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赵小平  董悦今 《活力》2012,(1):18-21
创业,他把“一切为了孩子”牢记在心问:守业,他把“为了孩子一切”体现在行动;敬业,他用忠诚诠释了对党的誓者。这就是齐齐哈尔市讷河儿童福利院党支部书记、院长韩孝忠工作的真实写照。近年来,韩孝忠院长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办院宗旨。始终坚持“情、能、智”的抚育原则,带领全院职工干部戮力同心,顽强拼搏,阔步奋进。在较短的时间内,  相似文献   

2.
赵小平  董悦今 《活力》2012,(2):18-21
创业.他把“一切为了孩子”牢记在心间:守业,他把“为了孩子一切”体现在行动:敬业,他用忠诚诠释了对党的誓言。这就是齐齐哈尔市讷河儿童福利院党支部书记、院长韩孝忠工作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3.
《国有资产研究》2012,(7):79-79
互联时代,学生的教学方式和孩子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学生们不得不利用一切时间、地点来学习,这就需要求助于最有利的学习文具,随时随地的打印需求,让家用激光打印机成为必备的学习文具。  相似文献   

4.
我认为家长给予孩子最重要的是时间。有的家长说。自己早上6点出去,晚上12点回家,辛辛苦苦就是为了送他到最好的贵族学校去。但这一切并不是最好的家长应该做的。  相似文献   

5.
姜德迁 《活力》2011,(20):49-49
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掌握知识;上学,就是为了学到知识。这一理论,已经深入人心。不可动摇了。于是,中国的教育千百年来一直是知识教育占主导,今天,尤其是这样。因此才使得万千的家长重视子女的成绩重于成长,不关注孩子今后的发展方向。不关注孩子会不会运用知识。只是注重孩子记住了多少知识。  相似文献   

6.
聂敏娟 《民营科技》2011,(11):123-123
作为新生代网络媒体平台,微博发展迅速,深受高校学生青睐,而高校开设官方微博信息渠道也屡见不鲜。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育理念下,从“受众中心论”视角,探讨高校采取怎样的微博传播策略,以期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学生受众群体。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许多乡村小学尤其是邻近城镇的乡村小学不在教学质量上下功夫,一味追赶时新,大有与城市街居小学一比高下之势,这害苦了不少农村学生和家长。这些学校仅为学生定做校服便是春夏秋冬一年四套,对学生和家长可谓是软磨硬泡服务周到,他们千方百计动员学生家长理解支持全校学生的整体美观。诚然,改革开放的春风使我国农村由贫穷逐步走向了富裕,可是富起来的仅仅只是那么一部分,还有很多的农民在物质上还是相当贫穷的,有些家长为了能让孩子多学一点儿文化,宁愿自己少吃少穿来积攒孩子的学费,又哪里还有余钱来妆扮孩子?于是,乡…  相似文献   

8.
培养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是教育的根本,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教育的归宿,新时期高等学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该以人为本,用"师爱"筑师魂,更多地关注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引导学生个性充分自由地发展,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相似文献   

9.
《科技与企业》2005,(3):74-74
除了老婆孩子,一切都要变!他的视线远在十年后的世界,那时三星竞争力的核心怎样,李健熙的信念与热情怎样?“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夜不成眠?因为只有最强者才可能生存啊!我们用集中和选择来突破这一切吧!”  相似文献   

10.
孙道荣 《乡镇论坛》2011,(21):21-21
当地很贫穷,吃得很差,有的孩子早上去上学,甚至是饿着肚子的。为了帮助这些山区里的孩子.由政府出资,每天为每个学生提供一只免费的鸡蛋。  相似文献   

11.
徐惊惊 《活力》2010,(4):113-113
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今中外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对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例如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过:“北子八则孝,出则悌,谨而言泛爱众.而亲仁”。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中——道德。毛泽东同志指出:“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浅谈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东兴 《中外企业家》2009,(22):150-151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发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具体可以概括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分析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几点建议,以期能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在小朋友面前炫耀自己的“风度”,十几岁的中学生都知道问父母要钱购买名牌服装,成百上千元的名牌服装对于他们父母来说可谓无可奈何,但孩子们还是不顾一切地为之心动。这一切不可思议的举动来自于欲望,欲望就是心灵跳动的原动力,孩子尚且如此,何况成人。消费者为了自己心灵得到满足,就会心甘情愿地掏钱购买知名品牌的产品,品牌激发出了人们埋藏于心底的本性需求欲望,品牌的力量难以估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赵奇 《活力》2011,(12):16-16
为什么民办高校能在高校林立的大环境下得以立足?关键靠的就是学校的教学质量。毕业生就业就是检验学校教学质量的试金石,毕业生的质量及其就业竞争力就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然而,在这所东方学院里.大家最为看重的不是学校的生源,而是学生的未来。从院长到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能够拥有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5.
倒计生命     
叁依 《企业文化》2009,(12):87-87
非洲大陆上的一个民族有这样一种习俗:孩子一落地,就从60岁开始倒计寿命。他们的一切人生大事,都要在这60年内完成,此后的岁月他们便可用来颐养天年。这真是一个绝妙的计岁方法,人生从60岁开始,过一年就减去一岁。对人而言,越来越少的岁数无疑是一种十分有益的警醒。  相似文献   

16.
《中外企业文化》2003,(138):U015-U015
为了孩子的茁壮成长,为了孩子防范危机困境,为了孩子在成长的路上走得更顺畅,为孩子买一份保险已经成了时下很多家庭很多父母的共同选择。  相似文献   

17.
养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且不说十月怀胎的痛苦,单说将孩子抚育成人的过程就充满了艰辛。一个家庭中的孩子多了是负担,一个国家的人口多了更是危机四伏。政府部门如果不能实行良好的“计划生育”,繁衍出众多的“孩子”,不仅会出现为了生存而相互夺口争食的现象,甚至还会有因吃不饱而抢食要饭的。这既有辱家中门风,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留下许多不良的轨迹。如何是好?这问题一直困扰着“家长”们。  相似文献   

18.
一、潜在课程的重要性 中国古代有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孟母三迁”,孟母为了避免孩子受到不良习惯的影响,不辞辛苦,三迁住所,盂母不断搬家的原因不是担心孩子不能接受好的学堂教育,而是担心孩子的生活习惯受到不良影响,而这种不良影响是“潜在的”、“逐步的”,同时也是影响“深远的”。可见我国的教育理念中很早就对潜在课程有所认识,也就是说潜在课程的教育价值早已被运用。我国目前的基础教育中,择校风盛行,主要原因是家长对好学风、好校风和好生源的期待,因为这三好能帮助孩子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使孩子受益终身,这正是潜在课程重要作用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2002年,为了提高美国基础教育质量,应对新世纪的挑战,布什政府出台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该法案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缩小或消灭劣势群体和非劣势群体学生问学业成绩差距为宗旨,以标准化考试为工具,对美国基础教育进行改革。在改革过程中,学生的学业水平很快便获得提高,但各种问题也开始显露端倪。针对种种问题,美国政府在近10年内也在不断对法案进行修正和完善。本文对《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的实施过程进行回顾,对改革宗旨与目标、特点、引发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另外也对美国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改进措施进行探讨,旨在了解该法案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20.
《中外企业文化》2005,(3M):i009-i012
让孩子永远快快乐乐 快乐的经历有助于造就高尚而杰出的个性,使人热爱生命。对于幼儿来说,快乐的经历有助于形成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父母应放开手脚,让孩子自己寻找乐趣,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情,尽情享受人生的一切,并让孩子在与父母的交往中获得快乐,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