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有个“大发”商店,经销的一切商品都只有一个名字:“大发”。这是商店经理利用顾客的好奇心理设计的一种销售方法。如果你鼻子上架的是“大发”眼镜,手腕上戴的是“大发”手表,脚上穿的是“大发”皮鞋,嘴里喝的是“大发”饮料便会有一种洋洋得意之感。  相似文献   

2.
公元2003年1月11日,成才麦德龙开始公开允办理个人临时会员卡,消费者只要凭身份证就可领到一张免费的麦德龙临时会员卡,享受到“超低”的商品价格优惠。此举马上使个人消费者趋之若鹜。往常专事检查会员卡的保安“摇身”成了临时的会员卡办理处的秩序维护员。该店现任总经理汪祚文称“成都此举开了麦德龙的先河”,  相似文献   

3.
1996年,总部设在德国的麦德龙在上海开设了第一家现购自运式商场,11年间,麦德龙坚持针对专业客户的会员制、1.2米以下儿童不能进入、中央加地方采购配送、现购自运、透明发票、有限利润论等德国式的刻板供应链管理方法,从中国南方杀到北方,开设了33家分店。事实上,麦德龙供应链管理的“刻板”与“保守”仅是表面现象,在供应链运作层面,麦德龙无时不在提升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水平,不断梳理着采购、库存、配送环节,以加快资金流转速度。  相似文献   

4.
蕊冰 《上海质量》2009,(9):48-51
6000余家供应商,25000多种商品,一直保持质量稳定;进入中国市场仅仅13年,承担了众多大型活动的食品供应:APEC、F1赛事、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等,这是麦德龙进入中国后,交出的一份份商品质量稳定的答卷。8月28日,上海市质量协会会员与现场部邀请锦江麦德龙现购白运有限公司质量部介绍麦德龙商品质量保证的经验,申城30余家商贸、食品行业的企业前来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5.
麦德龙(metro)常称作“麦德龙超市”,是德国最大、欧洲第二、世界第三的零售批发超市集团,由奥托·拜斯海姆(ottobeisheim)创建,目前总部位于杜塞尔多夫,世界500强之一。麦德龙(metro)以直营的形式为大众消费者提供“一站式购物”服务,在全球30个国家拥有超过670家门店,201O年营业额达到了310亿欧元。  相似文献   

6.
赵小平  董悦今 《活力》2012,(1):18-21
创业,他把“一切为了孩子”牢记在心问:守业,他把“为了孩子一切”体现在行动;敬业,他用忠诚诠释了对党的誓者。这就是齐齐哈尔市讷河儿童福利院党支部书记、院长韩孝忠工作的真实写照。近年来,韩孝忠院长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办院宗旨。始终坚持“情、能、智”的抚育原则,带领全院职工干部戮力同心,顽强拼搏,阔步奋进。在较短的时间内,  相似文献   

7.
在人人都开“软件商店”的背后,是整个手机行业即将发生的深刻变革,以及众家巨头对未来移动互联网制高点的争夺。  相似文献   

8.
“空间”运用带来的市场机会购物者有一种体会:有些商店,进去就想出来;而有些商店则相反。糟糕的商店不是太挤就是太空,好的商店则既明快又充实。因此,空间的运用,对商家来说至关重要。满满当当,令人窒息;空空荡荡,叫人发慌。调整好购物空间,就能有效地吸引顾客...  相似文献   

9.
“穿乡商”让人忧喜参半向华为前几年尚在呼唤的山村“货郎担”,如今已在乡间“到处窜”,背包商店、背兜商店、担担商店层出不穷,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市场──“流动市场”。“流动市场”极大地方便了乡下群众和边远山区的农民,这无疑让人欢喜,但“流动市场”的另一面也...  相似文献   

10.
“麦德龙”登陆中国 大型外资超市,总部位于德国的麦德龙国际管理股份公司的“麦德龙”(metro)超市,经我们带来了许多全新的经营理念,其全新的程度甚至让我们发生这样的疑问:如此经营的大型超市,能生存下去吗?倔犟地拒绝入乡随俗的“麦德龙”,会不会上吐下泻、水土不服? 可几年来的实践表明,它又的确在中国生活得很好,它不但是全球排行第三的超级供货商,就是在中国,在登陆不久,在  相似文献   

