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03年9月1日,人总行颁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有关问题的通知》,大幅度降低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在金融机构中乃至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相似文献   

2.
银发[2003]177号文件有关规定:“自2003年8月1日起,邮政储蓄新增存款转存人民银行的部分,按照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利率(目前年利率为1.89%)计息。”而此前邮政储蓄转存款年利率为4.131%,新的转存款利率仅为原转存款利率的45.75%,且低于1年期储蓄存款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海南省邮政储蓄业务发展迅猛,储蓄存款余额已越居全省各金融机构储蓄存款余额的第四位。由于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较高,引发了邮政储蓄存款利差收入的高增长势头,利差收入占整个邮政业务收入的比例也不断增长。本文对邮政储蓄业务基本情况、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大幅下调后,社会各界的反应及邮政储蓄转存款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对策和建议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4.
1.邮政储蓄的主要问题 ①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过高。自1996年以来,人行已十次降息,银行的存贷利差已十分微小,但邮政储蓄转存款计息利率仍保持高水平。今年2月21日之前,为年息4.6008%,比定期一年储蓄利率高2.3508个百分点,比活期储蓄利率高3.6108个百分点,比再贷款最高档次利率3.78%还要高0.8208个百分点,且人民银行对邮政储蓄转存款按季计息……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来,人民银行连续出台了对邮政储蓄转存款的一些改革措施,2003年8月1日对邮政储蓄实行新老存款划段,老的邮政储蓄转存款实行年利率4.131%,新存款年利率为1.89%;2005年9月21日实行邮政储蓄老存款账户余额分5年转出政策。这些措施的出台,使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和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化,邮政储蓄资金的运作模式主要依赖于转存至央行靠央行支付高额利息的格局被打破,对邮政储蓄资金运营、邮政储蓄管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配合邮政管理体制改革,理顺邮政储莆转存款利率关系,提高邮政储蓄机构资金运用能力,建立由暗补转换为财政明补的补偿机制,人民银行新出台了邮政储蓄老转存款(即2003年8月1日前转存人民银行的邮政储蓄存款)分期转出的改革措施,实行新老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政策,老的邮政储莆转仔款执行年利率4.131%,新的执行年利率1.89%。为了解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政策实施情况,近期我们针对四平市邮政储蓄老转存款转出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调整后对县域农村资金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建敏 《济南金融》2004,(10):20-21
邮政储蓄对县域农村资金的分流,一直被认为是县域农村资金紧张的重要原因。为此,人民银行于2003年两次调整了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本文通过调查分析,认为转存款利率调整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对农村储蓄存款市场的占有率。要彻底改变目前农村资金状况,仍需完善各项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8.
邮政储蓄对县域农村资金的分流,一直被认为是县域农村资金紧张的重要原因.为此,人民银行于2003年两次调整了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本文通过调查分析,认为转存款利率调整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对农村储蓄存款市场的占有率.要彻底改变目前农村资金状况,仍需完善各项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9.
邮政储蓄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如转存款利率确定不合理、一些地方的邮政储蓄部门违规经营现象严重、邮政储蓄部门吃利差型的经营模式给县域经济发展和央行货币政策的贯彻实施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监管部门难以对其实施有效的监管等值得注意的矛盾与问题。要解决这些矛盾与问题,除了合理确定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水平、用“三步走”的方式逐步切断邮政储蓄资金与人民银行的联系之外,还要在严禁违规下达存款指标、改革现行的邮政汇兑资金清算体制、强化对邮政储蓄部门的监管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0.
一、邮政储蓄改革受困的几大问题 1.邮政储蓄获利空间不断缩小,部分网点面临生存危机。2003年9月1日,央行对邮政储蓄存款实行划段计息,邮政储蓄为寻求较高资金收益,对超出2003年8月1日人民银行转存款余额部分采用了上存省邮政局的办法,省邮政局按照2.7%的利率按季计付利息,仍低于此前人民银行4.131%的转存款利率1.43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邮政储蓄:尴尬的金融角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聪林 《中国金融》2003,(23):33-35
2003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关于邮政储蓄转存利率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进一步下调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以2003年8月1日为界,8月1日以前转存人民银行的存款按年利率4.131%计息;8月1日以后的新增存款可以转存人民银行,按准备金存款利率1.89%计息,也可以自主运用。中国邮政储蓄体制改革的大幕正徐徐拉开……  相似文献   

