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7月,江苏省泰州市质监局查处了一起某专用车辆公司生产的加油车未经认证擅自出厂销售案.该案的发现是在罐体的监检环节,最终认定的事实却是违反了认证管理的法律制度,由此可见汽车案件中违法行为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生产不合格桶装水该罚多少>这一案例,列举了某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查处生产不符合强制性标准饮用水违法行为中,执法人员对于违法产品数量的计算及所应适用的法律,出现的三种截然不同的意见.该类问题也是我们在日常执法工作中经常遇到的.笔者认为,正确处理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一是要正确认定案件事实;二是要正确处理法律规范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3.
2012年第8期《中国质量技术监督》杂志刊载了《对这家织业公司该如何处罚》的案例,并给出了三种不同的处罚意见。这三种意见的立论似乎都可站住脚,但仔细揣摩,不外乎法律义务与法律责任的区别、行政违法行为是否以主观存在故意为前提,以及行政处罚法律选择适用三个理论问题和如何认定生产者这一实践问题,觉得还是有必要进行阐述和澄清。首先说一下法律责任。按照学界通说,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主体(自然人、法人、团体)因违反法  相似文献   

4.
处理食品类案件,不仅涉及执法程序、证据、法律适用、处罚恰当,而且涉及确保质监部门履职到位与免责的问题。制止违法行为、消除危害是行政处罚的主要目的,违法行为的危害后果关系到违法情节的认定,也关系到执法人员是否涉及渎职的问题,因此,对食品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正确认定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5.
《一案多种违法行为如何处罚》一文列举了某县质监局在查处郑某无证生产肉松等违法行为的过程中,案审人员对该案在定性与处罚方面提出的五种不同意见。笔者认为,准确适用刑法理论中的"数罪并罚"理论,是解决该类问题的关键。刑法中的"数罪并罚"理论,是指对犯有两种以上罪行的人员,就所犯各罪分别定罪量刑后,按一定原则判决宣告执行。"数罪并罚"的适用规则主要包括:吸收规则。即以重并轻,  相似文献   

6.
处理食品类案件,不仅涉及执法程序、证据、法律适用、处罚恰当,而且涉及确保质监部门履职到位与免责的问题,制止违法行为、消除危害是行政处罚的主要目的,违法行为的危害后果关系到违法情节的认定,也关系到执法人员是否涉及渎职的问题,因此,对食品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正确认定显得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7.
《物业公司收取水损耗费是否合法》一文,列举了某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小区物业管理公司向住户收取供水损耗这一行为,在违法行为主体认定方面所出现的两种不同意见。笔者认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必须结合法律规范的立法本意,正确认定违法事实。  相似文献   

8.
2002年第8期<中国质量技术监督>杂志刊登的<拆封、变卖封存的假劣产品该罚几次>一文,案例的关键是如何认定生产者违法行为的个数.如果认定生产者的行为构成两个违法行为,那么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对两个违法行为都予以处罚;如果认定生产者的行为构成一个违法行为,那么只能按认定的一个违法行为予以处罚.  相似文献   

9.
《不严格按照强制性标准组织生产该如何处理》一文介绍了某县质监局在执法工作中,对违法事实认定及法律适用等方面出现的四种不同意见。笔者认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对违法事实和法律适用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10.
为加强节能管理,我国在出台《节约能源法》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规范能效标识的管理,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质检总局于2004年联合制定了《能效标识管理办法》,确定了我国的能源效率标识的具体实施的新型模式:即企业自我声明+备案+市场监管。本期讨论的《节能灯能效标识未备案该如何处理》的案例(以下简称陈文),并对该案如何处理陈述了四种意见。归结起来,陈文中争议的问题可从以下三个焦点——本案中违法主体的认定、质监执法打假的管辖权和对B公司的违法行为认定进而如何处罚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今年第一期《一案触数法,怎么办?》对案情做分析是从适用法律和对违法生产品的角度来进行分析、阐明观点的。概括起来:其观点一是认定案件中“无生产许可证生产是其最主要违法行为,因而该案应适用《查处无生产许可证产品的实施细则》”;观点二是认为“该公司违反《商标法》的行为,需移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观点  相似文献   

