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区位商分析的新疆产业结构特征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要实现富民强区的战略目标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选择并采纳适合于发挥区域产业优势的产业政策.本文通过对新疆产业结构区位商的计算,明确了优势产业和劣势产业,并分析了新疆产业结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从而为新疆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提高优势产业的发展地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与协同发展。"十二五"是陕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金融发展是加快陕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金融在推进陕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程中的支持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文章从陕西金融与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金融支持陕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临的问题,结合陕西实际,提出了金融支持陕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明确制定产业发展规划,调整信贷结构,加大金融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力度,加快金融创新,加强农村金融扶持,优化金融发展环境等。  相似文献   

3.
烟台海洋经济发展缓慢,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变小,速度慢,同时,烟台产业结构过于单一,主要集中海洋水产业、滨海旅游业及海洋造船工业,海洋经济整体发展的波动较大,发展较为不稳定。应该稳步提高第一产业,加快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的转变;壮大优势产业,依托港口优势,发展现代化临港工业;依托港口、滨海资源优势,提升海洋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4.
"十一五"期间,陕西经济取得了迅猛发展,并于2010年GDP达10 021.53亿元。基于"十二五"规划进一步强调产业结构调整,文章采用偏离—份额法,对陕西11个地区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陕西大多数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且层次较低,特别是竞争优势不足。陕西各地区想要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取得经济上的巨大成就,就必须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优势,突出特色,选好主导产业,明确支柱和重点产业,推进各区域突破发展和区域间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应抓住机遇,实施“承东启西、东引西进”的战略部署。首先,应转变思想观念,加快改革步伐;其次,须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快城镇化建设;第三,强化产业结构调整,扶持优势产业,发展特色经济。  相似文献   

6.
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老工业基地振兴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在国内外经济竞争越发激烈、发展形势日益复杂的背景下,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已经成为解决我国老工业基地当前困难和破解制约长远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的关键,成为关系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大力推进我国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实现我国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不仅需要从理论上厘清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学理脉络,研究技术创新、产品层次、市场渠道衔接下的老工、世基地产业结构升级的定位问题以及新老产业间派生、分化、融合下传统优势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发展问题,更需要结合我国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演进、现实障碍和当前形势,提出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西部大开发对陕西省的经济发展,既是机遇,又是巨大的挑战,我们必须抓住这一良机,加快陕西工业结构的调整,包括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同时,进一步协调区域工业经济,优化发展环境,全面加入国际经济大循环.  相似文献   

8.
刘桂香 《现代经济》2007,6(12):34-35,17
宁夏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小的省区,且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起步晚,原始积累不足,基础薄弱,招商引资滞后,外向拉动作用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已经成为宁夏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突出制约因素。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了“西部大开发。宁夏要争先”的奋斗目标,在国内外市场发生巨大变化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下,针对全区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十分重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就是以区内优势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潜在优势转化为外部优势。把民族特色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逐步形成具有宁夏区域特色的产业结构。宁夏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制约性因素还有许多,企业不断的调整和创新会让宁夏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迎来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9.
加入WTO有利于我区利用外资 ,引进先进技术 ,发展优势产业 ,拓宽融资渠道等。为此 ,应适时调整我区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深化企业改革 ,实现制度创新 ,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实施产业调整援助政策。  相似文献   

10.
西部大开发对陕西省的经济发展,既是机遇,又是巨大的挑战,我们必须抓柱这一良机,加快陕西工业结构的调整,包括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同时,进一步协调区域工业经济,优化发展环境,全面加入国际经济大循环。  相似文献   

11.
2019年4月,吉林省人民政府提出要加快推进行政区划调整,按照程序积极推动公主岭划归长春代管,长春公主岭同城化发展迈出关键步伐。同城化发展的核心是产业协同。通过计算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产业区域配置系数及区位商,能够比较全面地分析长春公主岭的产业发展情况。当前,长春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较好,尤其以汽车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工业,发展优势显著;公主岭的第一产业发展较好,与农业相关的农副产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优势显著。通过整合长春公主岭优势产业资源,从大区域的角度配置形成产业集群,有利于长春公主岭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的调整会推动或制约经济的发展。通过对我国各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得出当前我国各个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以及这一贡献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情况;通过对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率的相关关系。并对两个实证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当前对GDP增长率贡献最大的是第二产业,其次是第三产业;改革开放以来的产业结构调整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比重的减少和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这一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产业结构变动与劳动力就业关系研究--以云南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阐述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动趋势的考察及二者相关性的实证分析,发现影响云南省扩大就业的.个重要方面是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的不均衡。因而实现就业结构的调整与产业结构的演进相协调,对于有效缓解就业压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产业结构的调整要坚持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统一,走新型化的产业道路。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一要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市场化。二要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工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尤其要加快国有经济改革,调整所有制结构。三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突显。河南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第二产业带动和增加物质资源消耗维持的局面尚未改变,这影响着河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加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完善政绩考评机制等,积极推进河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真正实现河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欧洲国家的文化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例比较大:英国政府和首相率先提出文化创意产业的口号;法国的的旅游业在当今世界堪称一流,以旅游为依托开发本国的出版、电影、音乐产业;美国因重视教育,重视软实力的开发最终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文化创意产品市场;日本和韩国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都明确了“文化立国”战略;我国也适时适势的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我们的经济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7.
刘易斯拐点、大学生就业难和“民工荒”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已经达到或通过了刘易斯拐点,当前经济发展阶段的产业结构仍然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这种产业结构使得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结构发生分化。大学生就业难和"民工荒"是我国产业结构特征在不同劳动力市场的反映,解决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调整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8.
广告产业与国民经济具有高度关联性,国民经济的发展会带动广告产业的繁荣,广告产业的发展会拉动消费增长促进经济繁荣。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提出和产业结构调整,湖南广告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加快湖南广告产业的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全面提升湖南广告产业竞争力,规范广告产业市场秩序,是推动湖南经济转型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长三角一体化与江苏产业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三角洲正在建设世界新型制造业基地,但是由于分属二省一市,地区间协调难度大,导致地区合作进展缓慢。打破地区本位、实现一体化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长三角一体化为江苏产业整合提供了良好环境,江苏应在充分利用上海辐射作用的基础上,凭借自身的竞争优势对现有产业进行整合,提升集聚和辐射能力;在省内产业整合方面,应区别情况分类指导,以发挥苏南、苏中、苏北的各自优势。  相似文献   

20.
区域产业转移是区域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的经济活动,并日渐成为强化区域合作与联动发展的一种常态现象。我国自近代工业产生以来几次较大规模的区域产业转移,呈现了特有的规律特征。作为区域资源配置的重要载体,我国区域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既有正面的积极效应,也有负面的消极影响。新一轮大规模的区域产业转移正在酝酿之中,未来的区域产业转移规模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