12.
央行自2003年8月1日起,对邮政储蓄存款转存款利率进行了政策调整,由原来的4.131%降至1.89%,以抑制邮政储蓄业务的过快增长速度,实际情况是邮政储蓄发展势头逆政策而行,呈现快速增长之势。对此,人民银行要综合制定调控政策,银行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力度,以保证邮政储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03177号)文件精神,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再次下调,并划断新老存款,即:于2003年8月1日起,新增转存款执行新利率1.89%(与半年储蓄利率相同),老转存款利率仍按4.131%执行。该政策出台的背景主要应是:一是邮政储蓄转  相似文献   

14.
论通货膨胀压力下的利率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率政策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中央银行可以灵活运用多种利率政策工具来对付通货膨胀。为了缓解通货膨胀压力,中国人民银行可以选择的利率政策工具主要有:提高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扩大其浮动幅度;提高中央银行利率,包括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和央行票据利率;提高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利率和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数量型政策工具的运用,推动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发行利率上升;调整或调控外币存贷款利率和外币债券利率;实行差别贷款利率,提高加罚息水平,改变贷款计结息办法;改变储蓄存款计息规则。建议取消利息税。  相似文献   

15.
余结伢 《青海金融》2005,(12):35-36
一、邮政储蓄改革的必然趋势 社会经济和邮政储蓄自身的发展促使邮政储蓄改革势在必行。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有成立邮政储蓄银行的呼声和讨论,但由于经济的、技术的或硬件的、软件的因素,邮政储蓄改革未能彻底完成。2003年,邮政储蓄资金改革在全国推行:即自2003年8月1日以后新增的邮政储蓄资金转存到中央银行的转存款,按照金融机构当时在人民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利率即1.89%计息;  相似文献   

16.
我国设立邮储银行的模式选择与步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9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出通知.宣布自8月1日起,邮政储蓄新增存款转存人民银行部分按照金融机构准备金利率(1.89%)计付利息。这意味着自8月1日之后,邮政储蓄新增存款转存人民银行再不能享受原来2.151个百分点(以一年定期存款为例)的巨大利差优惠,而且还将为吸收的定期存  相似文献   

17.
<正> 近年来邮政储蓄业务的发展,令金融行业的人们瞩目。在实际运行和管理中,邮政储蓄业务的运作乃至相关的政策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其具体表现如下。1、对邮政储蓄利率政策上的倾斜,是导致邮政储蓄业务的不规范发展的动力。目前我国中央银行对邮政储蓄业务采取了倾斜的利率政策,从而为邮政部门提供了对外扩张的原动力。邮政储蓄在中央银行转存款的利率为4.347%。 而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备付金存款利率为1.89%,邮政储蓄转存款的利率比金融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今年二月第八次降息后,针对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偏高的问题,通过比较分析,指出邮政储蓄存在的不合理的地方,进而阐述了有失公平竞争所带来的弊端;从打造一个公平竞争的金融环境出发,提出了解决邮政储蓄发展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最近对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有关问题出台新规定:即邮政部门2003年8月1日以前已存入人民银行的邮政储蓄转存款,暂按4.13%的利率计付利息.从当年8月1日起,邮政储蓄新增存款转存人民银行部分,按金融机构准备金存款利率1.89%计付利息;经国家邮政局申请相关部门批准,邮政储蓄机构可以进入银行间市场参与债券买卖,也可与中资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办理大额协议存款.与政策性银行进行业务合作,开展部分中间业务,还可依程序申请成为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承销团成员.人民银行对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有关新规定的实施对株洲市经济、金融及邮政部门原已形成的资金外流、利益驱动和竞争态势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20.
1.邮政储蓄分流资金较多。县及县以下邮政储蓄分流了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资金。目前,与农村信用社吸收资金构成直接竞争的是邮政储蓄。邮政储蓄具有农村信用社所不具备的一些优势:通存通兑、结算便利等。据调查,我省县及县以下邮政储蓄1999年以来存款每年的增幅都在20%以上,虽然2003年人民银行调整了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但2003年仍保持了20%的增长率。2003年全省县及县以下邮政储蓄存款新增量与农村信用社存款新增量之比为0.64:1,这对于县域经济不发达的黑龙江省而言,增大了农村信用社市场筹资的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