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嘉确实是曹操的一位得力谋士,他跟随曹操征战十一年,决策犹如刘邦的陈平,在征讨袁绍的过程中屡出佳谋,皆建大功。除了前面提到的“隔岸观火”之计外,他在追击袁氏兄弟的余部过程中,再次显示出他决策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运谋。话说曹操攻下冀州之后,杀了袁谭,取了南皮,就令李典和乐进分兵进攻并州的高干,自己则带兵攻打袁尚、袁熙二兄弟。袁氏二兄弟弃幽州,逃往辽西投乌桓去了。曹操召集文武,商议进击乌桓。曹洪认为袁尚、袁熙兵败将亡,势力穷尽,远跑沙漠,我们再引兵追击,假如刘备和刘表乘机袭取许都,那就不好办了,…  相似文献   

2.
《三国演义》第三十四‘战官渡本初败绩,劫乌巢孟德烧粮’以曹操的获胜而告结束,在这当中,荀或的书信十分关键。汉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卒,曹操和袁绍各领兵对峙于官渡,号称拥兵70万的袁绍在军事上占据着明显优势。战斗初期,袁绍也占了不少便宜,后双方进入拉锯式的相持阶段。曹操慢慢地感到军力疲乏,粮草也供应不上,有意放弃官渡通回许昌,但又怕袁绍乘机追击,犹豫不决,于是写信向留守许昌的荀征求意见。荀收到信后,立即给曹操回信,坚决反对从官渡撤退。他在信中分析道:袁绍倾其全力与我们决一胜负,我方以弱档强,如果我们不…  相似文献   

3.
曹操认为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不是一位称职的经理人。可袁绍自己并不这么看。  相似文献   

4.
古代兵法三十六计之“隔岸观火”的意思是“坐山观虎斗”,让敌方自相残杀,时机一到,我方即坐收渔利。东汉末年,曹操出兵攻打袁尚、袁熙兄弟,二袁只得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曹操下令班师,转回许昌,“隔岸观火”。结果,公孙康割下二袁首级,派人送到曹营。  相似文献   

5.
古代兵法三十六计之“隔岸观火”的意思是“坐山观虎斗”,让敌方自相残杀,时机一到,我方即坐收渔利。东汉末年,曹操出兵攻打袁尚、袁熙兄弟,二袁只得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曹操下令班师,转回许昌,“隔岸观火”。结果,公孙康割下二袁首级,派人送到曹营。  相似文献   

6.
袁绍自率领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失败后,就屯军于河内。但苦于缺少军粮,多亏冀州太守韩馥接济,谋士们便劝袁绍乘乱占据冀州。逢纪设下一策:可同公孙瓒暗地里联合进兵攻取冀州,得胜后平分土地;先使公孙瓒发兵,韩馥一定会请表绍进州防御,我们就可从中取事,拿下冀州,易如反掌。袁绍大喜,依计而行。果然,公孙瓒同意发兵,无谋之辈韩馥不顾忠义之士的反对,忙请袁绍率军入城以拒公孙瓒,结果弓1狼入室。袁绍进入冀州,只封韩馥为空头将军,却令自己的一班谋士田丰等分别掌管州内府事,实夺了冀州,后悔无奈的韩馥只好投奔他乡去了。公…  相似文献   

7.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烽火连天,就连远离中原的东北大地也不能幸免。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赢得官渡之战,老对手袁绍从此一蹶不振,两年后身亡。袁绍虽死,但势力犹存:袁绍长子袁谭占据青州,二子袁熙占据幽州,外甥高干占据并州,幼子  相似文献   

8.
说三国谋略话专利经营连载之八说起“十面埋伏”就个能不提到这种战术的最早战例,即韩信在楚汉之争中的垓下之战。他以数十万大兵,布下十面埋伏,一举围歼了项羽的主力,“十面埋伏”由此而闻名。说到三国,其中也有一个“十面埋伏”。那是在第三十一回“曹操仓亭破本初,玄德荆州依刘表”中,曹操挟官渡之战的胜利士气,追击溃败的袁绍。袁绍亦不服输,又聚集幽、并、青、翼四州兵马,在仓亭下寨,与操决战。初战之后,为了更快地消灭袁军,曹操的谋士程昱献十面埋伏之计。曹操采用其计,派夏侯、张辽、李典、乐进、夏侯渊、曹洪、张、徐…  相似文献   

9.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曹操1万兵马大破袁绍10万精兵,由此统一了中国北部,实力迅速发展壮大。事隔8年,曹操鼎盛时期,在湖北赤壁.30万大军被孙刘5万联兵打得大败而归.从华容道狼狈逃回.失去了结束后汉动乱统一中国的良机,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无独有偶。历史上另一位强人项羽,也有类似的经历。公元前205年彭城之战,  相似文献   

10.
《三国演义》中的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描写了孔明智激周瑜,促使孙权下定了联合刘备抗击曹操的决心,从而为赤壁大战的统一战线奠定了基础。这一回的背景是刘备从新野撤离之后,虽然先挫了曹军的锐气,但苦于兵员太少,难以同号称百万雄兵的曹操对抗。在曹操欲乘此机会扫平江南而统一天下的情形下,刘备只有联合东吴的孙权,才能有转胜的机会。而同时受到曹操威协的机会。而同时受到曹操威协的孙权,亦面临着投降还是抵抗的选择。所以,刘、孙两家是有结盟基础的,关键在于促使孙权下决心联刘抗曹。为此,孔明借东…  相似文献   

