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内部人控制”看会计信息失真:兼评会计委派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联生 《上海会计》1999,(12):45-46
一、“内部人控制”与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关系“内部人控制”是日本学者青木昌彦分析了70年代和80年代中欧、东欧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特有情况而提出的。它是指企业内部人员(如厂长或经理、职工等)在事实上而非法律上拥有了对企业的控制权。根据现代企业理论,资产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他们的目的往往是不一致的。如果缺乏必要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经营者就有可能作出违背所有者利益的事情。可见,“内部人控制”实质上是委托—代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内部人控制”是由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  相似文献   

2.
现有财务分析体系主要针对的是资金的盈利性和流动性而开展,忽视企业资金的安全性。而重视资金安全性有助于推动企业可持续的发展。由于在转轨过程中,国有企业的内部人控制现象比较普遍,对企业资金安全危害性也很大。从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制衡失调造成内部人控制这个角度去研究国有企业资金安全性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对内部人控制、资金安全性的定义分别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内部人控制情况下对国有企业资金不安全的表现,并从现象找出原因,最后提出抑制内部人控制来保护国有企业资金安全性,降低国有企业经营中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内部人控制”问题伴随着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过程而产生。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本文试从企业“内部人控制”的现象和危害入手,分析“内部人控制”的形成原因,探讨治理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金融企业目前面临着多重风险压力,内部人控制及其所衍生的道德风险直接导致不稳健经营,进而形成金融风险;而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政府行为偏差,则是滋生内部人控制及道德风险的温床.防止内部人控制和道德风险的有效手段是通过加强外部监督、完善治理结构和建立权利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5.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内部人控制”,而“内部人控制”的根本原因则是国家所有者身份的缺位、国有企业代表身份模糊不清。在现代企业中,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后形成的是一种委托代理契约关系,企业所有者委托经营者代表他们管理企业。由于所有者追求的是企业资产价值最大化,经营者追求的是自身利益最大化,二者利益取向的不同导致目标的不一致。加之对经营者的行为一直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使国有企业变成了内部人控制的企业。其直接后果就是经营者以牺牲所有者(国家)的利益来换取私人利益的最大化。面对“内部人控制”而导致的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会计委派制的倡导者们试图以委派制这种形式赋予会计人员一个超然的独立地位,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但实践证明,会计委派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营者的败德行为,仍然受到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依旧限制着会计职能作用的发挥。一、会计人员的身份问题决定了其仍然难以保持相对超然的独立地位。会计人员以什么样的身份到企业进行工作,这是委派会计人员最为关心的问题。赋予国家公务员身份,则派出人员在心理上有一种安全感,有助于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但是,即使派出的会计人员是国家公务员身份,依旧不能排除其与企...  相似文献   

6.
关于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国有企业特定的委托——代理关系导致的产权主体缺位以及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机制、必要的股权约束机制和经营者自我约束机制的缺乏,形成了国有企业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而治理这一问题,必须依据成因,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7.
我国金融企业目前面临着多重风险压力,内部控制及其所衍生的道德风险直接导致不稳健经营,进而形成金融风险,而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政府行为偏差,则是滋生生内部人控制及道德风险的温床,防止内部人控制和道德风险的有效手段是通过加强外部监督,完善治理结构和建立权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8.
企业治理结构,是指所有者对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绩效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一整套制度安排。随着现代企业专业化、集中度的提高,并伴随着公司股权所有者多元化格局的形成,所有权和控制权出现了很在的分离。现代企业逐渐从“受所有者控制”转变为“受经营者所控制”,从而,内部人控制问题越来越被企业界和经济学界密切地关注。本文将从监督活动的角度切入问题,通过论述监督活动的实质及其所体现出的运作机制和效果,试图为企业治理结构的研究做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9.
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内部人控制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君  罗毅 《武汉金融》2006,(3):43-44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核心内容。而在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的进程中,国有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由“所有者缺位”而引发的“内部人控制”现象。本文重点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人控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从治理目标、资本结构、风险、自身及存款保险制度角度说明商业银行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特殊方面对其公司治理的影响,然后针对国有银行所有者缺位、委托代理链条过长、控制权配制、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经营者评价及解决内部人控制方面提出改进意见,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构建符合我国特点的现代金融企业。  相似文献   

