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离岸货币市场的扩张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离岸货币市场是指经营离岸货币借贷业务的市场。离岸货币是指在发行国以外存放并进行交易,且不受货币发行国金融法令管制的货币。20世纪50年代欧洲美元在伦敦出现后,离岸货币的市场规模迅速扩张,离岸货币存款净额从1960年的100亿美元扩大到1995年末的46450亿美元。是什么决定着离岸货币市场的规模和发展?能否把“货币乘数”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研究60年代的国际货币体系与当今盛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之间的差异。60年代,美元是主要的储备货币,倘若政府不希望持有美元,唯一的选择便是从美国财政部购入黄金。今天,他们则可以以美元换手欧元。他们可能继续购入美元以避免其本国货币升值,但随即他们又会在外汇市场上出售美元,换回欧元。于是欧元汇率上升,由于外国对美国政府债务持有需求的降低,美元利率将会迅速上调。为避免上述情形的发生,下列两种创新方法可资借鉴:欧洲中央银行可创设一特别便利设施(a special facility)以满足人们对欧元的这种需求;中央银行把非意愿持有的美元存放于基金组织所管理倡导的便利设施中。建议一赋予了欧元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角色;建议二则将这一角色功能定位在特别提款权身上。它同时将避免日后美元与欧元货币问转换所造成的不稳定。  相似文献   

3.
经过了虚拟欧元三年的经验,以及在实际欧元问世的前夕,欧元事实上完全有可能挑战美元国际货币的地位。欧元面值债券的发行量已经超过美元面值债券的发行量。世界已经享有一个两极的国际金融市场,尽管还不是一个两极的国际货币体系。持有美元作为大量的国际储备使得这种货币在货币危机时变成瓮中之鳖,完全依赖于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货币、发票货币、和干预货币带来了根本没有必要的风险。因此,欧元成为美元主要竞争者的时期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国际金融货币历史的演变:金本位制从作为国际的主导货币到崩溃,结合人在经济生活中利己性的本质、最新的科技革命以及未知市场的发掘三个方面阐述信用货币而非商品货币作为国际货币选择的必然性,结合世界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对美元外汇储备的风险担忧,分析美元作为国际主要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的选择依据及存在的风险考虑。  相似文献   

5.
欧美一直在争夺国际货币体系的控制权。一国货币充当国际货币会给该国带来丰厚的利益。欧洲推出欧元是为了在国际货币领域与美国分庭抗礼。欧元凭借其,必将在21世纪中成为与美元共驾齐驱的国际货币。国际货币体系将由以美元为主导的单极格局演变为美元和欧元共同主持的双极格局。新的双极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机制将发生一些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6.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过分依赖美元,缺乏对国际货币的统一,各国对新国际货币格局呼声渐高,从现有国际货币的改革方案及国际汇率制度与国际货币格局的发展方向来看,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当务之急是要小心的制定本国的汇率制度与货币政策,并逐步健全本国金融运行体系。  相似文献   

7.
首先是全球货币体系的本位制问题。目前没有哪一种货币能够完全替代美元,或者说我们现在还很难找到一种更加完美的国际货币体系,找到一种令人满意的国际主导货币。  相似文献   

8.
从全球储备货币过去的变迁史分析,一国货币并不能永远占据主宰者之位。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和持续的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使得包括世界银行在内的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正如当年美元取代英镑一样,美元将被由美元、欧元和人民币的多元货币体系所取代。  相似文献   

9.
关于货币储备体系,可行的选择是储备货币的多元化,摆脱对美元的过度依赖。除了传统的国际货币,还要有新的货币,比如人民币、俄罗斯卢布,以及其他新兴市场的货币。  相似文献   

10.
全球金融危机下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审视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美国金融危机经由世界货币美元传递发展为全球性金融危机.由于特里芬难题的存在和美元发行约束机制的缺乏,美元本位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呈递减效应,并使全球经济与美国高度联动.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将呈现多极化、货币区域化、竞争化的特征.国际货币体系调整的本质是比较经济优势变化下世界政治格局的变革.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危机后,美国不断开动印钞机,注入大量美元纸币,令世界各国持有的美元资产大幅缩水。积极推动国与国之间的货币互换合作并扩大货币互换合作国家的范围,是当前在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的条件下,中国摆脱“美元陷阱”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2.
最优货币区理论:欧洲的实践与亚洲的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实践,验证了最优化币区理论。亚洲货币合作同样可行,亚洲货币合作可实行建立共同钉住美元的亚洲汇率机制,最终过渡到实现亚洲单一货币。  相似文献   

