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关于世界遗产地与旅游之间关系的几点辨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杨锐 《旅游学刊》2002,17(6):7-8
有关世界遗产地的一系列问题值得深入思考. 世界遗产地能不能开展旅游?当然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确定的缔约国的责任包括"鉴定、保护、保存、展出和遗传后代"等五项."展出"给谁,当然是"展出"给人类,这就是说遗产不是关起门来进行保护的,而是要与人类见面的,其价值是要为人类所欣赏的."旅游"对遗产地有没有负面影响?毋庸置疑.旅游会带来土壤的压实和侵蚀,会带来水质和大气质量的下降,带来通货膨胀和治安压力等等.但同时旅游又可以(或者说可能)为遗产地带来好处,门票、特许经营费和捐款"可能"为资源的恢复和保护提供资金.游客可能成为一个遗产地的朋友从而为该遗产地带来国际支持.  相似文献   

2.
赵刘 《旅游学刊》2017,(4):78-86
从纯粹客观论角度研究旅游世界可能会遮蔽这一重要概念的研究潜力.文章运用现象学方法,从主观视角出发研究旅游世界的时空维度经由体验而构造的问题,得出以下结论:(1)旅游世界的空间经由旅游者感知意识和旅游客体共同生成,旅游者经由"去远"使得旅游世界上到眼前,其空间呈现为一种感知场域的扩充;(2)旅游世界的时间经由内时间意识流构造而成,呈现为"期待-当下感知-回忆"三重维度的叠加融合,表现为与意识生活相勾连的延展;(3)旅游是一种独特的意向性,是人类在自由的意识状态下朝向世界的方式.旅游世界由旅游者主体和旅游客体相互作用而共同生成.  相似文献   

3.
旅游业是中国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建设旅游强国是中华崛起的重要方面。本文从世界旅游强国的经验分析入手,考察了中国旅游发展的现实基础和机遇与挑战,提出了中国特色世界旅游强国的内涵、目标和战略举措。中国具有超大地域与超多样性自然景观、超长历史与超多样化文化景观、超大人口规模与经济总量、越来越好的社会外向度与人文环境以及逐渐成熟且已进入良性循环状态的旅游业,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现实可行。但也面临巨大挑战,需要政界、业界和学界乃至社会的共同努力:积极借鉴旅游强国经验,完善涉旅法律法规;建设高效有力的旅游业发展机制,加强文旅融合,做强"旅游+",做大"+旅游";坚持产城互动和区域协同;用数字技术手段发展智慧旅游;充分调动海内外有利因素打造大中华旅游品牌;尽快遴选和建设一批世界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和世界旅游城市,确保国家"十四五"旅游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4.
张小军  吴毅 《旅游学刊》2017,(7):119-126
旅游作为人类的普遍行为,在今天的商业化中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却逐渐丧失了其本真.通过思考"旅游"的内涵以及当代商业化旅游业存在的问题,文章区分了人类"天性旅游"和"商业性旅游"两个基本的旅游形态,探讨了"旅游"对于人类学的意义以及旅游人类学的研究旨趣,检讨了以旅游业作为研究对象的局限所在.文章指出人类的天性文化是人类天性旅游的本质内涵,文化自由是天性旅游得以实现的基础,保证文化持有者的主体性,实现游客和东道主的"共主体"地位,是文化自由的条件.同时,商业化和市场化应该服从人类自由情性的发展,而不是让旅游成为商业化的帮凶和牺牲品.  相似文献   

5.
中国“世界遗产”的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世界遗产是“人类智慧和人类杰作的突出样品” ,在新世纪的今天 ,“遗产旅游”作为一种世界现象 ,已成为人类求取与外部世界高度和谐的最有效形式之一 ,成为一种高质量回归自然、回归历史的必须性的社会生活组成部分 ,研究“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的重大论题。本文首次对中国“世界遗产”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综合的把握 ,揭示了遗产地采取可持续旅游发展战略的必然性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分析了发展“遗产旅游”中应正确处理的三大关系 ,提出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并寻求我国世界遗产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旅游学科体系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根据英国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1987)的“三个世界”的划分,外部世界为世界1,人类意识为世界2,客观知识世界为世界3,以这种理论来认识旅游,我们就会发现旅游也被划分为三个世界:旅游世界1,即旅游外部世界也就是旅游现象(或称作旅游活动、旅游实践),也就是人们作为旅游者所进行的一切活动,当然,其具体内容视人们对旅游的定义而定;旅游世界2,即旅游研究团体,也就是说人们主观上对旅游现象的认识,只不过旅游研究团体对其认识更深入、更有代表性而已;旅游研究团体是对旅游进行研究和构建旅游知识的主体。因此这个…  相似文献   

7.
中国“世界遗产”的可持续旅游发展研讨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陶伟 《旅游学刊》2000,15(5):35-41
世界遗产是“人类智慧和人类杰作的突出样品”,在新世纪的今天,“遗产旅游”作为一种世界现象,已成为人类求取与外部世界高度和谐的最有效形式之一,成为一种高质量回归自然、回归历史的必须性的社会生活组成部分,研究“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的重大论题。本文首次对中国“世界遗产”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综合的把握,揭示了遗产地采取可持续旅游发展战略的必然性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分析了发展“遗产旅游”中应正确处理的三大关系,提出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并寻求我国世界遗产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世界旅游业迅速发展,国际间商贸、学术活动日益加强,旅游市场也正趋向于细分化,越来越多的较小规模的专门市场在分割、取代原来的大众市场。专项旅游、家庭旅游和自由选择的组合旅游在旅游市场中将会越来越占据较大比重。而公寓的接待方式将会因更适合满足这部分旅游者的要求而受到青睐。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在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旅游的方式,进行娱乐放松。黄山市作为我国的"国际名片",是世界知名的旅游城市,就需要增强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宣传黄山的绿色生态环境,让国际友人能够了解黄山,从而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来黄山旅游。  相似文献   

10.
文明旅游与旅游文明:提升国际旅游竞争力的软实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使人类社会成为一个即时互动、相互依赖的整体,"时空压缩"和"地球村"是人们对全球化现象最简洁、最形象的概括.与此同时,全球化也使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旅游市场连接成为一个统一的全球性市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旅游业何去何从?最根本的方向是提高中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