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财务与会计》1979年第2期刊登了张以宽同志的《关于增减记帐法推行中的几个问题》(以下简称《前一篇张文》),《上海会计1981年第3期刊登了他的资金运动学说是增减记帐法的理论基础》(以下简称《后一篇张文》)。我读了后,有些不同看法,提出来与张以宽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国会计界根据“双百”方针,对一些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问题展开讨论,这是一件好事,说明会计战线生气勃勃,思想活跃,对于发展我国会计科学,提高会计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上海《会计通讯》最近几期发表了不少关于记帐方法的文章,看了很受启发。1980年第5期发表的郑祖祥同志的文章,对我写的《关于增减记帐法推行中的几个问题》(以下简称《郑文》)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我想对几个议论较多的问题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3.
《中国金融》一九七九年第八期《银行史话》栏发表了闵惠如同志《温故知新》一文,我对照了一些资料,认为有些提法不妥。关于在中国最早设立的第一家银行,据《上海金融史话》(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七八年版)第十二页说:“一八四五年四月英国丽如银行(即东方银行)在香港设立分行,同年  相似文献   

4.
谢其助、郑雄伟两同志在本刊1988年第11期上撰文《高投入农业发展的困惑》,认为高投入农业发展面临严重困境,对农业继续发展的前景抱悲观态度。我对此有不同看法,提出来与两位同志商榷。下面就是我对此文提出的几个主要问题的商榷意见。(一)关于农业高投入的概念。农业生产中的高投入和低投入怎样分别,界限在哪  相似文献   

5.
《上海会计》1992年第11期刊登了叶建泉同志《对合资企业几个财会实务问题的探讨》一文(以下简称《叶文》)。笔者对文中所提三个问题的处理方法,不敢苟同,特提出与之商榷。 1.《叶文》举例说明的企业用外汇抵押人民币贷款(可简称为现汇抵押)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其依据显然是1985年财政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和《中外合资经营工业企业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但这两个制度从1992年  相似文献   

6.
拙作《浅淡税负转嫁》一文发表后(《财政研究资料》1982年第54期),感到言犹未尽。一个在税负转嫁的争论中十分重要的问题——商品价格中含税是否就必然形成税负转嫁的问题,有必要进一步阐明我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读李国强同志的《农业贷款经济效益的主要标志是社会效果——兼谈强调“见效快”的弊病》一一文(刊在《广西农村金融研究》1982年第四期)后,觉得某些观点欠妥,值得商榷。李国强同志把农业贷款经济效益的主要标志——“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说成是“重视速度,轻视效益,轻视比例协调,”“弊病多端”。显然,这种看法是片面狭窄的,  相似文献   

8.
《齐鲁珠坛》1998年第1期王为桐、王世玉二位同志(简称二王)的《与〈数术记遗〉“八挂算”辩真者商榷(一)》一文中,对周全中老先生(简称周老)上述大作(载《齐鲁珠坛》1997年第3期),提出了四个商榷的问题。其中第三是辩真意中的五个疑点,第四是对几个疑点的浅见。周老于《齐鲁珠坛》1998年第4期发表的《复原古算具须经个性与共性检验》一文,按一般惯例应该是对二王提出的商榷问题进行商讨。而周老的原文劈头就说:“从所提需要商榷的问题看,您两位占有的资料过少;我给提供的资料都没看!这样争论是不免走弯路的…  相似文献   

9.
李恩 《上海会计》2003,(11):62-63
《上海会计》2002年第5期刊登了龚蔚同志的文章《浅谈小规模事业单位应交增值税的核算》(以下简称《龚文》),2003年第2期又刊登了王留根同志的商榷性文章《也谈小规模事业单位应交增值税的核算》(以下简称《王文》)。笔者对以上两文进行了认真研读,确感两作者对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小规模纳税人的事业单位应交增值税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但又感有些问题还没有谈透,对此,愿与以上两位同志商榷。一、关于小规模纳税人的事业单位以材料对外投资及应交增值税的核算问题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对外投资”科目规定:“…  相似文献   

