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2年是中国汽车工业突飞猛进、快速发展的一年,不仅汽车市场十分活跃,关心汽车的阶层也更加宽泛,已经拥有汽车的人群和潜在消费者在不断增加,汽车工业开始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非常重要的行业.  相似文献   

2.
《财经界(学术)》2008,(7):98-102
2007年我国整车产销双双超过800万辆,同比增长22%。汽车数量的增长带来中国汽车后市场的井喷式发展,汽车市场发展的重心已从汽车销售转向了汽车售后服务。预测从去年开始,我国汽年后服务市场将呈几何级井喷,到201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000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3.
06年中国汽车市场呈现“三高” “一高”:总需求恢复高速增长。2006年中国汽车市场总需求呈先高后低、然后又高的态势。6、7月份,由于两次调高油价,市场曾短暂时间出现下滑;8月份又开始恢复高速增长。从总的数量来看,全年突破700万辆没有问题,是个高增长年。其中乘用车全年总量在420多万辆,同比增长30%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也是拉动2006年汽车高增长的主力。2006年我国汽车市场总规模将超过日本100万辆以上,位居世界第二位。  相似文献   

4.
在经历了惨烈的价格战和2004年中国汽车市场增速放缓后,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思考如何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中国汽车市场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中国的汽车市场在过去的4-5年中整体高速增长的同时,其消费者也逐步走向成熟,消费者的需求也变得复杂和多样化。一万面,消费者要求汽车除了要满足原本的产品功能需求外。他们还要求更高级的情感需求;另一万面,随着汽车的更新换代及家庭第二辆车的增加,个性化的需求开始产生。几乎所有的厂商都认识到,在这样一个需求驱动的市场,了解和把握消费者需求从而制定相应的营销战略和策略将是经营成功的关键。因此,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注重对消费者需求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北亚车市2005年第一次汽车信息发布会上,业界专家分析探讨了2004年中国汽车市场的现状,并预测了2005年汽车市场的走势.   专家们一致认为:中国的汽车市场已结束了2002年、2003年的超高速增长,增幅开始趋于平缓;汽车消费受政策影响较大;由于年初对汽车市场过高估计,导致汽车市场供大于求,从而引发过度竞争;汽车降价从始至终贯穿全年.   ……  相似文献   

6.
汽车零部件是汽车重工业发展的基础,作为汽车工业发展的必要因素,保证了其健康持续的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中国汽车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突显,产业群渐渐形成。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篇,经济增长不再以政策刺激的快速增长为主,结构重组调整实现稳定性增长,中国汽车行业的目光开始转向做强实力。随着世界众多著名汽车零部件生产巨头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企业的汽车玻璃、轮胎、音响也开始销往海外。中国企业开始全方位融入全球生产,全球供应体系,并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财经界(学术)》2004,(12):24-25
中国汽车工业走过了50年的历程,已经初步形成了产品开发、工业制造、商贸流通、综合服务相结合的产业。国内汽车市场已经上升为世界第三位,中国汽车工业和汽车市场在经历了两年高速增长以后,今年二季度增速开始逐步回落,走向平稳增长。受高速增长的拉动,企业的大量集中投资,新车型陆续面市,使得今天汽车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相似文献   

8.
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增长不到3%,给2012年的汽车市场种下了心理阴霾。而春节提前到1月份的结果,就是2012年的汽车市场开年就不利。对于市场悲观的预期,让汽车厂商开始祭起降价大旗,而市场全方位的降价,勉强支撑起2012市场的低速增长。本文深度分析了这次降价的特点与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增长的阶段,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快速的经济增长必然带动汽车需求的增加,因而迫切需要建立符合中国汽车市场规模的汽车工业营销模式。事实上,从发展阶段来看,中国正处于汽车开始进入家庭、汽车需求迅速扩张的时期。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2年中国汽车总产量已达324.84万辆,居世界第5位。世界各国厂商均看好中国这一潜力巨大的汽车市场,踊跃介入捕捉商机。中国是最具潜力的、最后一个待开发的汽车大市场,这一点国外汽车商的认识也许比我们中国人更清楚。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汽车已不是高不可攀的珠峰,开始走下“神坛”,进入寻常百姓家。  相似文献   

10.
吕玲 《中国市场》2006,(10):64-65
中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增长的阶段,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快速的经济增长必然带动汽车需求的增加,因而迫切需要建立符合中国汽车市场规模的汽车工业营销模式.事实上,从发展阶段来看,中国正处于汽车开始进入家庭、汽车需求迅速扩张的时期.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2年中国汽车总产量已达324.84万辆,居世界第5位.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汽车市场——新千年的成功故事近年来,中国迅速赶超日本和欧洲主要市场,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汽车市场。随着预期20%的年销售增长,中国也注定在未来3年内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即便是最保守的估计,中国也将在2015年之前跃居世界汽车市场首位(图1)。  相似文献   

