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思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入世承诺,到2006年底,我国金融业将全面对外开放。几乎是单一资本、单一业务范围的中国金融业,将如何应对这些以混业经营为背景、实力雄厚技术领先、管理科学、经验丰富的外来“金融航母”呢?混业经营是国际金融业发展的趋势,但在中国资本市场尚不成熟的情况下,混业经营是否现实?这正是目前在分业和混业问题上所争议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金融创新与中国金融经营体制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全球金融业的发展趋势来看,综合经营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中美已就中国加入WTO正式签署了协议,中国加入WTO指日可待,金融业必然面对开放,而目前我国金融业总体上仍实行分业经营模式。商业银行、保险、信托和证券等金融企业在人民银行、临监会和保监会的严格监管下各自从珞法定业务范围内的经营,除规定的一定限度的交叉经营外,法律上禁止金融企业的混业经营。加入WTO之的一,中国面对着外资银行大规模的“入侵”,人们对中国银行业是否有能力与国际银行业进行竞争极为关注,国内一些学者就中国分业制度的历史背景和现实选择,以及分业体制下所面临的问题做了大量有益的研究工作,同时对中国由分业走向混业的时间选择、模式安排以及金融监管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但是他们都没有注意到金融创新在一个国家由分业走向混业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从金融创新的角开出发,分析了金融创新在美国金融业经营体制演变过程中的推动作用。结合中国金融创新现状,探讨中国金融经营体制的发展思路,并认为中国是否进行混业经营应该由市场进行选择,目前,关键是要营造良好的金融创新的市场环境,刺激金融创新,推动金融经营制度向混业经营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已经加入WTO,国内金融业将直接面对国外金融业的竞争。几乎是单一资本、单一业务范围的中国金融业,将如何应对这些以混业经营为背景、实力雄厚技术领先、管理科学、经验丰富的外来“金融航母”呢?混业经营是国际金融业发展的趋势,但在中国资本市场尚不成熟的情况下,混业经营是否现实?这正是目前在分业和混业问题上所争论的焦点。面对这种两难的形势,金融控股公司(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无疑是一种现实的选择。而通过组建金融  相似文献   

4.
(本刊记者:王士荣)为了揭示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之后的风险与机遇,由《财富中国》和华资投资联合主办的“新金融时代——《财富中国》第四届论坛”于1月21日在北京天伦王朝饭店隆重召开。众多政府官员和金融专家出席了会议,央行研究局副局长焦谨璞、央行货币委员会委员樊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等金融业专家做了精彩演讲。金融业权威学者和中外银行家们围绕备受业界关注的话题展开论述:面  相似文献   

5.
中国已经加入WTO,国内金融业将直接以混业经营为背景的国外金融业的竞争,混业经营是国际金融业发展的趋势,但在中国资本市场尚不成熟的情况下,混业经营是否现实?这正是目前在分业和混业问题上所争论的焦点。而对这种两难的形势,金融控股公司(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无疑是一种现实的选择。而通过组建金融控股公  相似文献   

6.
阿铭 《中国外资》2004,(4):62-63
<正> 去年5月,由北京大学举办的“全球金融学会第九届年会”上,厉以宁教授认为,加入WTO后,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中资银行走向混业经营是大势所趋,也是形势所迫。商业银行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将不可回避。 3个月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修正案(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正  相似文献   

7.
1999年11月,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金融现代化法案》,废除了1933年制定的、一度成为各国金融立法模式和世界金融分业制度的鼻祖《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彻底结束了银行、证券、保险的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的局面,揭开了金融业走向混业经营的新纪元。在此之前,以德国等为代表的全能型银行业早已实行混业经营,混业经营已成为当前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面临着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的国际趋势,我国金融业的混业经营是必然选择,结合国外经验,立足我国实际,我们将证明,中国金融业是否选择混业经营应该由市场来决定。目前,关键要做的是营造良好的金融创新的市场环境,以推动金融经营制度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王海瑛 《理财》2002,(2):13-13
中国加入WTO,无疑是中国经济的二次开放,将会给中国金融业带来历史性的机遇和挑战。与中国金融业即将面临的市场之争一样,中国的金融监管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一)混业经营的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业出现了混业经营的趋势。与传统的分业经营模式相比,  相似文献   

