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欠发达地区旅游政策演变及趋势展望———以贵州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政策是欠发达地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调控旅游产业运行的主要手段。虽有不少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旅游政策进行研究,但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旅游产业政策研究缺乏动态性、针对性和代表性。本文以欠发达、欠开发的贵州省为例,在制度变迁理论的指导下,以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发展阶段为线索,从旅游政策发展演变与旅游地发展演变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入手,对贵州旅游政策外事接待、经济优先、协调发展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在对各阶段政策效用评价的基础上,总结了旅游发展大会、“多彩贵州”形象推广、“两赛一会”模式、乡村旅游和四位一体等成功经验、分析主要存在旅游政策缺乏动态性、持续性、方向性、操作性和灵活性、缺乏监督考核评价机制和旅游业研发政策力度支持较弱等问题,探讨了贵州旅游政策目标、机制体制、市场、产品、空间布局政策体系以及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旅游产业政策实施重点等演变方向与趋势。  相似文献   

2.
加速构建区域旅游协作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龙头”产业的旅游,能够拉动地方经济增长,但是作为综合产业的旅游更需要区域经济的推动,换言之,就是“大旅游”离不开大环境、大氛围,特别是需要城市经济的实力支撑,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决定着区域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构建的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调节代表旅游投资和旅游竞争力的参数,运用分岔理论和Mat CONT软件绘制了系统的双参数分岔曲线,并分析了参数不同取值情况下的系统几种可能的发展情景。研究表明:系统动力学及其分岔理论是一种可以用来解释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的发展情景的有效工具;通过调节表示旅游地投资政策和其所处区域旅游竞争压力的参数,可以使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出现4种可能的情景,即周而复始的周期运动情景、旅游发展的灾难性情景、环境的不可持续情景,以及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平稳发展情景;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周而复始周期运动情景符合Gunderson和Holling提出的适应性循环理论,即快速增长、稳定、释放和重组四个阶段;出现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平稳发展情景则需要通过相关政策将旅游地所处区域的旅游竞争压力和对设施的投资水平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若通过某些政策使得区域内旅游竞争压力变大,那么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会跨过阈值进入旅游发展灾难性情景,而若政策决策者太贪婪,一味的发展旅游业和追逐经济利益,增加对旅游设施的投资,而忽略了环境,那么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会跨过阈值出现环境的不可持续情景或者周而复始周期性运动情景。  相似文献   

4.
旅游业是湖南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湖南区域经济增长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文章以湖南的区域经济增长与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互动机制为研究对象,首先,简要阐析了湖南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然后,运用推拉理论,即湖南的旅游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以及湖南区域经济发展对旅游产业集群的推动作用两个方面,详细探讨了旅游产业集群和湖南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研究发现,2008—2017年湖南旅游业对湖南国民经济增长产生较大的拉动作用,平均贡献率为29.1%;近10年湖南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指数均为正数且大于1,说明湖南区域经济对旅游产业集群的间接带动效应较大,对于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最后,文章提出了湖南的旅游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良性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苏浙皖沪三省一市同处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虽地缘相近,文脉相系,但由于市场、经济、历史等方面原因,旅游经济发展差异明显。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苏浙皖沪三省一市旅游一体化发展将强化旅游业对该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对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文章尝试从差异和原因出发,借助于必要性和可能性分析,提出实现三省一市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广东省21个地市作为空间样本区域,设计与建立区域旅游业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分析与政策指导矩阵(DPM)方法,构建了面向广东省的旅游政策指导矩阵,总结和归纳广东省内各地市的区域旅游业发展战略:①广深两地处于强势领先地位,采取稳定发展城市旅游战略;②珠海、东莞、佛山、中山四市采取密切关注发展战略,争取获得行业领先的优势;③肇庆、汕头等地市努力协调地方旅游产业要素,选择合理配置产业链的战略;④清远、云浮、梅州等地市宜因地制宜,采取以乡村旅游为核心产品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滇西北旅游产品的替代竞争与开发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产品是区域旅游开发的核心,旅游产品开发策略旅游地持续发展的阶段性措施的核心内容。处于成长阶段的滇西北旅游区,其内部大理、丽江、迪庆、怒江四个地域旅游业发展是非均衡的,可以将滇西北各地域划分为成熟型、成长型、起步型三个旅游业发展地域类型区。各类型区的并存是旅游产品替代竞争的结果,因此,必须对滇西北旅游产品的替代竞争及各类型区的旅游产品开发策略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8.
基于旅游经济网络视角的长江三角洲都市圈旅游地角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冬芳  陆林  虞虎 《经济地理》2012,32(4):149-154,135
运用重力模型结合社会网络方法,从旅游经济网络视角对长江三角洲都市圈旅游经济的整体网络、国内游网络、入境游网络进行分析,初步定位了各城市在旅游经济网络中的角色与功能,最后探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都市圈旅游经济的整体网络和国内游网络呈现南北较为均衡的空间格局,入境游旅游经济网络呈现北部紧密、南部疏松的格局。综合各城市在整体网络中的中心性得分及结构对等性分析,划分出5种类型的旅游地:上海是核心旅游地,具有旅游中枢、门户旅游地、中间旅游地的综合功能;苏州、杭州、无锡、南京、常州是次核心旅游地,是区域内部重要的集聚和扩散中心;湖州、镇江、扬州和宁波是重要旅游目的地,对低等级与高等级旅游地之间连接起到重要的承转作用;其他城市中心性指标得分较低,主要接收高等级城市旅游经济辐射,相互之间联系强度较低,为一般旅游目的地和边缘旅游目的地。旅游发展能力、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和城市发展等因子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各城市在旅游经济网络中的角色与功能。  相似文献   

