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5 毫秒
1.
中国商业银行资本亲周期特征差异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不同类型商业银行资本亲周期性特征差异,通过选取中国30家商业银行2003至2007年的面板数据,运用两阶段加权最小二乘法估计了对商业银行缓冲资本变动进行解释的计量模型。引入区分不同银行规模的虚拟变量和体现经济周期的产出缺口变量,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规模的商业银行资本亲周期特征表现出明显差异。此外,样本期间内中国商业银行的的变动还受到不良贷款率的影响,这表明风险管理水平会影响商业银行最优缓冲资本的选择。因此,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一方面要注意根据经济形势来调整缓冲资本,另一方面要加强自身风险管控能力;对于监管机构而言,在对商业银行进行资本充足率监管时应该了解不同资产规模商业银行的资本亲周期特征的差异,制定不同的监管政策。  相似文献   

2.
2007年次贷危机之后,人们对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考虑我国金融部门实际情况及金融统计数据的限制,实证中以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作为整个市场系统性风险的替代,而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监管主要集中在对资本要求上。本文参照国外关于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的实证模型,选用2008-2012年我国16家A股上市银行的相关数据,通过建立Panel Data模型,对资本缓冲率与经济发展景气程度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有所降低,特别是在2010年巴塞尔协议III推出之后,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监管逐步实现了逆周期性,同时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全国性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对货币政策冲击的信贷行为反应与分布特征,发现货币政策仅对全国性商业银行的信贷供给有显著影响,且规模越大、股权资本越多的银行对货币紧缩姿态有更大的信贷行为反应,这隐含当银行业结构高度集中或监管当局实施严格的监管资本约束时,货币紧缩政策能较大地降低银行业的信贷供给。在政府普遍的隐性保险保护或支持下,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储蓄资金均由准备性的"保险"储蓄构成,货币紧缩未能显著降低或改变其储蓄基础与构成,其信贷缩减与银行借贷渠道隐含的微观传导机制有所不同。在央行货币政策的冲击下,即使市场观测到的银行信贷供给有重大调整或变动,那很可能是在央行货币政策姿态的暗示或督导下,全国性商业银行对其信贷供给计划的主动调适,而非对其资金来源结构进行被动调整以适应信贷供给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全国性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对货币政策冲击的信贷行为反应与分布特征,发现货币政策仅对全国性商业银行的信贷供给有显著影响,且规模越大、股权资本越多的银行对货币紧缩姿态有更大的信贷行为反应,这隐含当银行业结构高度集中或监管当局实施严格的监管资本约束时,货币紧缩政策能较大地降低银行业的信贷供给。在政府普遍的隐性保险保护或支持下,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储蓄资金均由准备性的"保险"储蓄构成,货币紧缩未能显著降低或改变其储蓄基础与构成,其信贷缩减与银行借贷渠道隐含的微观传导机制有所不同。在央行货币政策的冲击下,即使市场观测到的银行信贷供给有重大调整或变动,那很可能是在央行货币政策姿态的暗示或督导下,全国性商业银行对其信贷供给计划的主动调适,而非对其资金来源结构进行被动调整以适应信贷供给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房地产与经济具有高度关联性,加强对银行房地产信贷监管意义重大.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席卷全球,监管部门对银行房地产信贷监管缺失是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借鉴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本文提出我国应着力加强房地产企业信贷、个人信贷业务、房地产信贷创新的监管,加强商业银行周期发展模式和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的监管.  相似文献   

6.
经过2008年金融危机,巴塞尔委员会于2010年9月正式公布了国际金融监管新框架《巴塞尔协议Ⅲ》,首次将逆周期资本缓冲这一重要工具引入宏观审慎监管机制。本文在简要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顺周期性及《巴塞尔协议Ⅲ》逆周期资本监管框架的基础上,测算了2000年至2013年我国应计提的逆周期资本缓冲,对《巴塞尔协议Ⅲ》逆周期资本监管框架在我国的适用性问题进行了实证检验,并结合分析结果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商业银行各种风险行为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国内外资本监管与银行风险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综述。资本监管对银行风险行为的影响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预期收入效应会刺激银行追求更高的风险;在险资本效应迫使银行在投资时采取谨慎行为。  相似文献   

8.
商业银行信贷顺周期性是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本文利用计量软件,以1998年第1季度到2010年第4季度数据为例,验证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顺周期性。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减弱这种顺周期性对经济的波动幅度。  相似文献   

