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将激励机制设计问题纳入委托代理理论视野中,以客观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为分析激励问题逻辑起点,针对代理人可能存在败德行为的问题,主张调整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产权结构安排,重新界定现存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代理人的角色,转变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关系格局,使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在激励运行过程中形成“双赢”格局。  相似文献   

2.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诗旭 《财贸研究》2005,16(4):123-124
一、企业内部原因 1.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根据契约理论中的委托代理理论,企业是一个在其框架中由相互合作的大量生产要素所有者达成的书面或非书面的契约.契约的一方当事人为资产的所有者,即委托人;契约的另一方为资产的使用者,即代理人(受托人).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条件下,委托人将资产的使用权以契约形式转让给代理人(受托人),契约(代理)关系即宣告成立,在企业内部,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便表现为委托代理关系.股东作为委托人拥有剩余索取权,其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利益,因此要求代理人在经营过程中实现资本的保值和增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激励机制设计问题纳入委托代理理论视野中,以客观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为分析激励问题逻辑起点,针对代理人可能存在败德行为的问题,主张调整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产权结构安排,重新界定现存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代理人的角色,转变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关系格局,使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在激励运行过程中形成“双赢”格局。  相似文献   

4.
委托代理制的最优状态及优化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的两权分离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目标不同及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本文通过建立委托代理模型阐述了委托代理制的最优状态,指出追求最优状态的关键在于降低代理成本,并结合现状提出了降低代理成本、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相关思路.  相似文献   

5.
何其帼 《商业时代》2004,(24):28-28
两方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关系是指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交易关系,探讨二者的目标一致性和代理成本问题,由于资本与管理能力的分离,使得资本所有者需要委托代理人(具有管理才能的人)进行资本的运作.才能使资本更大地增值,与此同时,产生了代理成本问题,一方面是代理人的工资和待遇,另一方面是由于两者的目标不完全一致.而且由于信息的不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及激励约束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理 《江苏商论》2006,(11):87-88
由于委托代理问题的存在,国有企业必须设计委托代理制度,包括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以协调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目标函数,使代理人在追求个人财富最大化的同时实现委托人的预期效用最大化。本文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制度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社会经济形态和民主政治角度考察,委托代—理关系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常态。激励问题是委托—代理理论研究的核心命题。在委托—代理框架下,探讨激励的运行机理有两个关键:一是委托人如何建立起与代理人在目标、利益上的内在关联性;二是这种内在关联性在代理人身上如何起作用。其中,委托人的特性、代理人的特性,以及可能拥有的激励手段系统具有的特性是影响激励运行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8.
基于博弈理论的委托代理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辰  张艾琪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7):260-261
委托代理理论是在利益相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研究委托人如何设计最优契约激励代理人,使代理人的努力水平符合委托人的利益。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就无法避免监督问题。监督与否与其力度直接影响委托、代理双方利益获得。从静态博弈和重复博弈的角度,分别探讨了委托人监督与否、代理人经营利益目标的决策策略。  相似文献   

9.
我国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对代理人的监督,随着代理人控制权的增强而不断弱化,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委托代理问题,严重影响了所有者及投资者的利益。因此,只有加强对代理人管理者会计行为的控制,才能有效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弱化代理冲突,保障现代企业制度的顺利实施。 一、关于委托代理 (一)委托代理的具体表现 用代理制取代所有者控制是企业制度的一大进步。代理关系作为一种契约关系,是指在如下过程中所形成的关系:一个或多个委托人雇佣另外一个代理人,并授予后者以进行决策的权力,促使其按约完成某些活动。现代企业中的委…  相似文献   

10.
孙拥军  张振 《商业时代》2006,(31):37-38
本文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研究所有者与经理人的合作关系,指出所有者与经理人具有双向的委托代理关系,同时补充了委托人和代理人的一般定义。  相似文献   

11.
委托代理关系与国有企业监督实践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委托代理关系的角度入手,结合当前我国国有资产监督的现状,分析了国有企业特殊的层层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目标取向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对加大国有企业代理成本的影响,进而提出如何有效地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及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12.
姚望 《商场现代化》2006,(1X):35-36
本文在职业生涯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基础上,从高级管理层里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入手,通过对代理人市场和公司治理弹性两个纬度,通过代理人采取自利行为的频率和时间间隔对代理人的自利行为进行分析,在理论上证明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及交互作用。基于对公司高级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研究,我们考察了管理有效性与公司高绩效的影响因素,用动态竞争的视角,研究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基本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了在销售系统中,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代理人的努力分为双项任务且代理人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时的委托代理问题,得出结论:当努力成本系数、市场随机因素方差和风险规避程度越大,代理人的风险分担越小、越趋于取得固定工资;代理人之间的竞争程度增大,代理人的努力程度随之提高,当竞争增大到一定程度,努力程度会随之下降;代理人的努力产出转化系数越大代理人的努力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4.
从社会经济形态和民主政治角度考察,委托代—理关系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常态。激励问题是委托—代理理论研究的核心命题。在委托—代理框架下,探讨激励的运行机理有两个关键:一是委托人如何建立起与代理人在目标、利益上的内在关联性;二是这种内在关联性在代理人身上如何起作用。其中,委托人的特性、代理人的特性,以及可能拥有的激励手段系统具有的特性是影响激励运行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15.
王莉  顾晋婧  高飞 《现代商业》2008,(14):10-93
企业内部实施承包制度由来已久,它既是一种经营方式,又是一种管理方式。在餐饮业中,内部承包制越来越收到关注,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微观经济学的领域,我们会在如何解决“委托代理关系”的问题中找到答案。在委托代理关系中,一个理性的委托人自然希望其代理人能够为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行动。但在现实中,由于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交易费用等因素的客观存在,加之代理人与委托人的目标函数不一致,必然导致“代理问题”出现.而内部承包制成为了一种有效解决“委托代理关系”的约束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6.
徐晓宾 《市场周刊》2004,(10):90-91,160
委托代理关系的发展使得公司企业不得不重视的代理问题的出现,调整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偏差、使代理人的目标利益趋向于委托人的目标利益,成为当代激励制度的基本出发点。研究论述了几种经理人员的激励机制的优点及不足,从而引出了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论证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委托代理关系普遍存在于现代企业之中,本文分析了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和代理人利益冲突的两个主要根源,利用博弈理论构造了信息对称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委托代理模型,通过对最优解的分析阐明了激励机制的设计原则,最后据博弈模型给出了改善委托代理关系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了当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代理人的努力分为双项任务时的代理人薪酬设计问题,比较了单个代理人和两个代理人(存在竞争关系)的工作努力程度,得出结论:当努力成本系数、市场随机因素方差和风险规避程度越大,代理人的风险分担越小、越趋于取得固定工资;代理人间存在竞争关系时的努力程度大于单个代理人的努力程度;代理人的努力产出转化系数越大,代理人的努力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9.
在企业经营实践中,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目标函数相异等原因,代理问题客观存在。本文综合阐述了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从机理角度深入细致的剖析了产生过程,并利用均衡原理进行阐述,从而对有效解决代理问题及实现委托人利益最大化,奠定了深刻的理论指导基础。  相似文献   

20.
姚望 《商场现代化》2006,22(3):35-36
本文在职业生涯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基础上,从高级管理层里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入手,通过对代理人市场和公司治理弹性两个纬度,通过代理人采取自利行为的频率和时间间隔对代理人的自利行为进行分析,在理论上证明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及交互作用。基于对公司高级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研究,我们考察了管理有效性与公司高绩效的影响因素,用动态竞争的视角,研究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