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2016,(5):257-258
当前,我国民事执行机构面临着"执行乱"和"执行难"的双重问题。"执行乱"的问题更多关乎行政机构权力分配和体制,如果能够在法律中明确法院内部各人员的地位,并设置合理的相互制约,"执行乱"的问题是可以在民诉制度和组织方式的层面上解决的。"执行难"则更多的涉及当事人的社会权益而非程序权益,是执行机构整体所具备的执行权限同当事人所拥有的社会权利之间的博弈。现实生活中,民事执行难的问题多数情况下是社会问题而不仅是法律问题。当执行中遇到社会稳定问题与法律问题之间的冲突时,若法律无法给出明确的解答,就会产生无法解决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张立莹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9):293-294
非诉行政执行制度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解决行政机关不具有强制执行权时如何实现其行政决定的问题。但是现阶段该制度在理论、立法和运行中都存在诸多弊端,难以实现其保障人权和保证行政效率的初衷。因此,有必要对非诉行政执行制度进行反思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非诉行政执行制度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解决行政机关不具有强制执行权时如何实现其行政决定的问题。但是现阶段该制度在理论、立法和运行中都存在诸多弊端,难以实现其保障人权和保证行政效率的初衷。因此,有必要对非诉行政执行制度进行反思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民事执行救济是矫正执行程序中存在的违法或不当行为,以维护执行当事人以及案外人合法权益,进而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由于立法的不完善以及司法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现行民事执行救济制度还非常薄弱。本文拟从一般制度设计入手,对完善我国执行救济相关制度提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民事执行实践中,"执行难"、"执行乱"的现象较为突出,但我国民事诉讼法修改时未明确规定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活动的监督权,导致目前法院的民事执行活动尚无来自外部的合法有效的监督。要切实维护当事人和案外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院的司法权威,维护法权权威与司法公正,应当赋予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的监督权。  相似文献   

6.
李世宇  毕虹 《品牌》2011,(Z1):148-149
民事执行和解制度对于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促成当事人之间纠纷的彻底解决、缓解我国当前所面临的执行难问题,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遗憾的是,现行立法的粗疏和浅漏,使其在实践中遭遇到了诸多尴尬和困境。本文旨在正视我国民事执行和解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分析造成现状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其提出完善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本文拟通过对人身强制执行制度的国内外历史变迁的阐述,指出人身作为执行标的的必要性,继而论述我国立法上的不足之处,希望对国内的人身强制执行制度理论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8.
民事执行和解制度对于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促成当事人之间纠纷的彻底解决、缓解我国当前所面临的执行难问题,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遗憾的是,现行立法的粗疏和浅漏,使其在实践中遭遇到了诸多尴尬和困境.本文旨在正视我国民事执行和解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分析造成现状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其提出完善的构想.  相似文献   

9.
行政强制执行制度是世界各国行政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其中以行政强制执行主体的研究为焦点之一。首先对国外行政强制执行主体的规定作一阐述,然后对比了在我国当前国情下人民法院和行政机关分别作为行政强制执行主体存在的优缺点,最后提出了适合我国实际的行政强制执行主体模式,即应建立起以行政机关自行强制执行为主,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为辅的强制执行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正>代位执行,是指被执行人不能清偿债务,但对案外的第三人享有债权的,人民法院可以依申请执行人或被执行人的申请,对该第三人强制执行。我国的民事诉讼法中没有代位执行方面的规定,只是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00条做了原则性规定:“被执行人不能清偿债务,但对第三人享有到期债权的,人民法院可依申请执行人的申请,通知该第三人向申请执行人履行债务。该第三人对债  相似文献   

11.
刘双舟 《中国拍卖》2012,(10):33-33
笔者认为司法拍卖有其特殊性,纯网络形式并非司法拍卖的最佳模式。 宁波两法院的做法看违司法解释的基本精神 《民事诉讼法》第223条规定首次正式确立了人民法院在民事执行中的强制拍卖权。但是由于当时我国的拍卖业刚刚起步.也没有明确的法律对拍卖活动予以规范,因此在1998年之前,司法强制执行中被执行财产变现仍然延续传统的协商变...  相似文献   

12.
行政强制执行难问题是当今我国存在的突出问题,其不仅关乎政府的公信力,更是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如何解决行政强制执行难问题是个长期的讨论命题,本文中,笔者将从执行主体、执行方式、执行对象三个角度入手探讨行政强制执行难现状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商》2015,(5)
我国新《民事诉讼法》不仅专章规定了调解制度,而且增加了对"先行调解"的专条规定,然而,这条原则性规定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本文在辨析我国先行调解制度与国外立法例中强制调解规定异同的基础上,提出借鉴国外先进立法制度从而完善我国诉讼程序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朱凯  翁金南  柯晓娟 《商》2013,(13):249-250,234
我国现有制度造成了民事案件逐年增多,案件类型错综复杂,而相对于当事人之外的案外人合法权益也被侵害。2007年我国《民事上诉讼法》的修订,主要致力于解决"执行难"和"申诉难"的问题,对执行程序以及审判监督程序进行了一定的完善。法律的完善确立了我国案外人申请再审具有中国特色,对保障案外人的合法权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我国案外人申请再审制度规定的理解,并与国外案外人救济制度进行比较,对我国案外人救济制度的完善提出适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叶伟为 《中国市场》2008,(31):27-2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民事纠纷案件大量增加,在人民法院民事执行过程中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加重了执行案件的"质量"和"执限"这对矛盾。"债权凭证"制度就是其中的一例,它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且还有效地解决了案件执行过程中质量和期限的冲突,大大提高了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6.
石佳宁 《商》2014,(31):188-188
在社会主义法治不断健全的今天,法律法规更多的被应用到实践中。建立有效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责任制度可以正其权,究其责,对于监督不力或造成监督错误的案件可以追究其责任,能够真正做到公平公正,严格执法。但是我国民事执行检察监督责任制度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通过深入研究分析,探寻现存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商》2015,(36)
民事诉讼证明标准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课题。确立科学、公平、合理的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理论及法律制度对完善我国民事证据制度极为重要,对民事诉讼也意义重大。本文从民事证据的基本理论入手,分析了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现状和不足,最后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国外优秀理论,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民事证据证明标准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茂 《商》2014,(13):150-150
伴随雾霾、水污染等环境问题愈演愈烈的情形,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逐渐成为我国环境法学领域研究的新热点课题,而构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核心问题是确定起诉主体。2012年通过的新《民事诉讼法》第55条将公益诉讼正式纳入到诉讼程序中,并规定了原告主体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社会团体”。2014年第四次刚审议通过的新《环境保护法》,将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资格限定为“在设区的市一级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但是相比国外的立法支持和实践,我国现行民事公益诉讼立法本身还有诸多问题。本文拟研究民事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借鉴国外相关做法,分析我国在当前立法上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完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于民事司法诉求的要求不断提高,在执行领域出现的执行难、执行乱这两个老大难问题日益演变成我国当前社会矛盾集中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社会各界均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解决对策。民事执行程序中引入检察监督也是当前众多学者和实务界比较赞同的一个措施,本文试从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权的概念作一番解析,主要是对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内涵与外延做一些探讨和界定。  相似文献   

20.
沈长月  刘虹 《现代商业》2011,(15):273-274
强制执行是有国家权力参与的,对债权人利益保护的最后一道程序。执行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地位是不平等的。针对于我国当前的执行难问题,分析强制执行中各种利益关系的冲突与权衡,发展高效、文明、科学的执行程序。保护执行中各个权利(力)义务关系中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