12.
马晓轩  郭晓芳 《数据》2003,(10):50-51
我国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根据这一要求,我们在认定违法行为之前必须作好调查取证工作.如果没有证据证明一个违法事实的存在,或者证据不很充分、确凿,当事人的任何法律责任都不能得到确认.先调查取证,后作处罚决定,是行政处罚法规定的重要程序.违反这一规定,即使是事后收集了证据,也构成程序严重违法.那么在执法检查时,怎样收集确实的证据呢?主要从以下几点作起:  相似文献   

13.
2002年第8期《中国质量技术监督》杂志刊登的《拆封、变卖封存的假劣产品该罚几次》一文,案例的关键是如何认定生产者违法行为的个数。如果认定生产者的行为构成两个违法行为,那么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对两个违法行为都予以处罚;如果认定生产者的行为构成一个违法行为,那么只能按认定的一个违法行为予以处罚。笔者认为此案的生产者实施了两  相似文献   

14.
2002年第8期《中国质量技术监督》杂志刊登的《拆封、变卖封存的假劣产品该罚几次》一文,案例的关键是如何认定生产者违法行为的个数。如果认定生产者的行为构成两个违法行为,那么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对两个违法行为都予以处罚;如果认定生产者的行为构成一个违法行为,那么只能按认定的一个违法行为予以处罚。 笔者认为此案的生产者实施了两  相似文献   

15.
《总厂分厂谁该受罚》这一案例,列举了某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在查处该县化肥总厂复混肥分厂生产的不符台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复混肥案件中,执法人员在对违法行为主体认定方面出现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笔者认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正确认定应受处罚违法行为的主体。  相似文献   

16.
《化妆品生产批号被涂改是何种违法行为》一文中介绍了A县质监局对辖区内化妆品销售店销售的被涂改生产批号的化妆品行为,在事实认定和职能管辖等方面存在的三种不同意见.笔者认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必须准确把握行政处罚管辖权和违法事实认定这二者的内涵.行政处罚管辖权问题 《行政处罚法》第二十条规定:"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据此,行政处罚管辖权主要包括职能管辖、地域管辖和级别管辖这三个方面.其中,职能管辖是确定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的前提.所谓职能管辖,就是某一行政机关对哪些事项具有监管和执法职能.  相似文献   

17.
《质量指南》2003年第10期“案例会诊”栏目中刊登的“销售假冒大宝化妆品行政处罚案”,事实比较清楚。即,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执法人员根据举报,通过一些法律允许的取证手段,发现涉嫌存在质量问题的化妆品,并予以查封。由于“假冒伪劣”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具体对案件处理时,要根据调查取得的证据,对违法主体的违法行为作出准确定性,从而确定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具体条款。办理此案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由于部分故意质量违法行为常具有隐蔽性,取证难度较大,所以执法人员取证时,应注意证据的合法性;2、该案涉嫌违法的产品是在货运站这一公共…  相似文献   

18.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1年第11期讨论的柴油抽查适用标准问题,引起广泛关注.下面谈谈笔者对该案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本文所称违反交通管理的职工,是专指在交通事故中受到伤害,自身存在违反交通管理的一般违法行为但没有犯罪的职工。他们受伤害的情形各异,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工作中受到交通事故伤害,一类是上下班途中受到事故伤害。认定过程中,既涉及到对《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十六条两者关系的理解把握,又涉及到对《治安管理处罚条例》《、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相关法律的正确适用。对这部分职工进行工伤认定,容易产生争议分歧,是目前工伤认定工作中的一个难点。要对此类案件作出恰当的认定结论,应依次处理好两种关系。一、处理好…  相似文献   

20.
【案情回顾】《监督与选择》杂志2008年1、2月合刊"案例探讨"栏目刊登的《生产日期比实际灌装日期推后标注能否认定为伪造生产日期》一文,执法人员在处理中出现了两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可认定为伪造生产日期,应依据《查处食品标签违法行为规定》第六条规定予以处罚;第二种意见认为,认定该行为属伪造生产日期的法律依据不足,不宜处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