13.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以美元为核心的全球货币体系的诸多弊端,全球货币体系改革势在必行。当前,美国依靠信用发行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方式应该受到约束,从国际货币体系的本质需求看,国际货币体系变革方向应由主权信用货币进化为“锚本位”,其变革过程将是“独霸”一“一主多元”“多元/统一”的三阶段演变;建议在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必然调整的背景下,我国应主动、战略性地调整外汇储备结构。  相似文献   

14.
货币的本质属性是一个动态范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货币属性发生了新的变化.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美元主导的单一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暴露无遗,近年来市场上出现的虚拟货币并不具备充当国际货币的基础条件.在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的主导地位将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国际货币体系的最终形态也还是一个未知数,虚拟货币的出现及其发展为改革和设计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提供了重要经验和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5.
王沅  朱隽 《金融研究》1997,(10):27-31
对东南亚货币冲击的分析王沅朱隽今年5月以来,泰国由于经济长期失衡,在国际金融市场投机力量的冲击下,爆发了货币危机。泰国货币铢一贬再贬,迫使泰国中央银行于7月2日宣布放弃自1984年以来一直实施的泰铢对美元的钉住汇率制度,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开放经济是充满风险的经济,它既为经济主体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又使其遭遇前所未有的外部冲击,国际货币合作及国际区域货币是规避开放经济风险、降低开放经济成本的有效工具,它使货币的职能有了新的扩展。国际区域货币合作模式有三种,即欧元模式、美元模式、东亚货币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7.
在竞争激烈的国际货币领域,美元占据了先导优势和霸权地位。为了巩固自身的国际货币地位、谋取更多的利益,本世纪以来,欧元与美元竞相扩张,由此加深了两大国际货币中心和全球经济的虚拟化,导致了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利用美元霸权地位,美国将金融危机的风险转嫁给了欧洲,欧元区成为危机的最终接力手。欧债危机的事实证明,美元依然是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角,欧元只是配角,这为人民币等新兴市场货币国际化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18.
曹勇 《上海金融》2012,(4):83-89,118
货币的国际地位是一国经济实力的体现,某种关键货币一旦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得到确认,就会形成历史继承性,惯性作用使得该种货币即使失去原来所依赖的经济基础时,也能够长期保持竞争力,而不会立即退出历史舞台。本文通过理论模型从微观层面研究了网络外部性在英镑兴衰中所起的作用,并借助史料对英镑、美元易位过程中的关键节点予以解释,重点研究了英镑的国际关键货币地位是如何被美元所取代的。但历史不会简单重复,在可见的未来,美元仍将维持其关键货币地位。  相似文献   

19.
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经济联系十分密切的东亚地区深刻认识到,弱小经济体的货币难以独自抵挡国际游资的冲击,要想与国际游资的冲击相抗衡,使本地区货币不再作为某大国货币的附属品,消除建立在美元挂钩上的汇率风险,降低经济交往的不确定性,从过于依赖美元的汇率中解脱出来,东亚地区就必须加强地区内的金融协调与合作,创立一个稳定的东亚统一货币,从而稳定东亚金融市场,促进东亚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世界储备货币规模过度增长和欧元逐渐替换美元、英镑赶超日元的结构变化是1999—2007期间世界储备货币变化的两大特征。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和国际经济交易规模的不断上升导致国际储备货币规模的上升,储备货币发行国的经济增长、货币政策和汇率水平决定其在世界储备货币中的结构变化。世界储备货币过度增长带来诸多负面后果,短期内控制储备货币发行国经常项目逆差和货币发行规模、非储备货币国家适度持有和合理利用储备货币,长期内构建与经济实力结构相适应的国际货币体系可以有效控制储备货币的过度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