12.
张慧玲 《进出口经理人》2006,(4):16-16,18,19
从2003年开始,中国汽车整车出口无论数量还是金额,每年都以超过150%的速度增长,2005年我国出口各类汽车整车15.94万辆,同比增长113.4%,出口金额15.33亿美元,同比增长159.0%。虽然在出口市场、出口车型和出口价格方面中国和世界汽车巨头相比还差距巨大,但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成熟和出口的高速增长已经引起世界的关注。今后几年影响中国汽车产品出口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多重并存,诸多因素经过几年酝酿逐渐清晰,今后中国汽车整车和零部件出口依然将保持近几年的  相似文献   

13.
成就辉煌的"十一五"带给中国汽车市场的有惊喜,也有反思,在倡导"以量为王"的日子里,中国汽车市场的"井喷式"增长,既让人看到中国车市的不断兴旺,也让人开始担心未来车企的生存环境,值此"十二五"即将出台之际,中国车市路在何方?让我们一起关注。  相似文献   

14.
成就辉煌的“十一五”带给中国汽车市场的有惊喜,也有反思,在倡导“以量为王”的日子里,中国汽车市场的“井喷式”增长,既让人看到中国车市的不断兴旺,也让人开始担心未来车企的生存环境,值此”十二五”即将出台之际,中国车市路在何方?让我们一起关注。  相似文献   

15.
何发 《进出口经理人》2003,(7):22-25,32
中国——全球汽车巨头激 战正酣 经过数年的市场发育和精心准备,跨国汽车巨头已经完成在全球成长最快的中国大陆汽车市场的战略布局,在中国经济强劲增长的内力推动下,中国大陆已成为全球第四大汽车市场,仅次于美国、日本及德国,并有望在三年内成为全球排名第二的汽车市场。2002年私人购车已超过政府购车,中国汽车市场被形容为“井喷”一点也不为  相似文献   

16.
张娅 《商务周刊》2008,(1):78-79
依托品牌优势和强大售后服务能力,汽车厂商们意图在二手车业务领域有更多作为2006年,中国汽车市场以40%的增长速度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市场。到2007年,这个新兴汽车大国的二手车市场也开始迅速膨胀,交易量增速超过新车6.37个百分点。接下来几年,增速还有望大大加快,因为根据发达汽车市场运行规律,45%的消费者更新汽车周期在5年左右,2002、2003年中国汽车市场井喷行情时期销售的799万辆新车将从2007年开始迎来换车高峰。  相似文献   

17.
正在2011年上海车展上,福特发布"1515"战略。根据"1515"战略,福特汽车希望到2015年在全球的销量增长50%至800万辆。在福特的全球区域规划中",亚太非"市场将承担约三分之一左右的销量目标。因此,福特计划到2015年的两年多时间内向中国市场引入至少15款全新产品。根据这一计划,福特于2013年12月6日有针对性地采用同时六地连线直播的形式,向全球市场发布了全新一代Mustang野马车型,其中中国市场作为福特全球销量增长的基石,也被纳入了此次发布。加上之前全新发布的福特翼博和蒙迪欧,福特汽车开始了在中国市场有节奏的产品投放计划。  相似文献   

18.
《进出口经理人》2010,(6):I0001-I0002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对2010零部件出口市场开始乐观起来。盖世汽车网对22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调查显示,有45%的企业对2010出口市场持乐观态度,认为出口额会出现增长,这一数字远远高于2009年的28%。自然而然地,企业的参展热情也活跃起来。除了耳熟能详的法兰克福汽车工业博览会.近年来.国内企业对亚洲、南美洲和非洲等地区专业展览的关注程度也在不断升温。  相似文献   

19.
<正>在购车优惠政策到期结束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2011年上半年汽车市场呈现低速增长的局面,4月份我国汽车市场产销量更是出现了自2009年2月以来首次同比负增长,其中乘用车同比略有增长,商用车同比下降幅度较大。中国的汽车市场结束了一轮高速增长,进入市场低谷期。2011年的汽车市场负面  相似文献   

20.
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特点与未来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雷 《市场研究》2012,(1):39-40
<正>2001年至2010年这十年间,中国汽车市场达到了25.3%的高增长速度,高于20世纪最后十年的增速,也远远高于同期全球平均增速。2011年中国的汽车市场结束了一轮高速增长,进入市场低潮期,汽车市场负面因素比比皆是:从宏观经济上讲,国家宏观调控更加严格,2011年以来央行已经6次提高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