10.
张春宇 《金融博览》2006,(10):11-11
2006年12月11日将被记录在中国银行业发展的里程碑上。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我国银行业为期5年的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即将结束,届时中国金融市场将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外资银行从此将享受国民待遇,与中资银行展开全面竞争。在历史的机遇和挑战来临之际,中资银行如何理性选择自己的发展战略,共筑强大的中国金融体系;如何变革机制,创新服务,占领市场;如何扬长避短,"与狼共舞",共求发展……将需要中国金融人的智慧和勇气来加以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金融改革已进入到了关键时刻,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根据WTO条约的约定,货币金融市场的开放,特别是人民币市场对外资银行的开放是我们必须履行的义务。外资银行进入国内人民币市场,对于促进国内银行业的竞争,提高国内中资银行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是很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2.
2006年底,我国金融业将结束加入WTO的过渡期.全面融入国际体系。在国内金融混业经营已成趋势的背景下.国内大的金融企业是否都应该发展成为全能型的金融集团.这一发展模式是否潜伏着大的系统性风险?对于这一热点问题,本文将紧扣进入后WTO时代金融混业经营的阶段性特点,以境内外金融改革创新的实践经验为参照.探讨金融企业如何找准战略定位.真正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研究银行业对外开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首先对当前中国银行业开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接着,从有效维护金融安全、促进民族金融业的发展等战略高度深入探讨了关于银行业是否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全面开放的内涵、开放后的外资银行的国民待遇、监管机构的审慎监管、外资入股中资银行等重大问题。文章认为,在对外开放进程中,一是要加强对外资银行母国和母行的风险研究;二是要严格外国银行的监管,平衡外国银行分行与外资法人机构的发展;三是要提高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四是合理引导外资银行入股中资银行。  相似文献   

14.
《浙江金融》2006,(12):1-1
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融入金融全球化是必然趋势。根据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今年年底将实现金融业的全面开放.中资银行将与外资银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去年以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步伐明显加快.大批外资银行涌入我国市场、入股中资银行。  相似文献   

15.
加入WTO我国商业银行需要业务创新,将外资银行一些混业经营的金融产品通过中间业务加以以转化,如代理投资、融资等多样化品种的操作。这不仅顺应了国际金融业发展的趋势,而且将大大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推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混业经营是指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企业以科学的组织方式在货币和资本市场进行多业务、多品种、多方式的交叉经营和服务。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和自由化浪潮的不断高涨,混业经营已成为国际金融业发展的主导趋向。中国作为为数不多的坚持分业经营的国家之一,在面临金融市场全面向外资银行放开的现实状况下,金融业从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将成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最终选择和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许志忠 《山西金融》2003,(10):43-44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中国的金融业与外资银行短兵相接。担当中国金融业主力的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同久经国际市场磨炼的外资银行抗衡?笔认为惟有进行全方位的金融创新,不断推陈出新,提高金融效能,才能跟上时代的节拍和世界银行业的发展步伐,并在竞争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金融控股公司: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为混业经营的一种有效模式,金融控股公司正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青睐,并成为发达国家金融业混业经营的主要模式,在我国也已经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与国际金融发展形势相适应,金融控股公司也将是我国金融业未来发展的理想组织模式,应加快规范和推动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夏慧 《浙江金融》2004,(12):18-19
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模式的变迁动因分析 金融业经营方式必须适应金融环境的变化,对于金融业分业经营而言,它的实施有其历史必然性,而它的终结也是适应新的金融环境必然选择,中国金融业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转变有其动因所在:  相似文献   

20.
金融混业经营作为提升我国金融业整体竞争力、做大做强民族金融业的重要环节,其动因主要来源于金融开放外部竞争的推动与金融资本顺应金融业发展规律、谋求利润最大化的内部诉求。如何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混业模式以及针对其特殊风险制定科学的风险防范措施成为金融混业能否成功的生命线。本文对此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