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本文简要回顾了美国次贷危机和日本泡沫经济危机,发现两次危机均有共同的政策背景,即政府实行了长期的低利率货币政策,该政策导致了流动性过剩,使各种经济数据明显高于预期,泡沫经济也随之产生,而泡沫破灭对经济体系造成了极其巨大的危害。因此,低利率货币政策可以配合别的政策或与别的政策交替使用,但要长期使用就必须谨慎为之。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特别是在中国出现了严重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流动性过剩导致了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和极大的通货膨胀压力。本文认为,中国及新若市场经济体的流动性过剩是在一系列失衡的背景发生的,流动性由轴心国产生,通过汇率和利率机制经由国际收支渠道,向外围国传导,再通过国际金融市场返回轴心国,多次循环中形成超额的世界货币供给,造成外围国的流动性过剩。本文认为,应从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促进汇率协调机制和国际收支调节机制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等方面来缓解我国流动性过剩。  相似文献   

3.
当前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成因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0年以来,我国金融机构存贷差持续扩大,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长期高企,商业银行流动性资产过剩问题凸现。流动性资产过剩引发货币市场利率和存款利率倒挂,商业银行收益率下降。本文从存款和贷款两个角度探讨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分析了外汇占款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剥离等多个因素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要解决当前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最根本的是开展金融产品创新、金融市场创新和转换商业银行经营理念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2005.7~2007.12月之间的数据,通过对我国流动性过剩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得出结论——在此段时间内我国的货币政策在治理流动性过剩方面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货币政策存在一定的时滞,长期对于流动性的影响要大于短期,并且短期内汇率对缓解流动性过剩的压力要优于利率。  相似文献   

5.
美联储定量宽松赞币政策推出背景 2004年,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和前理事会理事伦斯?梅耶首次提出了"定量宽松"政策,这是一种非传统的货币政策操作方式,其主要内容是:由央行定量地向政府或私人部门直接注入流动性,从而改变私人部门对利率和汇率的预期,刺激实体经济尽快复苏."定量宽松"政策通常在虚拟经济高度发展的背景下,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传统货币政策受限制时,为维持虚拟经济的稳定和增强流动性而采用.  相似文献   

6.
美联储基准利率是美国整个利率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利率,是在整个金融市场和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在金融危机的应对中,美国政府虽然采用了许多非传统的金融政策,但是金融政策中最基本的工具还是利率的升降,使美国经济较快摆脱了危机,实现增长。其中基准利率体系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借鉴美联储基准利率的选择和利率的调控,对于提高我国金融机构的定价能力,深化利率市场化进程、完善基准利率体系建设、指导货币市场产品定价以及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货币流动性过剩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的共同特征,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也与之相关。笔者认为,导致我国货币流动性过剩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外汇储备过剩、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和银行流动性过剩三个方面,只有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剖析,并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综合运用,才能最终有效地解决我国货币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促进经济健康稳定的运行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货币政策的"流动性陷阱"是名义利率接近零水平时出现的货币政策弱效现象。近年来我国名义利率水平出现了比较显著的波动性,我们需要利用具有随机系数的货币需求函数来估计货币需求的动态弹性系数,从名义利率的弹性轨迹上判断利率政策的作用效果。实证检验发现我国目前没有出现显著的货币政策"流动性陷阱",在本轮宏观经济调控过程中,名义利率仍然是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9.
《西部金融》2010,(2):1-1
1、美联储维持零水平利率不变。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年内最后一次货币政策会议于北京时间12月20日落下帷幕。会后,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如期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基准利率在0--0.25%之间的历史低位不变.并重申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维持超低利率水准的承诺。  相似文献   

