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代微 《现代商业》2011,(31):38-41
"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句红遍大江南北的广告语形容的是娃哈哈第一款产品"娃哈哈营养口服液",就是靠着这款口服液,娃哈哈这个品牌开始被人们熟知。也是靠着这款产品,娃哈哈在创业的第三个年头产值就已突破亿元大关,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  相似文献   

2.
品牌定位是市场定位的核心,在品牌经营和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针对娃哈哈旗下的启力品牌在品牌建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做了深入分析,提出了重塑娃哈哈"启力"品牌的相关措施,以期为娃哈哈"启力"品牌成功运营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3.
企业     
<正>娃哈哈多元化:九年后再"饮酒"中国饮料行业的巨头娃哈哈11月5日在北京宣布正式进军白酒行业。娃哈哈方面表示,其在茅台镇选择前身是汪家烧坊的金酱酒业合作,产品品牌名称叫"领酱国酒"。2004年左右,娃哈哈就曾与华泽集团旗下的金六福深度洽谈过合作,就是想依靠娃哈哈强大的渠道网络销售白酒,但其后双方均发现饮料的渠道和白酒的渠道存在较大的差异,此事无果而终。如今,在白酒业整体低迷  相似文献   

4.
娃哈哈是中国人最熟悉的饮料品牌,宗庆后则是娃哈哈员工眼中敦厚的家长。但在此次争端之中,宗庆后带领的娃哈哈王国将其为外人陌生的一面呈现了出来7月2日,清晨8点,宗庆后端坐办公室,召开一次娃哈哈经销商会议。此次抵杭的经销商主要为了一场"伟大的战斗"而来,地区分布得并不均匀,但这位娃哈哈集团公司董事长按照惯例首先从他们这里了解各地的销售状况。11点,销售会议结束,宗庆后马上赶往杭州市郊"第一世界"酒店。娃哈哈集团将  相似文献   

5.
公司     
《信息与经营》2013,(12):32-33
娃哈哈商业地产"农村包围城市"在商业地产逐渐成为投资商眼中的新宠时,娃哈哈终究还是没能抵挡住商业地产的诱惑。11月12日,媒体报道,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的第一个商业地产项目娃哈哈宜昌购物广场正式动工,董事长宗庆后出席了该项目新闻发布会,并宣布正式动工。  相似文献   

6.
事件     
《光彩》2008,(9):2-2
娃哈哈商标终审判归娃哈哈杭州中级人民法院已经驳回达能方面要求撤销杭州仲裁委员会于2007年12月就"娃哈哈"商标转让协议所作裁决的申请。这意味着杭州仲裁委员会终审  相似文献   

7.
娃哈哈的诞生、发展、壮大被称为一部"从零到二十亿的传奇史"。仅仅历经十年时间,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长为中国最大的民族食品工业。成功的背后是独特的营销意识及市场策划立了大功。国际意识,本土操作。娃哈哈的自诞生起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企业。立足中华大地,一切从消费者需求出发,开发真正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然后潜心研究不同地域的人文、地理、消费心理,使娃哈哈真正成为大众认可、人人喜爱的"中国名牌"——娃哈哈人称这种具有针对性的策略为"细分市场策略"。细分目标市场使  相似文献   

8.
《财经界》1997,(8)
娃哈哈的诞生、发展、壮大被称为一部"从零到二十亿的传奇史"。仅仅历经十年时间,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长为中国最大的民族食品工业。成功的背后是独特的营销意识及市场策划立了大功。国际意识,本土操作。娃哈哈的自诞生起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企业。立足中华大地,一切从消费者需求出发,开发真正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然后潜心研究不同地域的人文、地理、消费心理,使娃哈哈真正成为大众认可、人人喜爱的"中国名牌"——娃哈哈人称这种具有针对性的策略为"细分市场策略"。细分目标市场使  相似文献   

9.
声音     
<正>宗庆后:多元化发展大中小城市齐头并进知名饮料品牌娃哈哈正大举进军商业地产与零售行业。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曾透露:在3-5年内,娃哈哈计划建设100个购物中心。在近日举办的第十届中国商业地产行业发展论坛上,娃哈哈首次详细披露了其商业地产战略。宗庆后在书面发言中表示:娃哈哈近几年进行多元化发展,主要看需求、能力与机会。娃哈哈选择商业零售作为多元化经营的第一步,因为商业地产会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娃哈哈可以在一些新生市场找到合适的发展机遇,大中小城市齐头并进。"当前商业零售业挤压利润的情况比较严重,在很多地方,特别是大  相似文献   

