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农村私人借贷有较大发展,高利贷活动也比过渡时期普遍。导致这一时期农村高利贷蔓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借贷需求增加、借贷资源相对减少以及借贷风险和成本的提高等共同促使这一时期借贷利率居高不下。由于当时政府没有把农村高利贷看作是这一时期的特定经济现象,而主要是采取了强制的政治手段和群众运动对其进行打击,最后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农村高利贷及其治理的历史审视:1957—1966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农村私人借贷有较大发展,高利贷活动也比过渡时期普遍.导致这一时期农村高利贷蔓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借贷需求增加、借贷资源相对减少以及借贷风险和成本的提高等共同促使这一时期借贷利率居高不下.由于当时政府没有把农村高利贷看作是这一时期的特定经济现象,而主要是采取了强制的政治手段和群众运动对其进行打击,最后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3.
高利贷是社会热点,从其字面上理解,就是借贷利率明显高于正常利率的借贷,该行为现已渗透到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然而我国除了民事法律规范对民间借贷有明确规定之外,我国的刑法时高利贷并没有明确具体的操作规定,因而导致我国司法机关在规制该行为适用法律时的不一致性.文章界定了高利贷的内涵,阐述了高利贷特征,并从高利贷巨大社会危害性的角度阐述了适用刑法规制高利贷的必要性,从罪行法定原则和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角度论证了以刑法中相关规定规制高利贷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4.
高利贷使放贷者摇身暴富,也使借贷者负债累累。究竟应怎样看待民间借贷和民间高利贷行为?对非正式金融机构经营的借贷甚至高利贷行为究竟应采取什么措施?请看  相似文献   

5.
林芸 《北方经济》2012,(17):90-92
正一、"民间高利贷"的溯源民间借贷因其自发性、盲目性、逐利性的特点,加之我国金融监管不严、资金需求量大等外界原因,利率不断攀升。民间借贷没有经过工商部门注册,其自身缺乏规范性,金融监管部门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监督,造成了民间借贷的变质。故"民间高利贷"是由"民间借贷"因未规范化而自然衍生出的失控的民间金融行为。向来被视为我国金融发展的标志性区域——温州在改革开放以后  相似文献   

6.
村级高利贷应予取缔高晓东今年初,某县人民代表大会上有建议、批评和意见:“村级高利贷是农民的一大负担”,令人关注,令人忧虑。目前,民间借贷多,利息负担重,已不是个别现象。作为当今农村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相对要严重一些,普遍特点是:...  相似文献   

7.
民间信用的最大特点是高利率。金融资源的集中和垄断,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局,资本逐利的本性,民间借贷的高成本、高风险,利率的非市场化和泡沫经济是高利率产生的主要原因。高利贷危害大,但也存在着合理性。应积极推进金融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建立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从法律和政策上规范发展民间金融,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创新发展面向中小微企业和个人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形成"高利贷"变成"低利贷"的条件和环境。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国家为了限制官府与民间通过借贷谋取暴利,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保护正常的借贷关系,动用了法律的手段.明律中出现"违禁取利"的罪名,在法律上延续了前代"一本一利"的利息总量,确立了"利不过三分"的原则.清沿明制,进一步在法律上调整借贷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清代的借贷活动空前活跃,不仅存在着生活性和消费性借贷,也存在着生产性和经营性借贷,更存在着官吏、兵丁借贷,以及各种因官吏勒索及制度性缺陷而引起的借贷,而在"违禁取利"方面,统治者一味实施限制与打击.最终不但没有建立起他们期待的社会经济秩序,反而使朝廷失去经济控制能力,王朝的政治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  相似文献   

9.
私人借贷是古老而普遍的信用形式,主要包括互助性质的非商业性借贷、基于货币的商业性信用、基于土地的商业性信用安排、基于商品的商业性信用安排等四种形式。对其性质的界定强调三个方面:一是放款人的资金来源主要为自有资金,此特征与金融中介相区别;二是(商业性私人借贷关系中)放款人的收益主要来源利息,此特征与贷款经纪人相区别,后者的收益来源于媒介交易的手续费;三是借贷关系一般涉及借贷双方,此特征为第一个特征的衍生。  相似文献   

10.
汉代的古典借贷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汉书·食货志》),这是人们常常引用的汉代高利贷史料。通常认为,这种借贷与一直延续到近代农村中的封建高利贷没有什么不同。但笔者以为,在汉代发达的古典商品经济土壤上形成的借贷关系是与封建高利贷异质的。试申述如次。  相似文献   