10.
从证券化视角看,金融资本持续的流动性过剩,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调整,衍生品市场链条过长,以及次级债的风险管理缺失等,共同造就了次级债危机。这对推进我们抵押贷款证券化发展,在金融机构、资本管理、政府监管等多方面提供了教训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关联储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引发的各国对国际货币体系讨论作了进一步思考。美元是否能够保持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怎样重建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国如何防范可能的风险?本文分析认为,美元还将较长期地保持其目前的地位。在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各国只有共同协作,才能逐步推动建立更加负责任的国际货币体系,最终实现全球经济强劲、平衡、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2.
2012年第三季度国际金融市场在较大变动和较快调整中完结,所有价格的走势反转以及加快节奏的特色突出,其中美联储货币政策引起的巨大震动和猜测尤为显著,这不仅直接牵动所有价格呈现巨大的变数,并且带来宏观经济调节的更大难度,政策与经济的差异进一步扩大,不确定进一步扩大。2012年第三季度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速度加快、流动性调节加速、流动性投机加紧,从而使得各国经济对策与货币政策措施的跟进十分艰难,调整现状与前景很无奈。  相似文献   

13.
后金融危机时代,美联储持续施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致使美元的公信力不断下降,也为世界其他货币的国际化提供了机遇.记述世界货币霸权的发展史,通过对历史的借鉴提出了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问题,并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尚处于起步阶段,实现过程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4.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的溢出效应主要有政策传导、贸易传导、资产价格传导三个途径。运用VAR模型分析发现关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产出的正溢出效应仅存在于几个月内,中期内存在负效应,长期内效应逐渐消失。为减小量化宽松对我国的冲击,应审慎运用关联储量化宽松政策所释放的流动性,预防输入型通货膨胀,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完善我国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15.
近段时期以来,囿于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物价波动、人民币升值以及经济增长趋缓的压力开始成为货币政策调控的焦点所在。长期以来,宏观领域积累的流动性过剩实际上是对我国货币供求非均衡——即超额货币现象——的反映,本文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角度,通过对货币供给与物价和产出相互关系的理论分析和检验,指出了目前经济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调控面临的困境,并针对这些问题就提高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美国巨额经常项目赤字和美元持续贬值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强烈关注,一些经济学家发出了美元和国际货币体系崩溃的警告。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即以资产为本位的泛布雷顿森林体系下。中心国家美国和外围亚洲国家形成了双赢的局面。该体系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相比具有更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美国能够承受更大规模的经常项目赤字,并由此获得了更为灵活的政策操作空间。在某种程度上.美国巨额经常项目赤字是其雄厚的金融和经济实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资产价格已到高位,探寻不同金融和经济环境下货币政策如何兼顾"稳增长"和"防风险"显得非常必要而紧迫,而"金融加速器"理论和"理性资产价格泡沫"理论对货币政策的选择提供了矛盾的理论依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包括股票、房地产、债券和基金的中国金融资产综合价格指数,以2006年第四季度至2020年第一季度为研究期,基于TVP-SV-VAR模型研究了货币政策、资产价格与经济波动三者之间的时变关系。研究发现:在正常经济环境中,中国存在"金融加速器效应",但资产价格达到高位之后,"理性资产价格泡沫效应"显现,即资产价格随着利率的提高而上升;随着时间推移和中国资产价格泡沫程度的提高,"利率下降→宏观经济增长"这一政策传导渠道的有效性逐渐降低;资产价格上涨短期内推动经济增长,严重泡沫时可能抑制经济增长;建议目前宏观调控方向为"扩信用,稳货币,松财政"。  相似文献   

18.
首先依据货币分解理论,论证和检验了货币流动性的基础地位。接着,将流动性过剩表示为货币总供给与货币总需求之间的差异,利用计量思想解决了货币需求函数中货币需求量数据缺乏的难题。最后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2008年第4季度我国存在着严重的流动性不足,流动性过剩系数达到-30%,说明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具有传导性影响。经过短...  相似文献   

19.
利率变动与房地产价格间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美国这场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再次证实了市场利率会引起房地产价格反向变化:美联储在2001-2007年间推行的存有明显偏差的先扬后抑的利率调控政策,直接推动了美国房地产市场价格的过度波动,进而导致了金融危机的产生。当前,在我国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的背景下,利率与房地产价格之间的关系自2005年起也开始呈现出了长期的反向相关关系,而近期的房价调控政策可以对现阶段过高的房价起到下调作用,但具有一定的滞后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