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学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而文化融入则是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关键和最终归属点.因此,应该重视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建立完善政府主导、企业共建、社会参与的文化工作机制,并通过农民工自身的主动诉求和努力,实现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的文化待遇,更好更快地融入城市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2.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初期,农民工进城,其子女也大量的随之进入了城市,成为城市的新群体。但是,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农民工难以得到与市民“一视同仁”地对待,“连带反应”到他们的子女也被排斥在城市公共与社会服务之外。这样,农民工无法真正融入到城市生活,从而衍生出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影响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永久迁移决策更多地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方言作为地域文化载体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研究方言距离对农民工永久迁移意愿的影响。本文以落户意愿作为农民工制度性永久迁移意愿的指标,以定居意愿作为农民工事实性永久迁移意愿的指标,研究发现,方言距离无论对农民工制度性永久迁移意愿还是对农民工事实性永久迁移意愿都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方言距离通过阻碍农民工在流入地区的经济整合、社会参与、文化适应、身份认同4个层面的社会融入,降低其永久迁移意愿。异质性检验表明,随着学历增加,方言距离对农民工永久迁移意愿的负向作用逐渐减弱;方言距离对农民工永久迁移意愿的影响不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方言距离主要影响跨省流动农民工的永久迁移意愿。本文的政策启示是,推动就近就地城镇化可以避免方言距离在农民工永久迁移过程中带来的社会融入问题。  相似文献   

4.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在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成为了我国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之一。进入21世纪,新媒体逐渐成为了我国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其逐步超越传统媒体成为我国社会公共话语权构建不可缺少的媒介。依托新媒体平台,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生活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新媒体互动的即时性,也拉近了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生活的距离。基于此,如何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与功能,成为新时期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必须考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文化需求定位及其实现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月琴 《农村经济》2005,3(3):108-111
农民工的文化需求问题是农民工在实现由农民向城市市民转变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从“城乡边缘人”的社会角色定位来分析农民工文化需求的特殊性,其有对农村传统文化的嬗变,也有对城市文明的认同和隔阂。农民工的文化建设要与他们的社会生活条件相适应,要探寻切实可行的实现农民工文化需求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作为城市建设的前沿力量,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同时亟待解决的还有农民工的社会管理及服务问题,农民工社会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就业与培训、劳动付出与劳资、社会保障、社会公共服务以及短期内难以融入城市文化等方面.提高农民工社会管理水平的关键在于创新管理理念、改革与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突出社区的功能和地位,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制以及构建农民工“温馨和谐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民工是我国最主要的流动人口,其社会保障问题,尤其是农民工的医疗保障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农民工为城乡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自身则日益“边缘化”,身份无法得到认同。笔者通过了解近年来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的状况,以医疗保障为切入点,发现农民工的医疗保障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妥善解决,必将影响到农民工的工作生活,甚至危及社会稳定。一、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群体农民工指的是从农村进入城市从事非农职业,但仍然是有农村户口的劳动者,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具有“农村人”和“城市人”双重…  相似文献   

8.
马云 《农业经济》2006,(9):77-79
西方经济学的“歧视”出现在平均能力相等(相等的生产能力)的工人获得不同的平均报酬的时候。关于歧视的定义,现代劳动经济学认为,当雇主为既定生产率特征所支付的价格依据人口群体的不同而表现出系统性差别的时候,就可认为在劳动力市场上存在歧视,具体反映在职业选择受到直接的限制或既定人力资本获得较低的报酬,并建立起个人偏见模型、统计性偏见、非竞争性歧视模型(伊兰伯格、史密斯,1999)。歧视包括劳动力市场歧视和非市场歧视(社会歧视、教育歧视)。歧视的根源来自市场的不完美(不完备的知识、资源的非流动性、不完全竞争)和人类的不完美(一些人有歧视偏好)(AM.Sharp,CRRegister,2000)。我国被歧视的对象主要是基于城乡差别、出身于农村的农民和女性。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使农民工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弱势群体的组成部分。他们处于城市和农村的边缘状态,生活状况令人担忧。他们的职业和生活缺乏制度化的保障,不能享受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有的甚至失去他们在农村赖以生存的土地,而在城市又没有取得合法的生存地位,却不断地受到来自城市的歧视。歧视直接导致他们权益的损失,权益的损失又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以往的研究表明,外来人口的失业与犯罪有密切的联系,失去生存保障的流动人口常常走上犯罪道路。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因而,如何逐步根本消除农民工歧视,是贯彻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不仅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大局,影响工农、城乡关系,同时,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就业、维护农民工的经济权益、解决“三农”问题、加速城市化进程乃至整个社会的成功转型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关于农民工文化生活及其层化现象的典型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工(注:本文所述“农民工”并无含有任何价值偏向,只是为了表述的方便而已。)问题近些年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农民工问题的方方面面大都被纳入人们的视野之内,但社会对农民工文化生活的关注尚很少。即使有些相关研究,绝大多数也都是将农民工视为同质的群体,对之进行整体主义式研究,没有充分注意到农民工内部显著的分化,尤其是他们在文化生活乃至社会心理方面的分层现象更是被这种整体主义视野所摭蔽。  相似文献   

