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防止流动性过剩,已经成为目前我国经济应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流动性、流动性陷阱以及流动性过剩的内涵各不相同,流动性陷阱和流动性过剩在表现及成因上也存在较大差异,政府应对流动性陷阱和流动性过剩所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也各不相同。本文认为,当前我国既要化解流动性过剩,同时也要防止从流动性过剩转向流动性陷阱。  相似文献   

2.
流动性过剩已经成为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亟待解决的问题。6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明确提出,要综合运用金融、财税政策等手段引导资金流动,缓解流动性过剩,可见财税政策在抑制流动性过剩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以财税政策作为基点,从贸易顺差、资本流入、外汇占款、进入房市和股市的沉淀资金等方面,分析当前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并探讨缓解流动性过剩的财税政策,包括:利用出口退税及进出口关税等税收杠杆调整贸易顺差、通过两税合一抑制外资流入、发行财政部特别国债对冲外汇占款以及取消利息税.  相似文献   

3.
流动性过剩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流动性过剩是内外经济结构失衡的结果,却使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控陷入两难困境。本文从调控目标、调控工具、调控机制分析了货币政策调控的困境,指出在短期内增大人民币浮动的区间、多种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与配合是缓和矛盾的办法,从长期来看,还要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入手。  相似文献   

4.
我国流动性过剩集中在银行体系和广义货币供应量两个层面。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在于长期累积的巨额存量货币的流动性增强,而信用货币派生能力的提高和境外投机资本的大量流入进一步加剧了流动性过剩现象。化解流动性过剩问题,短期应着力于控制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中期需要调整汇率政策,弱化人民币升值预期,长期来看,需要以转变政府职能和提高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为重点。  相似文献   

5.
外汇占款与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外汇占款是造成流动性过剩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从银行体系资产负债表和新古典经济学的货币数量论等理论层面入手,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对外汇占款与流动性过剩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后,基于对当前央行所经常采取的一系列对冲政策评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理流动性过剩的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6.
"流动性过剩"产生之后,必将对物价与产出、资产价格、经济福利、货币政策、金融危机等方面产生一系列的重要影响.流动性过剩的产生机制不同,开出的"政策处方"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流动性的内涵出发,探讨了市场流动性、银行流动性、宏观流动性以及全球流动性的内涵及相互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流动性过剩的表象及内涵做出了界定,认为流动性过剩是指货币供应过多,超出正常经济所需要的货币数量,并最终导致资产价格超乎预期的、持续而大幅度地上涨。中央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应该加大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的使用力度,改革外汇管理体制,改变市场预期,有效遏制全球流动性的传递。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及形成原因进行详尽分析,得出中国在流动性过剩背景下要以美国次级贷款危机为鉴加强防范金融风险的结论,认为要解决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可加大对农村的投入,通过政策引导,把过多的流动性分流到农村是当前解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经济出现了结构性失衡,经济增长过热、流动性过剩与投资过热之间相互影响。通过对经济增长、流动性过剩和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发现经济增长过热与流动性过剩是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主要原因。所以,实施适度扩张的财政政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及继续推进汇率制度的改革,是解决当前我国经济问题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0.
多项指标表明:流动性过剩已成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突出问题.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分析我国银行业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包括外汇占款的猛增、居民储蓄率的居高不下等.银行业流动性过剩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会使物价和金融资产上涨.从中短期与长期角度提出了减少贸易双顺差、开展金融创新、降低居民储蓄率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08年下半年以后,随着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中国人民银行相机抉择果断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工具大量释放流动性,一方面有效地遏制了经济下滑,另一方面从长期来看也加大了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那么央行下阶段的货币政策该何去何从?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对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在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刻,央行应当以"促进经济增长"为目标继续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2.
“十五”期间,我国实施了调整存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汇率等一系列货币政策操作,货币政策效果总体良好。“十一五”期间应进一步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继续推进金融机构改革。  相似文献   

13.
各种宏观经济数据表明.我国当前以紧缩性货币政策为核心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仍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宏观经济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这些紧缩性调控政策与经济过热之间似乎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本文从矛盾产生的根源和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机理入手,指出了现有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在解决经济过热和流动性过剩等问题方面的局限性,并揭示了问题产生的根源和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用广义货币/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货币流动性过剩指标.通过对房地产价格、股票市场价格、债券市场价格和基金市场价格采用单位根检验来验证流动性过剩与资产价格之间的协整关系及格兰杰因果关系.并用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脉冲响应解释各项资产价格对流动性冲击的反应.结果显示这些价格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流动性过剩的影响.但货币流动性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要比金融市场的影响更加明显.并且同时也分析了债券市场和基金市场在金融市场的重要地位.结果显示加入基金市场与债券市场可以提供数据分析的准确性以及实证结论与现实的相符程度。  相似文献   

15.
对当前上海房地产市场的表现及其原因进行仔细分析,可得出结论:流动性过剩引发投资热、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发通胀预期、各级政府非常重视房地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房地产国企掀起新一轮抢地热潮是上海房地产市场井喷的主要原因,并有助于得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快速增长的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既促进了我国经济较快增长,同时也带来不少新问题,在这种背景下,人民币将在较长时期内保持升值趋势。考虑到各种现实因素,我国会采取小幅、渐进式的升值步伐。在我国现行结售汇制度下,央行被动投放了大量的基础货币,导致金融体系的流动性严重过剩,造成信贷失控和投资反弹,加大了经济运行和宏观调控的压力,货币政策也处于被动局面。今后,我国要加强本外币政策的协调,控制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合理调控货币供应总量,增强我国货币政策的主动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真正起到以货币政策手段熨平经济波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12年第三季度国际金融市场在较大变动和较快调整中完结,所有价格的走势反转以及加快节奏的特色突出,其中美联储货币政策引起的巨大震动和猜测尤为显著,这不仅直接牵动所有价格呈现巨大的变数,并且带来宏观经济调节的更大难度,政策与经济的差异进一步扩大,不确定进一步扩大。2012年第三季度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速度加快、流动性调节加速、流动性投机加紧,从而使得各国经济对策与货币政策措施的跟进十分艰难,调整现状与前景很无奈。  相似文献   

18.
全球金融危机和美国货币政策的变化密不可分,美国货币利率持续13次调降之后又持续17次大幅提升,从低利率货币信贷扩张的流动性过剩到高利率的流动性紧缩,使宏观经济产生剧烈波动,前期低利率带来过剩的流动性,后期利率的提高造成巨量房地产泡沫的破灭。由于美联储货币政策一贯秉持的"泰勒规则"指导原则没有纳入资产价格因子,致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控失误。  相似文献   

19.
2006年,我国货币政策的主基调依然是稳健货币政策。虽然,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只能部分满足固定汇率制下的模型(经典M-F模型)所假设的条件,但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应当是有一定效果的。在经济增长速度高于预期、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带来负面影响、社会资金流动性过于宽松的新形势下,应进一步拓展稳健货币政策新机制,不断提高稳健货币政策内外平衡的主动性,合理调整要素价格,积极创造稳健货币政策的转化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