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雅安市名山区自古以来就是“蒙顶山茶”的产地,“蒙顶山茶”作为一个响亮的品牌,在古代就成为皇室专用茶。建国后,“蒙顶山茶”更被列为国家礼茶。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蒙顶山茶”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名山特色产业一一“蒙顶山”品牌茶叶种植的自然条件与发展茶叶种植的优势、茶叶加工及销售的现状、取得怎样的成效等加以分析,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代伯春 《价值工程》2013,(28):191-192
蒙顶山茶历史悠久,品质优异,但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与国内众多著名茶叶品牌相比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名山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中国茶树、利用中国茶叶和栽培中国茶树的国家。茶树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万年的历史。中国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县种植茶叶历史悠久,经过千年的探索与发展,如今名山县已经走出了一条拥有自己的“蒙顶山”品牌和茶文化之路。如今,该地区的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处于什么阶段,它的优势、劣势、规划、发展前景和未来规划是什么,通过实地调研和分析,进行了一个系统的阐述,并提出了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4.
政和县地处南平、宁德及浙江丽水三市结合部.隶属南平市,是一个古老的茶乡。早在唐末宋初已产茶叶。宋徽宗政和年问(公元1115年),当时的关隶县因进献贡茶银针,“喜动龙颜,获赐年号,遂改县名关隶为政和”,沿用至今。如今.作为我国自茶重要主产区,政和生产的银针茶备受推崇.被文人誉为”北苑灵芽天下精”。千年以来,政和以茶立县.茶逐渐成为政和的名片和形象代言。目前.政和县茶园面积10万亩.加工产量1.2万吨,产值达3.8亿元;全县三分之二的农户从事茶叶生产.加工、销售;茶企业123家,其中12家年产值达1000多万元。茶产品远销国内北京。上海.广州等80多个大中城市,并大量出口欧美等国家和港、澳地区。  相似文献   

5.
李靖 《中外管理》2011,(8):32-35
作为豫楚交接之地,信阳人称自己是:豫风楚韵,北国江南,江南北国、山城水乡茶都,就是这样亮点不少的城市,下一步发展的突破口选在了哪里呢?  相似文献   

6.
《财会月刊》2013,(4):I0009-I0009
朋友小文,性格中鲜有文静的一面,多为雷厉风行。她办事能力强,有主见,大学毕业后,适应性强的她和社会无缝对接。从一个小职员做起,短短几年内迅速升为中层。她的老公是机关公务员,相对稳定的工作时间让小文的后勤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他也乐得做个“兼职保姆”。但是,已经习惯了指令性方式的小文再也无法给予老公一个妻子应有的温柔与体贴。最终,职场中优秀的小文从固城中出来。孤寂地单打独斗,累了,没有一句体己的话,渴了。没有一杯温暖的茶。而她竟然说,她不知错在哪。  相似文献   

7.
李伟 《经营者》2005,(6):78-79
中国茶的形象宁静淡泊,称之为品;美国可乐的形象热烈奔放,称之为饮;而咖啡则品与饮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8.
七绝(二首)并序──欢度重阳节舒伯鸾甲戍秋,四川省、雅安地区、名山县,三级财政离退体干部,度老人节于百丈湖宾馆,品 于蒙顶山,笑语欢歌,其乐融融,赋七绝二首,以志其盛。湖光山色共辉煌,秋水长天伴夕阳。莫羡羌鱼真味美,蒙茶香溢更芬芳。其二雅雨昌风古有名...  相似文献   

9.
橘黄色的洋菊花如伞盖慢慢舒展,伴随着清新的气息,玻璃杯中的水由透明渐渐变为橙色。看到这赏心悦目的色泽、独特的造型,听着售货员“清热解毒、祛火明目”的介绍,你怎能不被干花饮品独特的魅力所打动? 北京市崇文门菜市场的福堂茶庄,干花饮品已有20个品种。据售货员介绍,以前茶庄只卖贡菊、杭白菊等少量干花饮品,两个月前,茶庄从安徽一家茶  相似文献   

10.
白水 《财会月刊》2014,(9):I0010-I0010
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但“茶”则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作“茶”字。“茶”字从“茶”中简化出来的萌芽,始于汉代。古汉印中,有些“茶”字已减去一笔,成为“茶”字之形了。不仅字形,“茶”的读音在西汉已经确立。  相似文献   

11.
她满肚子茶文化,一开口就滔滔不绝地流淌出采,茶的品类、茶的冲泡、茶的啜饮,还有茶风、茶俗、茶艺、茶诗、茶画……真是洋洋大观。但她讲得最精采的却是茶道与人道关系中的精奥。  相似文献   

