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中美收益概念看全面收益报告在我国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美收益概念及其会计处理的差异(一)中美收益概念的差异。我国会计界将会计要素归结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企业会计制度》将利润定义为: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论财务会计概念》第三辑中阐述了十项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权益、业主投资、业主分配、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和利益,并将全面收益定义为:是企业报告期内除业主以外的交易以及其他事项或情况所引起的权益(净资产)变动。FASB将全面收益分为两个部分:净利润和其…  相似文献   

2.
会计要素架构的国际趋同透视——基于收益观演进的角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放眼当前世界各国会计要素架构的设置,主要存在四种分类方法: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第6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财务报表的要素”中,将财务报表的要素划分成十大类;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和澳大利亚将财务报表的要素精简为五大类;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在“原则公告”中将财务报表的要素划分为七大类;中国在《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确立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6大会计要素。一、从收益观的角度透视会计要素的国际差异与趋同2005年5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  相似文献   

3.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所做的基本分类,也称为会计报表要素。新基本准则采用了国际上通行的会计要素,即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并且在定义利润和所有者权益两项基本要素时引入了利得和损失两个子要素,从而使我国的会计要素进一步与国际惯例趋同。新基本准则首次引入的利得和损失两个概念,在国际会计准则中是公认的,但其内涵有所不同,因此,为了我国新基本准则的顺利实施,有必要对新基本准则中的利得和损失进行深入分析,笔者就这一问题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4.
税务会计要素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各国设置的财务会计要素有多有少,如我国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项,美国有资产、负债、产权、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全面收益、业主投资和业主提款十项,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设置资产、负债、产权、收益和费用五项.我们对此并不陌生,也无多大争议,而对税务会计要素则探讨较少.  相似文献   

5.
利得与损失是财务会计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容易和收入与费用相混淆。利得和损失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对利得与损失的在新准则中的会计处理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李君 《财会通讯》2006,(4):75-75
一、收入和费用的界定2005年度注册会计师考试教材《会计》中损益表的会计要素仍采用我国传统的划分方法,即由收入、费用和利润三要素构成,并没有加入利得和损失这两个要素,因此,收入和费用的概念应是广义的,而非狭义的即单指营业收入和经营费用。具体而言收入应包括营业(内)收  相似文献   

7.
我国新会计准则颁布后,在所有者权益和利润要素中分别引入国际准则中的“利得”和“损失”概念,在处理利得损失和收入费用的关系上也存在不足,而正确划分收入费用和利得损失,对有关各方作出理性的预测和决策至关重要.所有这些将会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我国新会计准则颁布后,在所有者权益和利润要素中分别引入国际准则中的"利得"和"损失"概念,在处理利得损失和收入费用的关系上也存在不足,而正确划分收入费用和利得损失,对有关各方作出理性的预测和决策至关重要。所有这些将会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中首次引入了“利得”和“损失”的概念。本文通过对比美国财务会计概念公告、英国财务报告原则公告和我国新会计准则中有关“利得、损失”的概念、分类、内容及相关披露规定,指出我国有关“利得、损失”会计规范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类。会计科目又是对各个会计要素的进一步分类,具体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共五类。可见,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在分类上产生了矛盾。本文试图对收入、费用及利润要素加以重新定义,从而使两者在分类上得以统一。  相似文献   

11.
费用要素比较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美国、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IASC)都有“费用”要素。既然用词相同,是否同义 ?既名“费用”,是否包括生产费用 ?应如何定义 ?如何揭示 ?需要探索。 一、中、美、 IASC费用要素比较   我国和美国都是费用与收入配比形成营业利润, IASC是费用与收益配比形成利润 (本期净损益 )。   IASC的费用包括损失,其外延最宽。   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 1970年发布第 4号公告,采用六要素论,费用要素包括损失,与现行的 IASC费用要素近似。 1980年 FASB发表第 3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将损失从费用要素中独立出来,成为独立的十要…  相似文献   

12.
2006年初,我国将利得和损失正式引入《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没有将其作为独立的会计要素,而是作为利润和所有者权益要素的组成部分。清楚地认识利得和损失的含义,掌握利得和损失的会计核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会计准则中,一般将会计要素称为"财务报表要素",是指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具体对象,是对企业经济交易的归类。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类。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的要素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会计主体经营成果的要素有:收入、费用、利润三大类。  相似文献   

14.
一、利润表变化(一)六大会计要素作出重大调整在所有者权益和利润要素中分别引入国际准则中的利得和损失概念,将利得和损失区分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以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  相似文献   

15.
在研究和制定会计准则时,要明确会计要素、会计对象要素和财务报表要素这三个基本概念。在基本会计准则中应有财务赧表要素的明确说明。收入要素应包括正常的商品(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的经营收入、对外投资收入和非常收入(利得)。费用要素应包括计入当期损益的产品(劳务)成本、税前生产和对外投资以外的正常经营费用、对外投资损失、非常费用和所得税费用等。利润要素应按收入与费用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收支组合,形成五项利润指标。现金流量应是财务报表的一个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现行的会计要素体系的分类及其内涵 会计要素,即会计核算对象要素,是会计人员基于一定的财务会计目标而对其工作的内容按科学合理的标志所做的基本分类。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体系分成六大类别,包括资产、负债、所有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该准则对这六大要素的定义作了高度、精确的概括,并诠释出其内涵。  相似文献   

17.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新增加了利得和损失这两个会计基本要素。利得与损失不包括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收入和费用,而是着眼于企业边缘性、偶发性交易或事项所导致的权益变动,它们与收入和费用的最大区别是"由企业非日常活动形成"。利得和损失可分为: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前者在"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科目中核算;后者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中核算。  相似文献   

18.
张昕  姜艳 《财务与会计》2011,(10):52-53
(一)我国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财政部于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界定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针对资产负债表,用来描述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利润针对利润表,用来描述企业的经营成果。笔者认为,从各要素的定义上看,准则对利润的定义较为笼统,不够清晰。  相似文献   

19.
浅析利得与损失的会计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得与损失是财务会计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容易和收入与费用相混淆.本文主要对利得与损失的会计处理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20.
会计“利得、损失”之国际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中首次引入了"利得"和"损失"的概念。本文通过对比美国财务会计概念公告、英国财务报告原则公告和我国新会计准则中有关"利得、损失"的概念、分类、内容及相关披露规定,指出我国有关"利得、损失"会计规范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