9.
生产要素视角的中国旅游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生产要素视角,以旅游业要素投入、旅游收入等为测量指标,采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DEA相对效率等量度法对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差异进行了研究。以1993—2009年的统计数据测算了我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结论表明:①产业的要素投入和产出从不均衡走向均衡,区域差异逐渐减小;②当前区域差异处于良性水平;③旅游业的投入—产出效率总体水平有待提升,区域差距突出;④政策推动对西部旅游产业发展效果明显;⑤提高产业效率是我国旅游业面临的关键问题。并对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尝试性给出了解决区域差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国家战略.而旅游业作为一个能够拉动区域联动、推动公服衔接、促进生态持续、加快消费集聚的产业,有条件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产业和示范引领.本文结合京津冀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参考三地统计年鉴,找出了京津冀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并从多个角度提出了产业链整合的相关策略,为京津冀整合旅游产业链、共塑区域旅游品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长株潭旅游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丰富的旅游资源是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旅游业是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产业.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旅游业将面临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应具有国际视野,抓住两型社会建设机遇,向国际旅游业标准看齐,走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发展之路,来推动旅游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叶茂  王兆峰  孙姚 《经济地理》2019,39(5):235-240
交通是推动旅游空间合作的先决条件,对旅游合作空间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利用GIS空间分析法和多种计量方法探讨高速公路发展对大湘西旅游空间格局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速公路交通发展影响区域旅游可达性,对旅游地空间布局产生聚集和扩散作用;高速公路交通布局驱动大湘西地区旅游经济质量的提升,影响旅游流的流向和流量;高速公路的发展驱动区域旅游空间合作效率的提升。针对研究结果,文章提出进一步优化完善高速公路交通网布局,注重高速公路交通质量提升,提高区域旅游合作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腾冲旅游改革试点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针对试点区域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就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旅游政策创新、旅游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提出通过构建新兴旅游业态、以现代科技手段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从而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云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经过近20年的互动发展,两个产业均获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当前,云南省正处在旅游产业"二次创业"和推进民族文化强省建设的关键时期,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分析云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对今后云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的区域布局给出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地竞争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潘丽丽  保继刚 《经济地理》2008,28(1):152-157
旅游地之间的竞争关系客观存在,但区域旅游合作进程的加速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旅游地之间的外显竞争。文章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四个典型次区域为例,分析一定区域内部旅游地之间竞争关系的类型和实质,客观剖析旅游地之间的空间关系。研究表明,在长江三角洲区域内部城市旅游地之间存在四种不同类型的竞争形式:①核心辐射分流竞争,如外围旅游地与区域核心上海的竞争;②市场收益分配竞争,如杭州与苏州、杭州与黄山等旅游地之间的竞争;③资源品牌竞争,如环太湖区域内部旅游地之间的竞争;④区域功能等级竞争,以杭州与宁波、杭州与南京、杭州与黄山等旅游地之间的竞争为代表。旅游地之间的竞争也有显性和隐性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
以贵州省的旅游业发展为例,运用DEA模型测算省域、市域两个层面的旅游效率,研判贵州省旅游经济的发展程度并提出相应对策。研究发现:(1)贵州省旅游效率在2012—2018年间持续增长,黔西南、毕节、铜仁等地区处于旅游效率规模报酬递增阶段,是影响贵州省旅游总体效率的关键地区。(2)贵州省内不同地区的旅游效率具有区域异质性,技术差距是区域分异的主要原因,贵阳、安顺、黔南等旅游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已步入技术创新阶段,推动原始技术研发和技术进步尤为重要。(3)“十四五”期间,贵州省旅游业发展应采用分类施策、区域协同的发展战略,一方面引导各地区根据自身短板进行自我优化,引导社会资金向规模报酬收益较高的地区投放;另一方面要建立全域旅游合作网络,强化对后发地区的带动作用,推动整体水平提升和区域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旅游危机对民族旅游目的地经济发展形成巨大影响。文章基于社区感知模型,实证分析了旅游危机对民族旅游地经济发展的影响。所得结论是:旅游危机的经济影响主要集中在"区域经济"、"旅游要素"、"旅游行为"和"旅游发展"四个层面;居民感知在"区域经济因子"、"旅游行为因子"和"旅游发展因子"上存在显著空间差异。未来发展需要施展针对性策略以优化旅游危机的经济影响。  相似文献   

18.
《经济师》2016,(6)
选取区位商测度旅游产业聚集水平,使用2000~2014年31个省份旅游产业、旅行社、星级酒店的面板数据,建立PVAR模型,研究旅游产业聚集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动态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各省份旅游产业聚集水平逐年提高,区域间差距有缩小趋势。总体来看,旅游产业聚集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发展,其作用具有滞后特征。就不同区域而言,旅游产业聚集能在短期内较大程度地拉动中西部区域经济增长,而对东部地区的影响较微弱。  相似文献   

19.
针对旅游产业价值链的基本要素进行分析,按照旅游地(以及产品)、产业集群和旅游企业集团三个层次探讨旅游产业价值链竞争策略,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未来的竞争重心将由目前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向基于价值链的企业集群之间的竞争.区域内旅游企业尤其是领袖型企业必须去应对产业价值链上价值重心的不断转移和变化,使自己始终处在高价值的关键环节中,保持竞争优势,才能获得产业链的合理结构和高效的协同效率,谋求产业价值链的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哈尔滨作为冰雪旅游基地、有着独天得厚的冰雪旅游资源.如何推动哈尔滨冬季的冰雪旅游.拉动冬季旅游的经济,使之成为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经济增长点,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