12.
一辈子,一杯茶 “一辈子,一杯茶”,徐结根爱茶那是一辈子的事情,对茶爱之深,情之切!他不可一Et无茶,茶已经成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开心时,喝一口,思考问题时,喝一口,沉闷时,喝一口,喜怒哀乐一杯茶。  相似文献   

13.
《河北企业》2006,(10):79-79
在众多的茶诗宝库中,唐代诗人元稹写过一道宝塔茶诗《一字至七字诗·茶》,颇为独特有趣: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宝塔形诗在茶诗中颇少见。诗的开头对茶进行想象描绘,接下来说的是茶与诗人僧人的缘分。然后说茶要用白玉碾碎,用红罗过  相似文献   

14.
土家人是具有博爱精神的人,即使到了今天的现代社会,他们也依旧崇拜大自然。比如对于茶叶,他们就视为灵物,认为山有山神,茶有茶神,因而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属于本民族的独特茶文化。一是敬茶。土家人忌讳将茶泼在地上,认为茶泼在地上会玷污茶神。抓茶叶前要“净手”,即先洗手然后才能抓茶叶。这既是对茶神的敬重,也可防止污染茶叶。“茶不欺客”,倒茶的时候,得依照一定的顺序,一杯一杯端给客人,不能漏掉一个人。“茶棍儿立,客未齐。”即在倒满茶的杯中,若出现倒立的茶梗,预示着客人还没到齐;若出现的悬浮茶梗,则表示客人到齐了…  相似文献   

15.
茶既茶,茶亦非茶。生活中,有很多的茶外之茶。许多人喜欢将荷叶、决明子、西瓜皮、玉米须、莲子心等与茶叶搭配泡制,形成"茶非茶",经常饮用,具有一定的医疗功效,特别是用来降低血压的效果比较明显。荷花被美誉为"出淤泥而不染",其叶片也具有相当的疗效。可将新鲜的荷叶或已凉干的荷叶,与茶叶按照1∶1的比例冲泡出来的这种荷叶茶,能起到扩张血管、清热解暑、降低血压的作用,还能降低血清中甘  相似文献   

16.
茶,不仅是我国人民的传统饮品,还是中药宝库中的奇葩呢。茶的妙用茶圣陆羽所著《茶经》中对茶的功用曾做过详尽的论述,有兴趣者可找来一阅,便会被茶之神奇功用所折服。我国人民有饮茶的传统习惯。  相似文献   

17.
茉莉花(茶)产业是广西横州市进一步实施乡村产业振兴的强有力的支撑。文章通过对广西横州市茉莉花(茶)产业进行实地访谈调查,介绍横州市茉莉花(茶)产业现状,创新性地提出借助“互联网+”升级传统销售模式,促进做强茉莉花(茶)特色产业,助力构建茉莉花(茶)大市场,提升横州茉莉花知名度,助力横州茉莉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海兰 《北京房地产》2007,(12):108-108
中国是个茶的国度。中国人崇尚茶,连用茶的程序都严谨得酷似宗教仪式。中国有了茶就有了陆羽、有了国人的冷峻和理性的回眸。茶以叶为形、以水为质、以韵为性、以静为仪。它囊括岩  相似文献   

19.
茶文化大观     
茶为国饮,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明清时遍及中华。但是,茶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并记于史册,传于后世,却是与历代文人墨客分不开的。茶诗:自古诗家多茶客。唐诗人姚合曾不惜以诗乞茶:“不将钱买将诗乞,借问山翁有几人?”到了元代诗人刘秉忠笔下,更是一语道破诗家爱茶的真谛:“铁色皱皮带老霜,含英咀美入诗肠。”茶谜:茶叶谜语,最早的茶谜很可能是古代谜家撷取唐代诗人张九龄《感遇》中的“草木有本心”诗句配制的“茶”字谜。在民间流传的不少茶谜中,有不少是按照茶叶的特征巧制的。如“生在山中,一色相同,泡在水里,有绿有红”。茶…  相似文献   

20.
《价值工程》2015,(27):24-26
羊楼洞茶区曾是中俄万里茶马古道的起点,本文从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及要素禀赋三个方面分析羊楼洞茶区在中俄茶贸易中的历史地位。就新经济格局下羊楼洞茶区存在的优势资源与不足进行探讨,分析中俄茶贸易增长的可行性,及其对区域经济的相互促进作用。并提出加深中俄合作、提高产品文化含量等提高羊楼洞茶区在中俄砖茶贸易现实地位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