10.
读了陈文华同志《关于审计对象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的商榷文章(以下简称“陈文”,见《上海会计》1988年第9期),收获不少。“陈文”对“审计对象”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这对问题的深入研究是很有益的;但与此同时也发现“陈文”对拙文《试论审计的对象是经济管理活动》(以下简称“拙文”,见《上海会计》1988年第4期)的内容和观点有所曲解。为此,特作此文,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1.
深刻认识价格、税收等经济杠杆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它们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是理论研究与经济改革实践相结合的一个重大课题。对此,已有不少同志做了积极有益的探讨。其中贾克诚同志发表在《经济研究》1984年第9期上的《关于价格与税收的几个问题》一文给予我们不少启示。但是对于作者的一些观点难以苟同,就此拟文商榷。  相似文献   

12.
读了《上海会计》1992年第11期刊登的游经元同志《也谈销售实现的时间标志》一文(以下简称《游文》),笔者认为《游文》对赵平安等同志写的《取得债权≠销售实现》一文的质疑不能成立。现谈点刍荛之见, 与财会同仁切磋。 我认为,“取得债权≠销售实现”的立论是无可厚非的。  相似文献   

13.
我校教研组在学习邓小平文选时,结合本职业务,对你刊1983年第4期《关于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法制建设的探讨》一文,组织教师和在职学生进行了座谈讨论。现将座谈情况综述如下: 一、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法制建设非常重要 邓小平同志在《关于发展工业的几点意见》一文中,就关于“恢复和健全规章制度”的问题,指出:“关键是建立责任制。现在许多地方都存在无人负责的现象,积重难返,非突出地抓一下不可。”(《文选》第30页)。我们会计部门同样存在这个问题。《探讨》一文,把会计各部门的职责范围周密细致地提了出来,还从凭证的审核开始到记帐、算帐、编表、档案保管、会  相似文献   

14.
我在1979年第2期《财务与会计》发表《记帐方法没有阶级性》一文以后,有着两种不同的反应。有的同志来信说:这篇文章“迸发出许多年来会计界很大一部分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的心声”;有的同志说:这篇文章“直言不讳”。“看后很兴奋”。叶荫松同志在一九七九年第八期《财务与会计》发表《记帐方法有没有阶级性?》一文(以下简称“叶文”),认为记帐方法有两重性——阶级性和技术性,与我商榷。我读后,依旧认为记帐方法没有阶级性。因为叶文的那些论点都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5.
自拙作《银行创造自身资金来源两个问题答疑》(见《金融研究》1984年第7期)发表后,张合金同志撰文《银行究竟能不能动用存款》(见《金融研究》1985年第2期)提出几点质疑,现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一步说明,以便深入讨论。银行究竟能不能动用存款,这是认识我国银行存贷款关系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上海会计》1990年第一期刊载了张思齐同志的“合资企业外币业务会计处理中的问题探讨”一文(下称张文),笔者自1985年起在合资企业任职,从合资企业财务的实务工作角度,就这些问题谈些看法。 一、张文第一点,关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下称《会计制度》)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对同样一笔经济业务,因为一个是现付,一个是暂欠,会产生不同的费用和汇兑损益问题,笔者十分赞同张文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2004年第2期《上海保险》刊登的“上海保险学会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保险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的建议”(以下简称“意见稿”)一文,阅后收益匪浅。“意见稿”的内容丰富并具有现实意义,是规范保险活动法律主要依据之  相似文献   

18.
徐体忠 《上海会计》1990,(12):35-36
《上海会计》1990年第6期刊出王儒同志《试论国有资产的保值核算》文章(以下简称《王文》)。读后颇受启发。但是我对《王文》所计算的固定资金损失和所设想的保值办法有不同看法,特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19.
固定资产按重置成本计提折旧不应再补提折旧费──与邵瑞庆同志商榷李元成《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学报》1994年第4期刊登了邵瑞庆同志“关于固定资产按重置成本进行折旧的探讨”一文,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财务与会计》第5期也进行了转载。笔者认为,该文的主体思...  相似文献   

20.
也谈企业以实物、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的核算问题──与李广晖同志商榷陕西财经学院雷振兴贵刊1994年第8期发表李广晖同志《关于企业以实物、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的核算问题》一文,笔者对文章所持的观点和建议,有些不同看法。一、《企业财务通则》第二十四条规定:“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