10.
2011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53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59亿人,今后20年我国仍将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预计从2011至2030年的20年间,我国将新增城镇人口3亿左右。根据在20多个城市开展的调查,新生代农民工没有从事过农业生产的比例高达85%,“亦工亦农”正在成为历史;八成农民工即便不放开户口也将长期留在城镇,他们进城的选择与户籍制度是否改变无关;外出农民工愿意回农村定居的仅占8.9%。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直接产物。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大批地涌入城市谋生,“农民工”成为公众经常关注的一个名词,在大量农民工为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以及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随着“农民工问题”出现了一系列诸如就业、社会保障、社会稳定、民工潮与民工荒等社会难题,如何有效破解“农民工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文章拟就农民工问题的现实挑战与对策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2.
对于在城市长期工作生活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说,同工不同酬的问题是让他们觉得受歧视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容易使新生代农民工产生不平等感,对政府和社会产生不满情绪,甚至仇视心理,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的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13.
在讨论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的时候,应首先关注的是他们是否与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同等的基础性社会公平和机会底线。对农民工来说,最近十来年中,基础性社会公平和机会底线确实有了不少改善,比如许多职业准入限制取消了,  相似文献   

14.
在计划经济时期,城市之间的人员调动有一个十分公开的理由,就是解决夫妻团聚,而现在的农民工现象却是大量地制造了夫妻分离。因此,让农民工带家属,让农民工像“人”一样的生活,应当成为我们社会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社会资本是影响农民工务工距离的重要因素,而风险规避与社会资本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不考虑这一相关性会导致社会资本对务工距离影响的估计结果产生较大偏误。本文选择农民工所在家族外出务工人数和家族是否有祠堂两个指标来衡量社会资本,利用实验经济学的方法测度农民工的风险规避程度,并将两者同时引入有序Probit模型,基于全国8省24县的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风险规避和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务工距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风险规避程度越强的农民工,其务工距离越近;外出务工具有"同群效应",农民工所在家族外出务工人数越多,其远距离务工的概率越高;家族祠堂具有"社会网络效应",家族有祠堂的农民工倾向于远距离务工。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农民工的边缘化,使得他们身份认同错位、文化融合乏力、职业选择错乱和城市融入困难,严重阻碍了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性因素的束缚,只有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改变附着在户籍制度之上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和社会保障等政策歧视,才能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破解“三农”问题,推进城镇化进程,推动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已经日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规模巨大的特殊社会群体。他们对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功不可没,但是由于制度不健全,遭遇市场风险的农民工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处境艰难。这不仅严重地阻碍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也不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因此,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险,构筑完善的社会保障平台。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重要而现实的问题。可以说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是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的需要;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长期目标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我国的城市社会空间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许多大城市之中,新生代农民工与本地市民享有同样的社会地位,但却在社会空间的使用上渐渐产生了区隔效应。在此背景下,文章选取苏州市新生代农民工典型居住区案例进行探究分析,采用尺度适宜、循序渐进的有机更新模式对两类人群的社会空间进行改造,从社区空间层次、公共环境质量、共享社会空间、社会保障政策等方面改进设计,延续城市整体格局,重塑社区关系,促进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的融合,构建更为健康的社会融入模式。  相似文献   

19.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农村,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城乡差别很大,与城市相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很低,农民与城市居民相比,根本没有什么保障可言.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不应该抛开农村和农民,没有广大农民参加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不完善的。因此,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当前一项急需解决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城市农民工是一个新型的社会群体。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在为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却未能在法律上和事实上获得公平公正的待遇,反而成为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农民工与城市户籍的居民或城镇职工相比,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均处于弱势地位,特别是其劳动权益时常受到严重侵害。因此,目前城市化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有必要从法律层面上思考和探讨如何更好地去保护农民工劳动权益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