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亮  廖文倩  章秒秒 《会计之友》2013,(17):37-38,40,39
文章运用协整理论、Granger因果关系理论及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1978—2008年山西省GDP与能源消费各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山西省GDP与能源消费总量、煤炭消费、电力消费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且GDP是能源消费总量和电力消费的单向Granger原因,反映出山西经济属于增长诱致的能源需求型经济,采用节能政策而不牺牲山西省经济的增长是可行的,并提出促进能源多元化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政府引导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冬生 《科技与企业》2014,(19):I0001-I0001
正积极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要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有效落实节能优先方针,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我们要转变能源消费理念,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坚定调整产业结构,高度重视城镇化节能,切实扭转粗放用能方式,不断提高能源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能源消费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推行"一挂双控"措施,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挂钩,对高耗能产业和过剩产业实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强约束,其他产业  相似文献   

3.
我国能源结构的不断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源生产结构、能源消费结构的低碳化演进。文章基于我国2000-2011年能源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定量考察能源结构与能源生产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以及能源消费行业结构和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灰色关联度,重点从能源消费、能源生产方面对我国能源结构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从能源消费、能源生产、能源政策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是借助市场的手段实现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我国 目前处于碳试点向全国铺开的过渡时期.以中国碳市场试点的准自然实验为背景,搜集2005~2017年我国大陆地区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通过构造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模型,分析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我国试点省市碳减排与经济发展的影响,并进行了平行趋势检验及安慰剂检验提高实证结果的严谨性与可信度.研究发现,这项政策有效促进了试点地区的碳减排,但是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还不显著.并进一步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分析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减碳机制,发现该政策主要是通过影响能源消费总量与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实现碳减排.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度测度——以安徽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安徽省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方法,对1996-2011年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借鉴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城镇化演进与土地利用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测度,并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2015、2020年城镇化演进与土地利用耦合协调度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996-2011年,安徽省土地利用与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得分均呈上升态势;城镇化演进与土地利用耦合协调度由1996年的0.4958提升至2011年的0.6682,年均值为0.5442,处中度耦合协调状态;2015、2020年耦合协调度预测值分别达到0.6985、0.7821。  相似文献   

6.
基于“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构建准自然实验,运用2010~2019年全国市辖区统计数据以及多期DID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新发展格局下新型城镇化试点对扩大内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有效提升了居民消费,扩大了社会投资和带动政府消费。机制检验发现,新型城镇化试点通过收入效应、财富效应和公共资本效应加快释放内需潜力。进一步研究显示,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效应受城市人口规模的影响,表现出双门槛效应;同时,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及国家级城市群的设立也会对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成效产生差异化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方法,通过构建二氧化碳减排成本计算模型,定量分析了总能源消费和四种主要能源消费(煤炭、石油、电力、天然气)对宏观经济变量(产出、投资、就业)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基于各种主要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减排成本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施行燃料转换政策对于中国是一个很好的减排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进程中,居民能源消费量的大幅增加对我国能源供应造成了很大的压力。通过LMDI指数因素分解方法,将我国城镇居民家庭能源消费总量影响因素分为购买力、能源消费结构、生活消费结构、支出、人口五方面。基于2005~2011年全国及各省区能源平衡表数据,研究各因素对居民能源消费量的增加量的动态影响过程。研究发现:城镇化带来的人口流入和居民购买力增强是推动城镇能源消费增长的最主要原因;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支出中用于能源密集型产品的比重开始呈现下降趋势;生活消费结构向能源密集型产品的转变不再是导致城镇居民能源消费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同时,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有利于促进能源消费节约;能源价格变化对能源消费有一定影响。此外,省级数据的研究结果表示每种因素在不同地区对于能源消费量的影响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9.
《企业经济》2013,(4):140-143
采用1990-2011年陕西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数据,运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对其动态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能源消费中石油、电力、天然气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以及经济增长与煤炭消费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随着长期经济增长,陕西省对煤炭的需求逐渐增大,石油消费比较稳定,天然气消费存在波动,而电力消费的增长趋势在下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经济增长的能源消费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考察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采用2002—2016年中国30个(非全部)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DEA博弈交叉效率模型测算了碳排放约束下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能源效率的现状。选取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等7类控制变量,采用动态面板GMM方法分析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区域能源效率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表明: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区域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其每增加1%,将带来能源效率0.0613%的提升;在其他控制变量中,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优化、外商直接投资对能源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城镇化水平对能源效率具有负向抑制作用,人力资本水平与对外开放度对能源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不显著。以上发现为“一带一路”背景下区域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标:测度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异质性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动态驱动机制。研究方法:基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消费以及GDP年度数据,运用马尔科夫区制转移因果(MSC) 模型开展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经济增长能够促进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等异质性能源消费的提高,其中,石油和天然气消费的增加能够推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对煤炭和石油消费的驱动作用持续期较长,对天然气和电力消费的驱动作用持续期较短,四种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驱动作用的时间长度大致相同。近年来,石油消费能够表现出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动态驱动作用,经济增长能够对石油和煤炭消费发挥非线性动态驱动作用。在金融危机时期,难以表现出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单向时变因果影响,其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消费无法表现出对经济增长的单向时变因果影响,而电力消费对经济增长存在单向时变因果影响。研究创新:基于MSC模型,判断不同时段内异质性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时变因果关系,进而揭示两者之间的非线性动态驱动机制。研究价值:为中国完成能源产业结构转型以及构建新时代能源产业体系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中国各省1986~2005年的数据,运用面板单位根、异质面板协整和基于面板的误差修正模型重新检验中国能源消费和GDP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中国总体存在能源消费与GDP的双向因果关系,同时从区域来看,东部地区只存在从能源消费到GDP的单向因果关系,而中西部地区则存在从GDP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就短期而言,中国总体及东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与GDP无因果关系,而中部地区则存在能源消费和GDP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从高耗能行业入手分析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互动机理可以为天津市节能降耗战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了1996年-2006年间天津市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互动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天津市高耗能行业的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且高新技术产业能源消费状况不客忽视.文章最后对天津市在"十一五"末完成规定的节能指标以及"十二五"的节能计划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价值工程》2018,(10):243-245
本文采用2010-2014年中部74个地级市的统计数据,基于回归模型,对城镇化、产业结构与电力消费的之间的关系分别做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单独分析城镇化与电力消费的关系,得出城镇化率提升1%,电力消费提升1.77%,这表明城镇化进程会促进电力消费的增加;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与电力消费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二产对电力消费的作用大于三产,二产业仍是电力消费的主体。基于系统资源约束理论的约束变迁分析,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城镇化后期拉动电力发展的动力转化机制,为电力发展规划提出更有意义的预测。  相似文献   