11.
PREFACE/前言独立审计产生时,审计委托人、审计人和被审计人三方面关系人的特征构成了审计三角。随着公司制的发展内部人控制逐渐由强所有者型向强经营者型过渡。在内部人控制条件下,审计三方面关系人的特征发生了变异,审计三角演变为审计直线。  相似文献   

12.
游江  胥慧 《西南金融》2004,(1):25-26,45
本文所指的内部人控制,是指在现代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的情况下,内部人或经营者利用现代公司制度特征和其拥有的信息垄断优势在事实上掌握公司的控制权。由于内部人(银行董事、高级经理人员)拥有专门业务知识,对银行的信息有着充分的了解,具有相当的信息优势,使银行有可能对市场作出迅速、正确的反应,从而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有利于银行  相似文献   

13.
内部人控制的概念最先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青木昌彦提出的,其原意是指在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国有企业的经理或工人在企业公司化过程中获得相当大一部分控制权的现象。如果撇开具体的环境,从广义上讲,所谓内部人控制就是经理或工人掌握了企业非人力资产的剩余控制权。按此定义,内部人控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然而不同国家的内部人控制又具有不同的特点。例如在美国,由于股权的极度分散,经理人员实际上掌握了相当一部分控制权。伯利和米恩斯(Berle and Means,1932)曾于20世纪30年代初对美国最大的200家公司进行过调查,他们发现有44%的公司实际上是由管理人员控制的,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最大的200家非金融公司中由管理者控制的已上升到80%。可见,美国的“内部人控制”是建立在股权分散的基础之上。而在日本,“内部人控制”则是基于法人持股,特别是法人之间的相互持股。由于相互持股而不得不彼此信任、互不干涉,从而使企业的控制权集中到内部人的手中。  相似文献   

14.
委派之惑     
赵刘琳 《新理财》2013,(10):90-91
委派财务总监制度是在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分离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为有效解决企业“内部人控制”及信息不对称等现象而产生的制度安排。近年来,各地国资监管机构通过实施该制度有效防范和化解了企业经营风险,提升了国有企业的财务信息质鼠及财务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以2009~2012年沪市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内部人违规交易比率、内部人敏感期交易比率和内部人延迟披露比率作为内部人违规交易行为的替代变量,考察了内部控制对内部人违规交易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与内部人违规交易比率和内部人敏感期交易比率显著负相关,与内部人延迟披露比率之间的关系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内部控制能有效抑制内部人违规交易行为的发生,有利于提高内部人交易的合法合规性。  相似文献   

16.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是为了解决现阶段企业中普遍存在代理人风险问题,而建立起来的有效经营者制衡机制。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关于法人的管理模式并不完善。在本文中,作者研究内部控制思想如何有机运用于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即是以内部控制思想为基础的前提下而进行的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以强有力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为依托进行开展,最终实现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相互促进、相互提升,实现企业的良好运营。  相似文献   

17.
商业银行内部人的控制与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控制度建设已经摆到商业银行工作的重要地位,但侧重于业务管理、操作流程和防范风险的多,而对内部人自身的控制与监督则显得薄弱。内部人控制制度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应当建立一个上下贯通、平衡制约、自我约束、严格考核的不同层级内部人的控制与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中行系统企业存款增长乏力的原因与对策中国银行烟台分行郭心刚,孙立人企业存款是商业银行信贷资金与效益的很重要来源,它以其成本低、费用少、数额大、流动性强而受到银行经营者的普遍重视,从而出现了企业存款市场激烈竞争的局面。今年上半年,中行系统的企业存款的增...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上市公司中屡见不鲜的一个问题是内部人控制现象。现代企业理论认为,所有与经营(内部人)之间实质上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双方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具有不同的效用目标,都力图使自己获得最大效用。当所有缺位或其目标非理性时,来自公司外部的和内部的对经营  相似文献   

20.
王霞 《云南金融》2011,(8X):112-112
负债经营是企业常用的经营手段方法,现代企业的经营者把负债经营当作企业筹措资金的重要手段。本文诠释了负债经营的概念,分析了负债经营对企业的利与弊,提出企业控制负债经营风险的基本举措,以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