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后,外资银行在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对东道国关于外资银行的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泰国在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对银行业监管更加严格,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监管体系,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更是多管齐下,涉及准入、投资、信息披露等各个方面。研究泰国外资银行的发展现状及监管措施,对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的制度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宗良  马晓磊 《银行家》2011,(6):107-109
东南亚主要国家与我国经贸投资往来密切,华人华侨众多,文化背景相似,是我国金融机构海外布局的重点地区,分析比较其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政策,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和重要现实意义。由于东南亚各国经济金融发展极不平衡,各国立法发展程度也不尽相同,相比较来看,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越南等立法较为完善,与我国经贸关系紧密。本文以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和越南作为分析对象,考察、分析其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政策,为我国银行在此  相似文献   

3.
张薇 《金融与市场》2004,(12):21-24,26
在对外资银行外汇业务监管难点全面论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外资银行的业务发展战略,提出了从七个方面强化对外资银行监管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回顾外资银行风险监管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外资银行发展历程和风险监管现状,使用等级全息建模法,从外资银行的主要业务、固有风险、监管过程、政策与法律四个角度对在华外资银行风险进行辨识,筛选出可监管风险,建立起外资银行可监管风险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对外资银行有效监管的政策选择和具体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季恒 《金融论坛》2002,7(2):7-12
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将更多地进入我国,5年后外资银行在华分支机构的地域限制和在华客户服务限制都将被取消.外资银行大规模进入及其经营范围逐步扩大,将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产生越来越显著的影响.因此,当前较为紧迫和重要的任务是尽快完善和加强对进入我国的外资银行的监管.现阶段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存在如下问题:一是缺乏完善的法规;二是监管体制和监管措施滞后;三是缺乏国际协调机制.基于这一现实,本文通过对我国与有关国家外资银行监管的国际比较,就我国外资银行的市场准入、运作和退出等方面,探讨了健全和完善外资银行监管的政策选择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了保证国内银行与外资银行的健康发展、处理好国内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竞争关系,在分析外资银行监管及其必要性的基础上,对我国现有相关外资银行监管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进行了梳理和重新认识;主要从立法目标、立法原则、立法层次、立法内容、立法体系上对我国目前外资银行监管法律进行了问题审视;就提高立法层次和推行统一监管模式,完善市场准入立法和建立市场退出立法,业务运行过程中的立法,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原则,改善风险监控体制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马旭丹 《海南金融》2007,(11):66-69
2007年是我国加入WTO后承诺开放金融市场的第一年,外资银行的生存发展环境出现了新的变化和特点,与中资银行的竞争也愈加激烈,这对我国外资银行监管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我国外资银行的监管现状,从外资银行的市场准入、市场运行和市场退出三个方面探讨了外资银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加入WTO后,我国银行业对外进一步开放,再加上国际上的监管模式逐步走向统一、联合的趋势,这些构成了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的新形势.我国外资银行的监管结构和监管体制存在着不少缺陷,造成了目前外资银行监管的困难和矛盾,限制了监管的监管效率和有效性.本文首先阐明外资银行的相关概念,然后论述外资银行监管的必要性,最后在剖析外资银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论开放经济外资银行监管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入世后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加速过程中,国内面临对中资银行与对外资银行的监管问题。在主体地位的平等与对外资银行监管原则、监管方法的适用等方面,矛盾突出。为此,需要借鉴国际上一些开放经济体对外资银行监管的经验模式,来解决银行业对外开放中外资银行监管问题。在措施上,需要全面地调整、改进国内银行监管原则、监管模式与监管手段,其中重点在于对外资银行监管的完善。从总体上说,需要在基本保障外资银行国民待遇的基础上,坚持审慎监管原则,发展完备的监管技术标准与手段,并促进国际间的监管合作。在中国入世后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加速过程中,国内面临对中资银行与对外资银行的监管问题。在主体地位的平等与对外资银行监管原则、监管方法的适用等方面,矛盾突出。为此,需要借鉴国际上一些开放经济体对外资银行监管的经验模式,来解决银行业对外开放中外资银行监管问题。在措施上,需要全面地调整、改进国内银行监管原则、监管模式与监管手段,其中重点在于对外资银行监管的完善。从总体上说,需要在基本保障外资银行国民待遇的基础上,坚持审慎监管原则,发展完备的监管技术标准与手段,并促进国际间的监管合作。  相似文献   