15.
梁一鸣  雷社平 《价值工程》2019,38(21):11-14
利用STIRPAT面板模型分析中部六省2000-2012年碳排放情况,发现:六省的碳排放量递增,碳排放强度递减,地区差异显著。人均收入水平的二次项系数显著为负,环境库兹涅茨假说成立。城镇化水平、技术水平与碳排放量、排放强度呈负相关;人口规模、能源结构与碳排放量、排放强度呈正相关。运用灰色GM(1,1)模型,预测中部六省2015年、2020年碳排放量分别达到12万吨、18万吨,碳排放强度分别降至6.7吨/万元、4.7吨/万元。最后提出了节能减排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节能减排的环境税收政策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节能减排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本研究分析了能源和环境税收政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纯地实施能源税和环境税来实现一定的污染减排目标将会给宏观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对污染物征税对于经济活动造成的负面影响要小于对能源消费征税;在征收能源税/环境税的同时,实施相应配套政策,如降低服务业营业税以促进服务业发展,可以抵消其负面影响,并带来"双重红利".  相似文献   

17.
运用经济计量方法,实证了陕西省城市化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动态相关性,并利用因素分解模型定量测算出陕西城市化对能源消费变动的贡献份额.结果表明,陕西省城市化与能源消费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但这种长期均衡的短期调整幅度不大;现阶段城市化对陕西能源需求的贡献作用尚比较小.且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因此,能源需求不会成为制约陕西省城市化进程中的瓶颈.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是我国第十个"五年"规划纲要里提出的重要战略,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大促进作用。基于对已有研究文献对城镇化与房价互动关系的理论分析,运用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选取河南省1997—2011年的城镇化水平和商品房均价的数据,在考虑通货膨胀条件下,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以期获知城镇化与郑州房地产价格的互动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协整检验方法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表明,城镇化对安徽经济增长产生正向促进作用。利用VAR模型对安徽省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系统理论基础上,构建中国经济-能源-环境-税收动态CGE模型,系统模拟分析了“营改增”及其扩围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行业增加值、能源消费结构、节能减排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及其动态累积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营改增”及其扩围政策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有正的促进作用,每年可以使得GDP名义增长率提高约02个百分点;短期内“营改增”及其扩围政策将提高我国的能耗系数,但从长期来看,“营改增”及其扩围政策将有利于降低我国的能源强度,从而有利我国的节能减排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