11.
海和沙漠环抱着中东城市迪拜,各式各样的超豪华建筑挑衅着人类对奢华的追求与想象极限:800米高的摩天大楼“迪拜塔”傲视大漠;巨帆形奢华酒店高耸;史上最大人工岛棕榈岛、水下酒店、室内滑雪场、规模与迪拜城相当的“迪拜乐园”极致奢华……这一切曾让其他海湾国家羡慕不已;被誉为”中东王冠上的明珠”。然而这一切,在800亿美元的债务重压下,化为沙漠里的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12.
开张抬价大酬宾。广州有一家仿制古品的商店,在开张时策划了“三怪”:一怪是无招牌,而且商店里除了摆放着大量仿出土文物的商品之外,还摆放着制造仿出土文物的模具;二怪是不放鞭炮,不剪彩,不搞任何形式的开张仪式;三怪是开张前在电视台和报纸上做了“三天内抬价大酬宾”的广告。  相似文献   

13.
经上海市经济信息委立项批准的“未来商店”项目已经启动(项目“面向世博的RFID未来商店关键技术、装备研究和示范工程”的简称),不日可按项目验收要求竣工建成。它与2010上海世博特许团购中心结合,呼应”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向消费者提供一种崭新的购物体验。  相似文献   

14.
世界正在不断变“平”,变“小”,这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日渐融为一体。与此同时,各种全球问题不断凸现,金融危机,能源紧张,环境污染,食品问题接踵而至,这一切迫使我们不得不审视过去,思考未来。  相似文献   

15.
著名的跨国零售业巨头麦德龙、家乐福等都采用一种公开、公正的“透明发票”。所谓“透明发票”,就是用电脑打印的详细发票,持卡人、商品明细、数量、单价、折扣率、结账日期等都必须笔笔吻合,一丝不差。“透明发票”非常规范,这不仅有利于企业进行客户管理,追踪客户的产品需求变化,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适时改进和稳定与客户的关系,能够赢得更多客户的信任和认可,还有利于企业内部管理,同时又有利于工商部门、税务部门稽查。但是,麦德龙、家乐福等大型零售超市的“透明发票”在中国市场却遭到了不应有的冷遇,由于这种发票让企业…  相似文献   

16.
我们曾经用票证、批条、划分等级等手段来限制消费,我们曾经批过“超前消费”和“高消费”,这在物质紧缺情况下都是正确的、必要的。为了抑制消费,我们曾经呼喊过许多口号,如“先治坡,后治窝”;“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就是不“促消费”)”;“生产第一,消费第二”;“一切为了生产,一切服从生产”;“先生产,后生活”……。这些口号,在当时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也是无可挑剔、无可厚非的。可是近年来,形势变了,情况变了。卖方审场变成了买方市场,通货膨胀让位给物价负增长;物质紧缺变成了商品积压;如今存货堆积如…  相似文献   

17.
世界正在不断变“平”,变“小”,这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日渐融为一体。与此同时,各种全球问题不断凸现,金融危机,能源紧张,环境污染,食品问题接踵而至,这一切迫使我们不得不审视过去,思考未来。  相似文献   

18.
淡季电荒     
《长三角》2011,(6):22-31
城市街道路灯半开,景观灯一律停用;工业园区,企业被迫拉闸限电,机器停开;地方政府徘徊在民生用电是“供三停一”还是“供二停一”之间。有了去年节能减排的铺垫,这一切并不让人陌生。不过,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次是因为“淡季电荒”。  相似文献   

19.
刘昆山 《企业文化》2009,(12):29-31
麦德龙实施差异化战略获得了成功,构建并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商业大鳄”,差异化战略成为麦德龙竞争制胜的法宝。  相似文献   

20.
限客销售国外有一家商店称“7岁儿童商店”,规定进店顾客必须是7岁儿童,大人进店必须有7岁儿童作伴,店内经营的都是7岁儿童吃、穿、用、看、玩的商品。这家商店采用这一怪招后,非但没有减少生意,反而有效地吸引了顾客。同介销售,美国有一家小店,店内的商品者是同一价格,只要顾客花一美元便可在店内选一件商品。人闪闻风而至,销售额竟比附近几家大百货公司这要高。还款销售,如果你想购买某一件商品,而同有两家商店者经营这种商品,而同时有两家商店都经营这种商品。只不过一家需要付钱提货、一次清帐;另一家是付钱提货,若干年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