11.
约等于曹操     
大卫 《走向世界》2010,(25):85-85
有一脑筋急转弯:古代中国跑得最快的人是谁?答曰:曹操。因为“说曹操曹操就到”。其实,和同时代的人相比,曹操确是跑得最快的人。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比袁绍快:杀杨修、诛孔融,他的目光比刀还快:当然,赤壁之战惨败,他跑得也比兔子还快。窃以为,这个跑得最快的人,其实也是一个优秀的体操运动员,倘参加奥运会,当无人能出其右。  相似文献   

12.
陈登在三国中并不是什么主要人物,但在演义的第十九回中,他暗联曹操,以诈取胜,凭其三寸不烂之舌,接连施用诈术,为曹操据杀吕布建立了大功.后被封为议波将军。故事是说曹操又联合刘备来打目布,就在此时,早已打入吕布内部的陈登,巧施三娼,把有匹夫之勇的吕布搞得狼狈不堪,连失三城。首先,陈登智说吕布,清除目布的;心腹耳目。因曹兵进军肖关,目布欲同陈登前往救应,留陈登父亲陈硅守卫徐州。陈氏父子商议乘此机会将徐州献给曹操,但又恐吕布妻小在此,心腹耳目太多,难以下手。陈登设计劝吕布早思退路,将钱粮,妻小送往下那,…  相似文献   

13.
所塘“两虎相争”是曹操的谋士苟所谋献的一个计谋。那是(三国演义)的第十四回“曹孟德移驾幸许都,吕奉先乘夜袭徐郡”,占据徐州的刘备收留了被曹操击败的吕市,并让其屯兵于附近的小沛。此情,早有探报报知曹操,曹柱认为其乃心腹之大患,忙集文武,共商对策,这才有谋土苟所拜的这条两虎争食之计。其让曹操奏请皇帝授刘备以徐州牧,造此诏命的同时再附一封赛信,叫刘备杀掉自布。事成则刘备中一帮手;事不成,吕布也会同刘备厮杀。此乃投之以小利,使前蚌相争,坐收渔人之利。然而刘备却未上钩,反而以诚相待地将曹操的富信让目布看了…  相似文献   

14.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有重视人才的传统和习惯,流传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动人佳话。萧何月下追韩信、曹操大度送关羽,就是其中的两个典型事例。韩信先前在项羽军中服役,虽多次献计于项羽,但却从未引起重视。在此情况下,他便毅然弃项羽而去,听张良之荐转投刘邦麾下。刘邦因对韩信缺乏了解,起初只委任他一个很不起眼的职务。对此,韩信心有不悦,随之又趁夜离走。刘邦的主要谋臣萧何得悉韩信来而复去,大吃一惊,于是急匆匆追将出去,导演出了一场千古传颂的活剧。后来,韩信拜将,为刘邦夺得天下立下汗马功劳。关羽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矢…  相似文献   

15.
东汉末年,山河动荡,刘汉王朝气数将尽。内有十常侍颠倒黑白,祸乱朝纲:外有张氏兄弟高呼“苍天当死,黄天当立”的口号,掀起浩大的农民起义。一时间狼烟四起,战火熊熊,刘家的朝廷宛如大厦将倾,岌岌可危……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就在这时间,曹操、公孙瓒、袁术、袁绍、吕布、刘各、孙策、关羽、张飞、诸葛亮等各路豪杰不断涌现,从群雄逐鹿到赤壁之战,从魏蜀吴三国鼎立到三分归一统,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大幕缓缓拉开……  相似文献   

16.
伍子胥原本楚人,世代为楚高官。因受小人构陷,其父兄为楚平王所杀。伍子胥先逃亡至郑,后又投靠于吴。见吴国公子光素有大志,便献计助他夺得王位,即吴王阖间。  相似文献   

17.
高翔 《老区建设》2012,(2):47-48
古往今来,对曹操的溢美之词不少,非议却更多。这种状况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家所熟知的《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被罗贯中用艺术手法进行了再创造,这与历史上真实的曹操有很大差距。曹操文学形象的嬗变使曹操从历史名人演变成为不朽的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18.
廖强 《中国西部》2011,(10):122-123
一代枭雄曹操说:“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曹操这句话说的是人终有一死,人不能贪念太多,否则一切都是枉然。  相似文献   

19.
聪明才智相差三十里郭文卿聪明才智怎么可以用长接单位“里”来衡量呢’?可以的。诺看:话说一次曹操途经曹娥碑下,看见碑后有八个篆宇:“8绢幼妇外孙貌臼”。曹操问身旁的杨修:“你懂这是什么意后吗?”杨修回答:“懂。”曹操说“你先不忙解释,待我想一想。’走了...  相似文献   

20.
王应天 《发展》2008,(12):18-18
甘肃省平凉市政协今年把为全市新农村建设服务作为履行职能的重点,专门组织政协委员对新农村建设进行考察、调研,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积极献计出力,为全市新农村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结合这次督查,建议在今后的新农村建设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