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聃蓉 《财会月刊》2013,(8):105-105
一、捐赠时增值税与消费税涉税会计处理 增值税条例规定,单位或个体工商户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为视同销售货物行为,应按计税价格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如果货物属于应税消费品,当纳税人将其用于馈赠时,于移送使用时缴纳消费税。  相似文献   

2.
新增值税法对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作为视同销售货物行为。对于货币性资产的捐赠,在新、旧企业所得税法下,接受捐赠方都应确认收入缴纳企业所得税,捐赠方都不视同销售,不缴纳企业所得税。对于非货币性资产(货物)的捐赠,对接受捐赠方来说,在新、旧企业所得税  相似文献   

3.
朝黎明 《财会月刊》2017,(12):75-78
实物捐赠税收政策对发展慈善事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数据的比较分析发现,在捐赠途径不同的情况下,我国现行的实物捐赠税收政策并不一致,对应的税负差异也较大。为了使实物捐赠税收政策更加公平合理,一是要消除因捐赠途径不同导致的税收差异,只要捐赠用于公益事业,都应视为公益性捐赠,并允许其捐赠支出在所得税前扣除;二是参照股权捐赠税收政策,将公益性实物捐赠的计税依据由公允价值改为历史成本,并适当延长税前扣除的年限或提高扣除比例。  相似文献   

4.
财企[2003]95号2003年3月14日企业通过对外捐赠回报社会,对塑造友善的社会风尚,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为了规范各类型企业的对外捐赠行为,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维护所有者权益,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和《企业财务通则》的有关规定,现将企业对外捐赠财务管理若干问题通知如下:一、对外捐赠的定义和途径对外捐赠是指企业自愿无偿将其有权处分的合法财产赠送给合法的受赠人用于与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公益事业的行为。企业对外捐赠应当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  相似文献   

5.
捐赠是指企业自愿、无偿地将其有处分权的合法财产赠送给受赠人的行为.由于会计和税法存在差异,文章从企业对外捐赠和接受捐赠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一般纳税人捐赠业务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并指出两者在处理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自现行会计准则执行之日起,企业自产货物对外捐赠时是否要确认收入在实务操作中存在很大争议。本文就自产货物对外捐赠的会计处理及其对所得税申报的影响,结合实例做进一步分析,认为《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有效地保障了税赋的公平,有力地捍卫了税法的尊严。  相似文献   

7.
企业捐赠的会计与税务处理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捐赠是指企业自愿、无偿地将其有处分权的合法财产赠送给受赠人的行为。由于会计和税法存在差异,文章从企业对外捐赠和接受捐赠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一般纳税人捐赠业务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并指出两者在处理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企业对外捐赠资产有现金资产和非现金资产两大类,可分为公益、救济性捐赠和非公益、救济性捐赠两种。本对非现金资产的无形资产捐赠和受赠的会计处理方法作探索。  相似文献   

9.
张洪  雷新华 《财会月刊》2008,(10):72-72
一、改善公益性捐赠税制环境的必要性 税法之所以将捐赠货物作为视同销售处理并对其在所得税税前扣除加以限制,可能是出于以下考虑:一是在捐赠动机的判定上,较难准确地判断捐赠行为的真实性。捐赠行为有可能是一种变相的销售行为,甚至可以演变成转移财产的一种避税手段。因此税法规定了限制措施,这是出于反避税的考虑。二是我国增值税采用购进扣税法,捐赠货物时如果不视同销售,将会使扣税链条断裂,增加下游企业的增值税负担,同时加大了政府管理增值税的难度。三是对捐出货物部分的进项税额进行不当抵扣容易侵蚀增值税税基。四是捐赠支出与企业收入不配比,不符合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税前扣除条件。  相似文献   

10.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发生的捐赠资产业务有两种,一是对外捐赠资产;二是接受捐赠资产。在此,笔者结合财政部财会[2003]29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发[2003]45号文件精神,谈谈按照新文件规定的捐赠资产业务的会计处理与纳税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一、视同销售行为与销售收入的确认原则1.视同销售行为。视同销售行为是一种特殊的销售行为,是站在税收的角度为了计税的需要将其"视同销售"。按《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单位和个体经营者的八种行为包括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或销售代销货物;货物移至异地另一机构用于销售;产品或外购商品用于对外投资、捐赠、分配股利、产品对内用于在建工程、  相似文献   

12.
企业接受捐赠的实物资产有固定资产、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及商品产品等。处置这些资产的方式有出售、清算和报废等。本文仅就接受捐赠固定资产出售的会计和税务处理进行探讨。例:某企业接受捐赠新设备一台,价值50万元,预计使用5年,按直线法计提折旧,年折旧10万元。3年后,企业出售该设备,售价60万。假设没有残值和清理费用,所得税税率为33%。常见的处理方法有:第一种处理方法:1.接受捐赠时:借:固定资产500000 贷:资本公积——接受捐赠资产价值335000递延税款1650002.出售该设备转入清理时:借:固定资产清理200000 累计折旧3000…  相似文献   

13.
陈顺琴 《财会月刊》2010,(11):26-27
在企业日常业务处理中,会计与税法的差异随处可见。虽然企业的会计处理按照现行会计准则执行,税收的计算以相关税法为依据,但是现行会计准则中没有明确规定的部分以及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存在差异的部分,导致了实务中具体业务处理存在极大的争议,其中争议之一就是企业自产货物对外捐赠时是否要确认收入。  相似文献   

14.
一、增值税中的视同销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明确规定了视同销售的几种情况。企业将货物交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代销或销售代销货物,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或用于集体福利以及个人消费,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用于对外投资、利润分配或对外捐赠等应当视同销售计算销项税额。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在增值税条例中视同销售但会计上不  相似文献   

15.
在企业对外公益性捐赠中,会计和税收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规范不同的对象,服务于不同的目的,因而导致按照会计制度计算的所得税前会计利润和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之间产生差异.本文从企业公益性捐赠的特点与税务、会计处理的原则出发,指出在对外捐赠业务的处理中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的差异,提出了对外捐赠业务的税务考量与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企业对外公益性捐赠中,会计和税收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规范不同的对象,服务于不同的目的,因而导致按照会计制度计算的所得税前会计利润和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之间产生差异。本文从企业公益性捐赠的特点与税务、会计处理的原则出发,指出在对外捐赠业务的处理中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的差异,提出了对外捐赠业务的税务考量与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企业发生的非货币性对外捐赠,按税法规定,应作视同销售,计算和缴纳相应的税种,即流转税和所得税。特别是对一些特殊业务在进行正确账务处理时,必须以税收法律和会计准则理解为前提。文章通过对非货币性资产捐赠业务进行分析,结合视同销售业务进行剖析,揭示出非货币性对外捐赠的税务处理方法,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广西会计》2003,(10):40-41
20 0 3年 3月 14日 财企 [2 0 0 3]95号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 ) ,各中央管理企业 ,总后勤部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企业通过对外捐赠回报社会 ,对塑造友善的社会风尚 ,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 ,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为了规范各类型企业的对外捐赠行为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 ,维护所有者权益 ,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和《企业财务通则》的有关规定 ,现将企业对外捐赠财务管理若干问题通知如下 :一、对外捐赠的定义和途径对外捐赠是指…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各种捐赠活动。通过捐赠企业不仅可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还可以达到宣传产品、扩大销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今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全国各地众多的企业纷纷向灾区捐款捐物,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救灾物资和救灾款捐出去了,企业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呢?在新会计准则和新企业所得税法下,捐赠业务中从对外捐赠和接受捐赠两种角度分析捐赠业务的日常会计处理,包括纳税调整及所得税的核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