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南模式”变迁下的乡村转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市场经济发展与全球化浪潮加速了苏南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传统苏南乡村发展模式出现了变革,苏南乡村发生了经济、空间和社会的多层面转型,乡村经济形态由内发型转向开放型并带动了县域经济迅速崛起,乡村经济空间由分散走向集中从而促进了乡镇工业园区快速成长,传统乡村向城市化乡村转变进而向城乡一体化方向发展.基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乡村转型的主要调控措施是乡村重构.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市化进程水平快速提高,30年来平均以每年0.86%的城市化增长率推进,但城乡贫富差距、区域发展不平衡、国民素质差异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成为了当前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显著特征,阻滞了国民经济现代化和社会文明的发展。因而,寻求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最佳有效路径,成为突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关键。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下一个30年中,长期以来束缚中国经济走向一体化发展的城乡二元结构,将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而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3.
不同城市化指标下的城市化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差异性,以往的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研究主要集中于人口城市化而忽略经济城市化的效应,西北五省区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存在显著差异。运用省级面板数据协整检验方法,研究发现,西北五省区在1978年-2008年间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水平均在不同程度上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因此,西北地区应该在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的基础上,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非农产业的发展以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4.
城乡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是全面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和地区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从二元经济结构向城乡一体化的现代经济结构转变的过程。农业部门本身的现代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大历史任务,昭示着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升华。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三农”问题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全局上来统筹和解决。城乡一体化准确地反映城市和乡村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在城乡联系的层面上推进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城市化与解决“三农”问题相结合,使之成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改变二元经济结构的新思维和推动力。用城乡一体化来推进城市化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是,为农民转入非农产业创造就业机会和生存条件,使长期进城务工农民变成为产业工人和城市居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新目标和新模式。成都市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重点应放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为广大农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农业产业化是城乡一体化的纽带;县、区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操作平台。  相似文献   

5.
开展新时代城乡生态融合共生研究,是解决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的必然要求,绿色发展观提供了新的理论分析视域。从语义学和政策背景分析,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与城乡融合发展是逻辑递进的。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城乡融合共生的两个车轮。传统城乡分析视域具有一定局限性,以绿色发展观来对照,我国城乡生态融合共生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应以生态作为城乡融合共生点,推动城乡自然空间的多维度融合,构建和完善城乡一体的生态经济产业链,进一步优化城乡融合共生环境,构建城乡融合共生体制机制,发展城乡科技生产力,提升城乡融合共生动力。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江苏省南京市全面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先后出台了统筹城乡发展1+5政策,集中为农民办实事,建立城乡帮促体系,加快郊县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和农民市民化进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不懈努力,南京城乡二元结构已凸显新特征,呈现新对比,新的形势需要新的对策。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深层次矛盾,必须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  相似文献   

7.
城乡收入差距与城市化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中国1978—2009年城市化、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城市化、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三个经济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可以促进城市化的进程,而城市化进程反过来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具有长期影响;经济增长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产生长期正的影响,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对经济增长存在制约作用;经济增长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互为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调整城乡关系的重大战略举措。它不仅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城乡收入分配格局、振兴农村经济,而且有利于推动城市化,彻底解决困扰我国经济现代化进程的“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的本质是解决由于城乡经济发展失衡导致的结构性矛盾,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新农村建设不是“逆城市化”或“反城市化”,而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加快我国由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化的必经之路。新农村建设要围绕理顺城乡关系,加快城乡融合这条主线,在经济市场化的大背景下,要重点提高广大农民参与市场经济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广东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日益凸显,本文选取衡量城乡收入差距与城市化相关研究变量对广东省城市化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城市化水平对缩小广东城乡收入具有显著的积极效应,但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速率和农民的增收影响并不显著。最后,本文对基于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给予简述。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城市化带来巨大成效的同时,各种弊端也凸显出来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各方都寻找城市化的新路子,“创意村镇”的探索,期望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新的路径之一,有助于达到城乡统筹,改变单向的城市化,从城乡分离走向城乡融合,实现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1.
西部与中部和东部地区间存在着较大的区域差异和城乡差异,并具有明显扩大的趋势.因此,以统筹城乡发展的视角来研究城乡差距、努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加速城市化进程、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城乡统一的市场等是我国特别是西部地区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户籍制度对社会经济的渗透远远超过了户籍制度的本身,成为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象征。户籍管理制度在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城乡社会经济关系的同时,客观上也维持着城乡封闭格局和城乡差别,束缚着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成为制约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桎梏。本文通过对城镇居民(指非农业人口,下同)和农村居民(指农业人口,下同)的比较研究,试就现行户籍制度下的城乡关系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苏南模式"转型大背景下的无锡城乡一体化发展状况,包括无锡城市化动态演化特征、城市化中的突出问题、城市化动力机制,以及乡村城镇化等。  相似文献   

14.
城乡结合部在实现城市化过程中往往会由于发展过快而忽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产业支撑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探讨点,以石家庄市裕华区南栗村和槐底村为例,通过正反对比,通过对产业建立的意义、城乡结合部产业现状、当前城乡结合部产业建立和发展面临的政府以及居民和社会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从社会、居民、政府方面得出解决措施,并阐述城乡结合部需要建立什么产业。  相似文献   

15.
统筹城乡发展在江苏省的初步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苏省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进行了初步实践,全省城市化步伐加快,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相对缩小。在实践中,江苏省坚持统筹城乡规划、统筹国民收入分配、统筹城乡政策体系、统筹区域发展的战略,发挥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有明确的思路和目标,并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坚持循序渐进,以县域经济的充分发展推进统筹城乡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新时期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和城市化快速扩张的背景下,以城市核心功能区和卫星城市之间的农村区域或靠近都市地带的农村区域为重点,提出一种不以农村城市化为目的,而以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统筹城乡新模式——“都市田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工业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从内生动态系统的角度,采用PanelData的联立方程组模型,用2SLS和3SLS方法对中国城市化、工业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估计。研究表明,城乡收入差距与城市化和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呈良性循环的互动关系,工业化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呈恶性循环关系,城市化与工业化没有显著的相互影响关系,城市化、工业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前,昆明市把统筹城乡发展与建设现代新昆明发展战略结合起来,采取试点先行的办法,选择综合实力较强,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城市化程度较高和区域发展相对均衡的滇池流域核心区2920平方公里作为先行先试地区,辐射带动6738平方公里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西山区处于昆明市城乡一体化的第一板块,如何抓住城乡统筹发展的良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推进西山区城乡一体化步伐的任务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城郊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最适宜的空间地域和切入点,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沿阵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郊农村一方面是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又是矛盾和问题最集中的地域.本文以河南省信阳市上官岗村为例,分析城乡统筹背景下城郊型农村的发展演变及其功能定位选择,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0.
城区和城乡结合部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信用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也获得了较为充分的发展空间,在某种程度上适应了经济多元化格局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起到了“拾遗补缺”的作用。中国入世后,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外资银行抢滩国内金融市场,使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在农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农村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出现了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农村资本城市化倾向日趋明显。在新形势下,迫切要求身处特殊地域范围内的城区农信社在机构组织、资本配置和方向定位上必须进一步进行战略性调整,以适应经济的发展。但是,从目前城区农信社的自身体制和外部环境来看,显然不适应当前多元化经济发展的需要,其具体表现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