11.
完善我国民间借贷监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借贷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在古代就有钱庄、票号等民间融资机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民间借贷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上快速发展,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和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民间借贷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今年的"吴英"案将社会对民间借贷的讨论推向了高潮。民间借贷冲击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影响了国家的宏观调控,在发生信用问题的时候容易与黑恶势力相联系,引发社会问题,与高利贷甚至是洗钱犯罪有着密切的联系等等,这些充分暴露出了民间借贷的监管中还存在着大量的不完善的地方。民间借贷市场需要规制,引导其健康发展。本文对民间借贷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参考国外的民间借贷监管经验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非正规金融违规借贷广泛存在,其涉及地域广、行业多、影响范围广。文章基于成因分析的结果上,对2011年110起非正规金融违规借贷案例加以检验分析,得出高利贷、私营企业融资供不应求以及金融体制不健全是导致借贷纠纷最主要的原因。因此,规避高利贷行为、拓宽私营企业融资渠道、加强金融监管是引导非正规金融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郑彦 《天津经济》2005,(7):73-74
借款费用是指企业承担的、与借入资金相关的利息和其他费用。利息费用是由于借入资金而应在资金使用期内付出的使用成本,利息费用作为企业借入资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起着调节企业资金借贷行为的作用。从理论上讲,由于利息费用的存在,使企业的投资行为必须考虑相应的成本费用与未来效益孰高,从而做出筹资决策。  相似文献   

14.
高利贷资本作为一种借贷资本,利息的高低无疑是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因此,研究两宋高利贷资本,首先要考虑它。本文打算从两个方面探讨。一是考察所谓的“倍称之息”;二是看看利率究竟有多高?以及有些什么特点。  相似文献   

15.
刘征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8):129-134,167
民国时期甘宁青农村高利贷盛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由于天灾人祸等的打击和侵蚀,民国时期的甘宁青农民普遍陷于入不敷出的境地,为了生存和交纳的需要,被迫走上借贷之途;自耕农经济的脆弱性使农民极易陷入高利贷的罗网;新式金融业的缺失则使农民的借贷大多数只能从属于高利贷的范畴。众多非常态因素综合在一起,造成了民国时期甘宁青农村高利贷的异常猖獗及借贷利率的畸形高昂。  相似文献   

16.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一般是只讲生产成本,或者只把有的交易成本并入生产成本计算的,因为那时对国有企业管理来说,基本上没有"交易",也自然不考虑交易成本.而现在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运行,进行交易活动,交易费用已经发生而且大量增加.因此,全面降低国有企业交易成本,是振兴老工业基地所面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经济法学的教程上都会把消费者保护法界定在经济法的框架之下,并且以"消费者"弱势理论架构其理论框架.以某《经济法学》教程为例,在论述消费者保护法的定义和性质的时候,称"现代消费者保护立法是在充分认识到消费者的弱者地位的基础上对消费者利益的特殊保护".该书认为消费者保护法具有经济法的性质,因为该法"是从消费者利益出发,在充分考虑消费者弱者地位的基础上给予消费者以特殊的法律保护".而在该章节后段对具体权利义务的论述中,均是以弱势理论作为其理论依据.比如在论述消费者知悉权的时候,谈道"凡与消费者正确的判断、选择、使用商品或服务等有直接联系的信息,消费都有权了解".这一论证中明显有偏袒消费者之嫌,怎么界定正确与否,如果商家故意隐瞒成本或者虚报成本而致使消费者不能压价,消费者就可能判断失误,那是否商家己然侵权了?可事实上,市场中几乎所有的商家都不会明明白白地告诉你他的成本到底是多少!  相似文献   

18.
高利贷是金融业始终摆脱不开的道德符号,文学和情感的渲染永远比价值分析和事实判断更拥有人心.事实上,高利贷这个词汇本身就是一个价值判断,它并没有告诉我们到底是多高利息才符合正常的标准,而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事而异或因时而异的主观判断.显然,一旦用了高利贷这个词汇,无论事实如何,道德谴责的基调就已经定下来了.历史上很少有人对高利贷正面评价,尽管它是伴随人类历史发展而生生不息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浙江温州,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一直是市场经济潮起潮涌的地方.而近年来的异常的民间信贷,使温州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 民间借贷链条的成因 温州危机的核心其实就是民间借贷,更为准确的说应该是民间高利贷的危机.温州地区高利贷的迅速发展,成因大约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20.
对于民间借贷的监管,应完成从"严父型"向"慈母型"的转变,具有自下而上的现实关爱,帮助投资者降低风险,拓宽投资渠道民间借贷古已有之,性质属于典型的民事法律行为,其资金融通作用主要体现在拓展投资渠道、降低交易成本、充实社会有效的信用保障。但毋庸讳言,民间借贷也有着明显的消极作用,突出表现在借贷风险,特别是管理不善容易引发信用欺诈或支付危机等经济纠纷、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