9.
运用我国50家城市商业银行2005-2014年度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单步系统GMM估计,论文研究了资本缓冲与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审慎监管压力和股权异质性结构特征对资本缓冲周期性行为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商行资本缓冲与经济周期之间呈现负相关,即资本缓冲具有显著的顺周期性。而处于审慎监管压力下的城商行,其资本缓冲的顺周期性特征较其他城商行有所减弱。此外,股权特征中控股性质和有无境外投资者持股可以影响城商行资本缓冲的顺周期性行为,但效果并不显著。因此,对于城商行而言,要加强银行体系的建设,建立“缓冲资本池”,并执行监管部门的审慎政策,以保持自身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巴塞尔协议是普遍接受的银行风险管理的协议、监理标准与指导原则,银监会按照巴塞尔协议的原则对银行进行监管。回顾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和资本结构在不断改善,但存在融资渠道过于依赖外部资金注入的问题。商业银行应加强自身盈利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来提高资本充足率。  相似文献   

11.
刘飞 《科技和产业》2006,6(5):35-37
为了使监管资本对操作风险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对商业银行资本金进行精确计量并使之与银行潜在经济风险相匹配是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主旨。本文对新协议中关于操作风险资本金计算的理论依据和计算方法进行了剖析,有助于建立我国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模型。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业也开始了关于操作风险的量化和管理,2004年中国工商银行首次出台了操作风险管理框架,这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进入实质阶段。  相似文献   

12.
李玲羲 《特区经济》2008,228(1):73-74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改制步伐加快、股份制银行引进外资,以及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带来愈加紧迫的压力,历史上一直被认为发展受限制很多的城市商业银行的危机感日渐深重。在此背景下,作者以招商银行的优势和成功经验为参照,针对城市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应对新形势变化、适应新的监管要求的改革与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monetary policy’s risk-taking channel in China’s banking sector and reveals how capital buffer affects this channel in both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es. We find that well-capitalized banks undertake less risk than those under-capitalized, which is opposite to the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he US. After comparing previous related theories, we point out the pattern of risk-shifting effect in China is different from that in the US. Meanwhile, we provide more substantial comparison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banks. First, in the face of falling interest rates,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will undertake more risk than others. Second, the deterring effect of capital on risk varies little between banks. Third, banks short of capital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ir risk-taking by replenishing capital through several channels.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商业银行盈余管理与市场约束的内涵、意义及相互关系。分析了商业银行进行盈余管理的方法和我国商业银行市场约束存在的途径。实证部分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分析了基于贷款损失准备与投资收益为工具的盈余管理;用GMM动态面板分析了基于股票交易的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市场约束。实证结果显示,股票市场交易的非系统性波动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构成了市场约束。我国商业银行没有进行以提高资本充足率为目的的盈余管理,也没有通过投资收益进行平滑利润的盈余管理,但是用贷款损失准备进行了平滑利润的盈余管理。本文的结论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化程度正得到逐步加强,并为银行监管的市场监督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商业银行欲达到《新巴塞尔协议》关于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一是增加资本金,二是调整资产组合。而要想在短期内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最有效的做法就是补充资本金。因此,面对外资银行的冲击,国内商业银行都相继选择发行次级债券来改变其资本充足率。本文就次级债券的发行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马丽斌  赵蕾 《特区经济》2010,(12):85-86
伴随着当今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化和大型商业银行国际化的趋势,商业银行的资本风险管控越来越成为银行经营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本文从商业银行资本风险定义及资本风险的划分入手,以当下商业银行资本结构数据为依托,试图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风险管控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信用评级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艳 《特区经济》2006,(1):361-362
作为改革的重要一步,我国商业银行现在被允许发行次级债。次级债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是在我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最后期限将至,而国内银行资本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出现的,商业银行通过发行次级债,能够较快地补充资本金,是一种市场化的好办法。信用评级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目前在西方国家的银行次级债发行中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本文针对商业银行次级债的外部信用评级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建立和完善信用评级体系来规范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发行,保护投资者利益的一些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至今,风险资本来源单一逐步成为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同时,我国商业银行面对日益激烈的外来竞争,也存在开拓新业务、增加收益来源、确保资本保值增值的需求。文章通过对比国内外现有的商业银行参与风险投资的实践,提出了切合我国实际的运作模式,以推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