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微 《秘书工作》2007,(11):18-20
所谓"和谐"就是指协调、和顺、融洽、无矛盾冲突、无相互抵触.和谐社会就是指社会的各个群体能够实现良性的互动,整个社会表现出一种有序的状态,实现安全的运行和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总书记于2006年即将到来之际,发出了"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号召.作为大学校园,应该实施和谐教育,创建和谐校园,搭设共建和谐社会的平台.何谓和谐教育?和谐教育并非是"你好我好"式的一团和气,也不是个性被压抑、矛盾被掩盖、问题被搁置的"稳定局面",而是指学校协调、均衡、有序发展的态势.学校是由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辅人员组成的按照一定规范相互联系的一种特殊社会组织.学校教育的和谐主要是指校园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储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主要表现为促进校园和谐的管理,促进教师的和谐发展,以此搭设共建和谐社会的平台.  相似文献   

3.
于志军 《河北企业》2007,(12):74-75
和谐,指事物发展处于协调、均衡、有序的状态。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社会各要素处于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全体人民处于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状态。从整个社会系统层面来看.这种“和谐”不仅体现为社会系统内部诸种基本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和要素之间关系的和谐,还体现为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和谐,体现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和谐,又体现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只要系统内部诸要素协调有序,系统就会运行平稳,所谓和谐社会就是社会各子系统均处于有序状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作了阐述,即注重激发社会活力,协调社会利益,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稳定,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从会计学角度出发,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是  相似文献   

5.
一、浅析和谐社会与能源立法 1.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是更加符合民意、更加具有现实针对性、更加值得我们追求的目标.然而,和谐社会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之奋斗.然而能源是当今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必须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使社会既和谐又繁荣,达到双赢共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实现社会和谐,要求整个社会系统的各部分、各要素都处于协调有序的状态。企业作为党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企业领导、企业员工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和谐企业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王博 《活力》2009,(10)
建设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倡导建设关爱型校园,充分体现了和谐校园建设的基本要义,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理念.通过构建关爱型校园,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学校协调、均衡、有序地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丛雁 《企业导报》2012,(1):135-136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它要求社会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和各类社会组织都要处于协调有序的和谐状态。企业是社会系统的"基本细胞",更是社会经济的组成细胞,担负着为国家和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提供物质精神产品的重任,对促进社会和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构建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础和支撑。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社会转型、体制转轨时期,加强制度建设和创新,健全制度支撑体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一、制度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依靠法律制度调节社会利益冲突的社会。因此,把和谐社会的构建纳入制度化轨道是必然的要求。“和谐”是一种组织精良、内外协调、配合默契、上下有序的状态。这种平衡需要制度的支撑来实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从相对平衡走上更高层面平衡的过程。这说明,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正视制度的更新,而更新过程需要有同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0.
所谓和谐社会,是指社会内人与人、人与社会环境、人与社会等诸多要素处于协调稳定、相互依存、健康发展的状态.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实现高校内部的和谐,才能构成高校外部的和谐和整个社会的和谐.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统一思想、鼓舞人心、凝聚力量、动员群众的强有力工具,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强调构建和谐社会时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审计工作是对人们从事经济工作的行为进行监督的工作。主持公道、坚持正义、查处腐败、打击不法,这是审计工作的基本职责。因此,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能够起到调整利益、协调关系、促进发展的重要作用。可以肯定地说,任何一级党委政府只要高度重视审计工作,就能够在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大显身手。社会要达到协调、和谐的状态,社会的管理控制体系就必须符…  相似文献   

12.
葛少禹 《活力》2011,(5):32-32
一、浅析和谐社会与能源立法 1.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是更加符合民意、更加具有现实针对性、更加值得我们追求的目标。然而.和谐社会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之奋斗。然而能源是当今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必须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使社会既和谐又繁荣,达到双赢共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实现社会和谐,要求整个社会系统的各部分、各要素都处于协调有序的状态。企业作为党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什么是和谐企业?企业在处理内部关系、内外关系时要体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是要把企业建设成为"循环发展,遵章守法,诚信至上,共赢协作,关爱员工"的企业。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破坏自然环境,不是和谐;员工住房、福利不落实,上访频繁,  相似文献   

14.
<正>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和谐社会即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它要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人的素质的提高、人际关系的升华和天人关系的和谐。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新  相似文献   

15.
张利 《现代企业》2006,(12):49-4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是一个“大社会”的概念。他涵盖了经济、政治、化、社会、党建、环境等各个领域和方面。企业是社会组成的单元,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基础,劳动关系协调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构成和谐社会的细胞。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锲而不舍的下大气力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实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6.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性及其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意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的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司其职、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得其所和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健全的社会,是稳定有序的社会.  相似文献   

17.
一、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特征 从社会学意义上理解和谐,是指社会发展的一种良性状态,一个理想的目标,它包含着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阐述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为实现中国梦而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政治理念,对于企业来说,如何树立新的和谐思维、协调处理好各方关系,就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动力之源。  相似文献   

19.
正确处理好个人、企业、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构建一个真正的和谐企业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广大职工群众的共同愿望,越来越多"和谐企业"的实现会带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一、"和谐企业"概述 和谐企业即指构成企业系统中的各部分和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平衡发展状态.其核心是通过促进企业内外"和谐",达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最终实现企业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共建共享劳资和谐——一个建构主义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障。因此,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不仅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也是促进企业协调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