10.
流动性监管是外资银行审慎监管制度体系顺利运行的前提与基础,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引进外资银行时间较早、经济外向型程度高,对外资银行流动性监管尤为重视,其流动性管理特点比较鲜明,本文通过对比日本、新加坡等主要发达国家对外资银行流动性监管规定,总结归纳了对外资银行监管的四个最新动向,并提出了相关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过程,同时也是银行业监管结构不断变化以适应新的金融环境的过程.随着我国加入WT0,外资银行的数量会有较大增加,经营范围也会逐渐放宽.外资银行监管因此成为对我国金融监管机构的一个新的考验.本文从监管法规、机构、信息、人才和技术等方面论述了重塑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的基础平台、完善外资银行监管的必要性和策略.  相似文献   

12.
戈建国 《金融论坛》2007,12(11):36-43
外资银行是中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于1994年、2001年和2006年先后颁布的三个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及其相应的实施细则,集中体现了中国对WTO承诺的履行和外资银行监管制度的发展,也标志着中国银行业(中国加入WTO过渡期最长的一个行业)从此进入完全开放的时代.2006年12月,中国在入世过渡期结束时采用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在市场开放、履行WTO承诺等各方面有了很大进展.不过中国仍然需要在对外资银行的审慎监管、法人银行导向、国民待遇落实和统一监管等问题上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探讨我国加入WTO以后金融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 ,对我国外资银行监管制度的不足作出了具体分析 ,并且提出了完善我国银行业监管部门在对外资银行监管问题上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现状 加入WTO以来,外资银行在我国发展迅速.截止至2003年11月,在华的外资营业性金融机构达到191家,资产总额逾470亿美元,其中人民币资产超过500亿元.外资银行的进入,一方面为我国经济建设带来了资金、技术和新的经营理念,提高了金融服务业的水平;一方面也对我国金融业的整体稳定和金融业监管的力度及水平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5.
外资银行的进入,给我国金融体系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对我国的金融监管带来了挑战.当前我国对外资银行监管暴露出诸多问题,如何在加快国内银行改革步伐的同时,完善对外资银行有效监管,越来越显示出紧迫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一、市场准入 作为对外资银行进行监管的第一道屏障,市场准入监管是指东道国对允许哪些外资银行进入本国金融市场作出筛选,以保证合适的外国银行进入市场.对本国金融发展策略的顺利实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前 ,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起点较低 ,远不能适应金融服务业进一步开放的需要 ,在这种背景下 ,如何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当前实际 ,在分析我国外资银行监管体系现状和缺陷的基础上 ,提出应当建立包括有效的外资银行内部控制、权威的中央银行监管、独立的社会审计、规范的行业自律和协同的联合跨国监管五个层次的外资银行监管体系 ,并提出了完善各层次监管的措施及方法。  相似文献   

18.
研究银行业对外开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首先对当前中国银行业开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接着,从有效维护金融安全、促进民族金融业的发展等战略高度深入探讨了关于银行业是否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全面开放的内涵、开放后的外资银行的国民待遇、监管机构的审慎监管、外资入股中资银行等重大问题。文章认为,在对外开放进程中,一是要加强对外资银行母国和母行的风险研究;二是要严格外国银行的监管,平衡外国银行分行与外资法人机构的发展;三是要提高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四是合理引导外资银行入股中资银行。  相似文献   

19.
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将更多地进入我国,5年后外资银行在华分支机构的地域限制在华客户服务限制都将被取消。外资银行大规模进入及其经营范围逐步扩大,将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产生越来越显著的影响。因此,当前较为紧迫和重要的任务是尽快完善和加强对进入我国的外资银行的监管。现阶段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存在如下问题:一是缺乏完善的法规;二是监管体制和监管措施滞后;三是缺乏国际协调机制。基于这一现实,本文通过对我国与有关国家外资银行监管的国际比较,就我国外资银行的市场准入、运作和退出等方面,探讨了健全和完善外资银行监管的政策选择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新疆金融》2013,(1):129-133
2012年11月28日,美联储理事丹尼尔·塔鲁诺(Daniel K.Tarullo),在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领袖论坛发表了关于加强外资银行监管的必要性及改进措施的重要演讲。塔鲁诺介绍了美国外资银行经营模式现状以及金融危机后进一步增强外资银行监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认为,外资银行监管标准过低是导致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外资银行应与国内银行机构实施同样的资本和流动性规则方面的监管标准,他提出了加强外资银行监管的新平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