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改进我国银行监管,应从顺应市场化改革潮流出发,缩小行为监管和合规监管的边界,强化审慎监管和风险监管。从遵循信息对称、权责对称的原则出发,回归管监合一模式,强化市场准入和非现场监管。从降低监管成本出发,树立起监管成本效益核算观念,提高银行监管效率。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银行监管逐渐进入到全面风险管理的阶段。此时的银行监管不仅要面对银行业普遍存在的过度涉险动机,而且还要鼓励银行竞争,不断提升银行的竞争力。只有做到稳定与效率的相互协调,银行监管的有效性才能得到切实提高。  相似文献   

3.
银行风险分析研究是当前银监会对银行业金融机构非现场监管的前沿和热点.本文从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角度出发,阐述了银行风险分析工作的基本要求,介绍了资本充足率分析、资产质量分析和流动性分析等主要内容,并提出了可用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银行业对金融危机反思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宏观审慎监管的原则得到监管层的高度重视,银行作为货币金融业务的特许经营企业,在继续推进完善法人治理和建立现代银行制度的同时,应当用历史和辨证的态度理解新监管要求背后的逻辑,从微观与宏观并重入手来完善和改进风险管理体制和机制,增强抵御全球、区域和周期性系统危机影响能力,提高银行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现代银行监管必须在保持金融稳定与提高金融效率之间进行权衡。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银行监管当局一直对银行机构的监管持审慎态度,市场准入监管比较严格。这种监管政策虽然在理论上限制了银行的竞争和发展,但却是监管当局为解决现有银行风险和保持金融稳定的一个较好政策选择。近年来中国为促进竞争而实行的利率自由化(市场化)政策至少在短期内对银行信贷的影响效果甚微。  相似文献   

6.
新加坡的银行监管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政府把金融业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支柱,在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中,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形成了一套良好的银行监管制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新加坡的银行监管经验无疑可为我国目前的银行监管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监管强度不断提升,小银行监管负担是否比大银行更重成为业界关注的问题.运用中国115家商业银行2011-2018年数据,通过构建包含监管变量的成本函数,估算了银行平均合规成本的大小,并对小银行的监管负担是否更重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提升监管强度将显著提高银行成本;无论按总资产大小、银行传统类型以及是否上市分类,均发现提升监管强度更加重了小银行负担,稳健性检验也支持这一结论.异质性分析发现,风险不同的小银行其监管负担并无显著差异,但金融创新活跃的东部地区小银行承担了更重的监管负担.因此,建议构建差异化监管机制,降低小银行合规成本,为小银行发展提供公平的监管环境.  相似文献   

8.
陈向阳 《全国商情》2006,(10):93-95
银行监管信息是银行监管当局对银行业实行有效监管的基础,银行监管面临信息约束和信息博弈。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银行监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提出突破银行监管的信息约束和信息博弈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银行业结构发生了两大变化:专业银行体制向全能银行体制转化和国际银行业并购重组加剧。我国从1998年开始,银行也正在经历相应的结构变化。银行业的结构变化使现行的银行业监管制度面临功能型与机构型,监管有效性和监管的国际协调三大挑战。新的银行业监管体制将是在尊重现实与考虑未来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变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我国银行业并表监管是内外有别的,对外资银行的并表监管规定可能与国民待遇原则相悖,而对内资银行并表监管则尚未立法。且主体不明确、监管手段单一,不利于金融竞争力的提高。因此,应当转变监管理念,实施全球并表监管,出台统一的监管办法,并明确并表监管的主体和方式。  相似文献   

11.
银行监管失灵与“制度基础监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银行业频繁的危机和动荡,无情地证实了现行银行监管的失灵。银行监管失灵的主要原因是商业银行内控缺陷。因此,只有克服商业银行内控缺陷才能治理监管失灵,达成有效银行监管。克服商业银行内控缺陷不能依赖商业银行自身只能依靠监管当局,只有监管当局在商业银行内控的建立、健全及持续监测其贯彻执行、保证其切实有效性上下真功夫,才能有效克服商业银行内控缺陷从而达成有效银行监管。若果如此,这便诞生了一个全新的监管概  相似文献   

12.
北洋政府时期中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相对比较完善的银行监管制度。当时,逐渐确立财政部泉币司作为银行监管的主体,创设并普遍推行银行监理官制度,颁行了一系列相关的银行监管法规,特别是制定了一部专门的银行监管法规。其中许多地方对当今我国银行监管制度的完善不无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银监会成立后,新的银行监管机构要履行职责,达到预期的目标,需要明确监管理念和监管目标;完善监管原则;把风险性监管作为监管的主要内容;与人民银行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和协调机制;完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依法监管;充实监管队伍,提高监管水平;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市场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4.
健全的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在银行经营中的作用极其重要。监管当局必须加强对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监管, 监管要点主要包括:股东权利与义务、利益关系人的作用、信息与审计的透明度与披露、董事会的责任、独立董事、经营管理层等。  相似文献   

15.
加入WTO后,中国进一步融入了金融全球化的大潮,面对金融混业经营的世界趋势,面对外资银行的竞争,我国银行的混业经营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国现在的银行监管制度远不适应未来银行的多元化综合业务发展的需求,银行监管制度改革可按照由功能监管替代机构监管,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正规监督与非正视监管相结合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国际银行监管的演进是对危机的不断反思和总结,风险为本的监管确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本文在对此进行概述的基础上,重点就我国银行监管的现状、成效及进一步提高监管有效性所面临的困难进行了探讨,并指出我国银行监管正在经历一场因监管价值观变革所引领的全面变革.  相似文献   

17.
西方经济理论中关于银行监管的理论有功能理论和治理结构理论,这两个理论都是建立在完全的市场经济基础上.我国的银行体系现阶段仍是政府主导型的,这样对我国银行的监管肯定与发达国家不完全一样.基于此,本文从监管目标多元化和腐败理论出发,分析了我国银行业监管目标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我国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日益突出,应将其纳入监管范围。国外发达国家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制度已相当完善,而我国目前尚未建立。急需对《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法》等法律进行修改,明确将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作为立法宗旨和银监会的监管职责加以规定,建立由专门监管机构查处银行消费者权益受损制度和纠纷调处制度,切实保护银行消费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19.
银行稳定的成本与控制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护银行稳定是需要成本的,要在维护稳定的同时尽可能增进社会福利,关键是要寻求银行成本稳定和控制的合理均衡。银行稳定成本包括监管成本、内部控制成本、重组成本和宏观成本等。我国银行业应建立有效的现代银行治理结构,重塑高效的银行监管体制,构建有效的银行重组机制和宏观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以有效地控制银行稳定的成本。  相似文献   

20.
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是一国金融当局调控和管理金融活动的两大手段,二者、在根本目标一致的基础上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金融机构的规范运作和稳健经营是货币政策传导有效的必要前提、沸行监管通过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可以保证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不受意外干扰。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促进银行监管目标的实现。另外,各国不同的监管体制也影响着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