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4 毫秒
1.
邱瑛 《特区经济》2011,(9):158-160
生态旅游业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旅游行业的实践,兼顾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是西藏旅游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一个很好的结合点。西藏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具备发展生态旅游业的优势条件。但是由于历史、地理区位等原因,还有许多障碍因素制约着西藏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应有针对性地从规划、资金、市场、人才等方面入手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建设对延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不仅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同时更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面对延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必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提高生态保护意识;确立环保目标,对旅游资源进行综合保护治理;确立循环经济理念,转变旅游经济增长方式,走出一条适合地区发展特点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旅游资源丰富,独具特色,在全国具有明显优势。近几年内蒙古旅游业发展迅速,内蒙古的草原、沙漠、边境、民族风情、文化遗迹等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都体现了生态旅游的特征,内蒙古已经呈现出成为我国生态旅游的重要基地的趋势,内蒙古发展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对内蒙古民族经济的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祝思华  张佳 《老区建设》2008,(10):36-39
随着生态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以走向保护区、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将在全球兴起,那么我国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如何呢?本文从生态旅游的提出和内涵着手,分析了生态旅游业与传统大众旅游业的区别,根据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对我国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思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张慧 《魅力中国》2009,(24):32-33
近年来,改革开放的政策和高速发展的经济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国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由此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我国旅游业资源破坏、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使旅游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文章主要分析了旅游与环境的关系、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旨在为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决策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6.
莫亚波  姜磊  刘宇 《北方经济》2010,(21):38-39
内蒙古旅游资源丰富,独具特色,近几年旅游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且大有可能成为我国新世纪生态旅游的重要基地.但从发展阶段看,内蒙古旅游业正处在初级阶段,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低碳旅游.  相似文献   

7.
循环经济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协调与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型旅游业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从发展循环型旅游业的理论基础入手,论证了发展循环型旅游业是甘肃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认为可通过以下途径发展循环型旅游业:依据减量化原则,建立节约型旅游社会;依据再利用原则,延长旅游景区的使用寿命;依据再循环原则,构建生态旅游模式。同时,可通过政策支持、经济制裁和法律支持来为循环型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毛笑文 《开发研究》2004,(5):68-69,11
甘肃旅游资源丰富,发展生态旅游不仅具有雄厚的基础,而且也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的阐述,着重分析了甘肃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并从转变思想观念、强化生态意识、确定开发重点、拓宽投资渠道和产品包装营销等方面对如何发展生态旅游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正> 旅游业持续快速的发展使得旅游业的发展与旅游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的矛盾日益突出,旅游业成为最有必要,也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行业之一。生态旅游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短短的十几年里,世界生态旅游发展迅猛。据世界旅游组织估计,目前生态旅游收入已占世界旅游业总收入的15%-20%。与此同时,学术界对生态旅游的研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一直进行积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我国生态旅游消费发展障碍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维忠 《南方经济》2003,(11):50-52
旅游消费生态化是实现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中国生态旅游消费发展水平低,发展速度慢,其主要制约因素包括国民收入因素、休假制度因素、生态意识和对旅游消费的认知因素、生态旅游消费品供给因素、政府对旅游消费功能的偏好因素等。要大力推进中国生态旅游消费发展,当务之急是调整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建立有效的生态化旅游消费与生产的激励机制,尽快全面落实带薪休假以及加强对公民的生态意识与生态旅游消费教育。  相似文献   

11.
循环经济是21世纪经济的亮点,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的经济运行模式,本质上属于生态经济。现代旅游从产业功能上看,由以经济功能为主的阶段进入到了注重生活质量的新阶段。而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理论的生态旅游正应合了这一转变,成为21世纪旅游业发展的主导模式。深入探讨循环经济与生态旅游的联系,这对生态旅游的发展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旅游业既是当今世界发展强劲的综合性“朝阳”产业,在第三产业中居龙头地位,又是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之一,也是两个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点,我县旅游资源丰富,虽起步较晚,但经近几年的发展建设,已初具规模,为新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推进我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扬长避短,必须以开发生态旅游为发展定位,营造文明开放的社会大环境,走出一条事半功倍的旅游开发之路。  相似文献   

13.
吴晓芹 《特区经济》2005,(10):184-185
西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因为西北地区发展生态旅游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市场前景。进入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1993年以来,全国旅游业发展迅猛,旅游市场走俏。国际市场稳步扩大,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由1986年的世界第20位,上升到1997年的第9位,接待人数  相似文献   

14.
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项目,被看作是传统大众旅游的替代品,是旅游业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代表着未来旅游业发展方向,研究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5.
论生态旅游业与生态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态旅游业作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生态城市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生态旅游的内涵、特点及生态城市与生态城市建设的概括介绍,阐述了生态旅游业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并以此指出生态旅游业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备受青睐,成了人们外出旅游的选择之一,并且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这种纯天然的旅游方式。但是,由于我国生态旅游起步晚,与生态旅游相关的技术欠缺、保护生态环境理念的缺失以及与之相关的专业人才的缺乏,使得我国的生态旅游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问题不断,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还阻碍了旅游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旅游业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的重要经济产业部门乃至经济支柱产业的今天,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理想的形式,已在我国取得了一些进展,并成为许多地方和部门规划中不可缺少的项目。开发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形式,将经济效益、生态保护和社会效益三者结合起来,对于避免急功近利的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珠三角地区为例,研究了该地区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赵帅 《魅力中国》2010,(33):210-210
乡村生态旅游正在被越来越多旅游者青睐,已成为旅游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河南省乡村生态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提升河南乡村旅游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时代生态旅游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生态旅游应时代发展之需,践行生态文明背景下旅游业发展方向。在辨析生态文明和生态旅游内涵基础上探讨二者的关系,结合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生态文明对生态旅游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渌 《黑河学刊》2010,(6):9-10,12
生态旅游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提醒人们应将生态伦理思想融于发展生态旅游的思考中,呼唤旅游决策者与经营者应树立生态旅游伦理观念,以此指导其行为,从而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