10.
饮料市场历来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白热化竞争态势。娃哈哈却能在这场"群雄混战"中,独领风骚,从一个无人知晓的小企业成长为中国最大的食品饮料生产企业。娃哈哈的成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其发展之路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11.
一、面对国际强手,推出"非常可乐" 浙江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经过12年的艰苦创业,获得了超常规的发展.1998年,其饮料总产量达93万吨,居全国同行业之首,年实现利税7.25亿元,利税总额已连续4年位居全国食品行业第一.其注册商标"娃哈哈"被国家工商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早在1997年,经过公司决策层的再三研究,原以生产乳酸饮料、纯净水、营养八宝粥三大类产品为主的娃哈哈公司决定生产碳酸类可乐饮料.此举可谓平地激起三尺浪.  相似文献   

12.
湘青 《国际市场》2002,(6):51-51
简单明了 所谓简单明了,就是指品牌的名称应该简洁明快,做到好读、好听、好认、好记.比如说中国的"娃哈哈"就很典型.首先,作为一种儿童营养饮料,"娃哈哈"三个字中的元音"a",是小孩子最早最易发的音,极易模仿,且发音响亮,音韵和谐,可谓"好读、好听";其次,"娃哈哈"来源于一首新疆民歌,此前早已唱遍大江南北,把这样一首广为流传的民族歌曲与产品品牌联系起来,收到了"好认、好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厉春雷  罗建幸 《品牌》2006,(11):43-46
<正>非常咖啡可乐,这个"虎口夺食"的时尚饮料,被视为娃哈哈城市攻坚战中最有分量的、标志性的产品。它成绩斐然,但也因种种变数前景难料,甚至可能只是娃哈哈走向"全方位饮料公司"路上的一个阶段性、策略性产品。  相似文献   

14.
<正> 前几年在国内很是火爆的娃哈哈,由于准确地抓住了当前许多家庭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的厌食状况和父母希望孩子吃得好的心理,将产品定位在孩子"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获得了巨大成功。过了几年,娃哈哈公司矛头一转,又打出了"喝了娃哈哈,小孩子香,老人也香",此举值得商榷。照此发展下去,将来还会说男人香,女人香,准喝了吃饭都是香。优点太多就等于没有优  相似文献   

15.
《品牌》2006,(1):29-30
<正> 看到娃哈哈"营养快线"的案例,作为从企业里出来的我,有着很深的认同感。在竞争激烈的饮料市场上获取如此好的业绩确实不容易。不过,看完案例我有种感觉,娃哈哈"营养快线"的胜利,与其说"精细营销"的胜利,不如说  相似文献   

16.
吴觊 《中国市场》2007,(46):52-53
<正>康师傅成为中国内地瓶装水的新龙头老大,依靠的是与娃哈哈、农夫山泉不同的"巧取"与"豪夺"。2007年中国瓶装水市场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出道才3年的康师傅矿物质水的销量一举超过了行业老大娃哈哈,越上龙头宝  相似文献   

17.
再强势的企业家,实际上仍然身在一个完整的商业生态环境之中两个多月以来,邮箱里连续收到娃哈哈的14封邮件,其中一封,是发稿前娃哈哈发出的万字文,文中正告达能的范易谋说:"早点死了你这颗罪恶的心吧。"  相似文献   

18.
《商场现代化》2013,(3):30-33,1
宗庆后及其家族继2010年后再次上位,得益于娃哈哈的持续发展。预计娃哈哈今年的净利润将达100亿元,平均每三天1个亿。他是冒险家,是孤独的帝王和乐天的长者。当乐百氏、健力宝、旭日升的昔日繁华全化作一声叹息,唯有娃哈哈25年如一日,终成饮料帝国。一个人要卖多少瓶水才能成为首富?宗庆后早上7点前到公司,晚上11点半回家,三顿饭都吃公司食堂,每天只花100多块钱。高尔夫等一概不玩,唯有烟、茶两嗜好。"我的幸福感不如娃哈哈的员工。"宗庆后曾说。  相似文献   

19.
<正>格瓦斯大战的由来【格瓦斯,你喝过吗?】最近,格瓦斯"发酵"引发饮料界又一场大战:今年,哇哈哈将"格瓦斯"引入南方,使秋林"格瓦斯"这个盘踞在东北的历史品牌情难以堪,近期更是叫板娃哈哈,引发"正宗"大战。网友大呼:前有加多宝和王老吉,后有秋林和娃哈哈,莫非饮料商都喜欢争做饮品战斗中的"战斗机"?  相似文献   

20.
《商》2015,(8)
"达娃之争"被称为改革开放30年来影响最大的国际商战,是娃哈哈和达能长期博弈的一场经典商战案例。双方经历了29场诉讼,从双方企业的掌门人,到中法两国元首都参与到这场商战中。最终,这场纷争以娃哈哈的29场诉讼胜利告终。本文将运用博弈论的知识,从合作博弈的角度来看企业双方合作的共赢;从非合作博弈的角度,来解析娃哈哈和达能长期诉讼中的重复博弈较量,从而综合剖析"达娃之争"背后的博弈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