995年进入中国,曾掀起一阵功能饮料的热潮,但“一枝独放不是春”,市场拓展非常困难。长时间内,市场上除了红牛外很难找到其他功能饮料的踪迹。2003年是中国功能饮料的转折年,消费的消费意识在“非典”后有了明显改变,“健康”、“功能”、。补充维生素”等概念甚嚣尘上。开始深入人心,乐百氏“脉动”的成功振奋人心之余,更让厂家赚了饱。  相似文献   

13.
蒋云峰 《中国广告》2004,(9):116-118
一枝独放不是春:功能饮料群雄并起,激活整体市场迅速增长 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睿在发言时特别有感触.红牛1995年进入中国.曾掀起一阵能量饮料的热潮.但是“一枝独放不是春”,市场拓展困难。她将前8年称为“八年抗战”,而2003年是中国功能饮料的转折年.消费者消费意识在“非典”后有了明显改变.“健康”、“功能”、“补充维生素”等概念深得人心。2004年,激活、脉动、尖叫、他她水等众多实力饮料企业的品牌加入这一领域.迅速加大的品牌传播力度也进一步培育了功能饮料的消费意识.广泛传播了功能饮料对消费者的利益点.共同做大了市场。  相似文献   

14.
王睿 《广告大观》2004,(9):107-107
红牛进入中国市场八年来,我们的成功与对功能饮料概念的传播、消费需求的培育分不开。从起初的新名词到今日的家喻户晓,中央电视台一直是我们红牛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从我们的广告第一次在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亮相开始,红牛开始被全国人民所熟知,“困了累了喝红牛”的广告理念也  相似文献   

15.
劳兵 《销售与管理》2006,(10):I0006-I0006
饮料行业自80年代发展以来共经历五个阶段,从碳酸饮料、瓶装饮用水、茶饮料、果汁饮料、到今天的功能性饮料。其实早在80年代健力宝就因为推出了功能性饮料“东方魔水”而在当时名声大噪。按照目前趋势,功能性饮料到了市场细分时代,从以上案例我们也可看出,主要几个饮料品牌都是在市场细分当中寻找自身的位置。  相似文献   

16.
梁剑 《华糖商情》2001,(33):27-28
红牛是我国乃至世界功能饮料中的领军人物,在欧洲、美国、澳大利亚、中国等50多个国家地区均有销售。红牛占据了美国65%的功能饮料市场份额,在全世界的销售额达到了10亿美元,在我国南方的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高达90%。红牛中含有维生索、氨基酸、咖啡因等成分,这些成分使红牛具有独特的功能效用,但含有咖啡因也给红牛招来了一些麻烦。前不久的一场风波更是将红牛乃至功能饮料拖入了一场危机。  相似文献   

17.
目前,饮料市场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产品的同质化严重。同时,随着几大饮料巨头的市场竞争加剧,饮料行业的利润也在下降。找好市场的切入点便成为每个饮料企业较为关注的问题。人们的健康意识在不断增强,一些饮料企业把天然、健康作为产品的卖点,为此加强了对原料产地的争夺;2004年康师傅、统一与外资企业的合作,为竞争激烈的饮料市场  相似文献   

18.
几年前,“红牛”打着解困、驱乏的功能牌,被爱蹦爱跳的年轻人和忙于工作的白领阶层“宠”了一回。随后,脉动、激活、维C鲜橙多、“他+她”营养素水等功能饮料相继问世。时下,以“王老吉”、“苗条淑女动心饮料”为代表的一批功能性饮料,或宣称“祛火”,或标榜“瘦身”,搅热了今夏饮料市场。  相似文献   

19.
背景环境。2003年的饮料市场刮起了一股强劲的果汁旋风。由统一“鲜橙多”领头.紧跟着康师傅的“鲜的每日C”、“汇源果汁”、可口可乐的“酷儿”、“农夫果园”,带着“C”、“多”的各类果汁饮料充斥着整个饮料市场,而茶饮料只是偶尔打打游击战,稳居二线.占领小部份的敌后根据地。2004年的饮料市场风烟再起。以乐百氏“脉动”为首的功能性饮料力挫果汁饮料。稳坐头把交椅,  相似文献   

20.
功能性饮料在中国的发展.假如追溯得早一点,那么在十几年前的健力宝.以及几年前的红牛就已露端倪.这两个产品在当时确实在市场上独领风骚.但是都是鹤立鸡群的地位。似乎由于曲高和寡而并没有引起整个市场和消费者偏好的波动。不过当乐百氏推出了一种蓝色瓶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