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功能观角度看,美国的住房金融体系以动员储蓄为核心,日本则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其形成有着各自深刻的经济、社会背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之后,以罗斯福新政"居者有其屋"为标志,美国历届政府都坚持将住房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的支柱。政府通过"特惠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邓小平同志"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论断为切入点,提出需要认识和把握现代经济是金融核心地位的先决条件,"核心"应为功能核心而并非产业核心;认为中国经济发展远未进入现代经济阶段,当前不应将金融置于中国经济的核心。本文认为,由于对"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论断的认识偏差,导致了当前中国某些领域存在着金融非理性发展的不良倾向,并造成诸多危害。本文在分析有关国家金融发展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处理好中国经济发展中金融与经济关系问题的四项战略举措,即:明确定位金融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推动中国包容性金融体系的建设、发挥金融对实现国家战略的作用,以及加强金融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引导。  相似文献   

3.
葛瑛 《财经科学》2011,(1):101-108
从上世纪80年代末日本和美国的次贷危机比较来看,至少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房地产市场的过度繁荣,往往是一国经济增长动力减弱之际,而又过度利用金融资源之故;二是次贷市场的发展和扭曲不是次贷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金融体系有内在的扩张和不稳定性,在现代金融体系下,房地产市场放任自由的发展,其后果往往是投机盛行和被过度金融化,从而导致经济主体过度负债和实质意义上的"次贷",并危及实体经济的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4.
金融稳定界说:定义、内涵及制度演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金融稳定,是指金融体系各组成部分内部及其相互之间的制度安排合理,有效发挥风险配置、资源配置等核心功能的运行状态.金融稳定具有"公共品"的性质.金融稳定具有宏观(系统)性、动态性、效益性和综合性.金融稳定制度的演进与政府对经济实行管制的职能及中央银行的发展历程息息相关,贯穿着金融风险-金融动荡-金融治理(管制)0金融秩序(稳定)这一政府和市场重复博弈的主线.  相似文献   

5.
以住房抵押贷款为主体的住房金融初级市场的发展是住房消费的基础,并能促进经济平稳运行。我国的住房金融初级市场起步晚、发展快,存在品种少、数量少的特征,并面临资金短缺、流动性降低、长期信贷管理难度加大等一系列问题。文章认为住房金融次级市场是克服住房金融初级市场存在和面临问题的根本途径。但由于住房次级市场的发展对经济环境与法律环境的要求较高,应采取探索和促进的战略。  相似文献   

6.
各国的经济规模、文化、历史和技术创新的不同,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存在形式可谓是千差万别。依据金融中介机构(银行)和金融市场在金融体系中发挥作用的不同,将金融体系划分为两类:以“银行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两大模式。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是指以直接融资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银行主导型是以间接融资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从金融发展理论看。银行主导和市场主导这两种体系并无绝对优劣之分。在风险分担、信息处理、融资功能和公司治理方面,银行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各有利弊,关键是要配合当时经济发展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金融不能失去公平正义的底线而沦为逐利的工具.随着金融的社会功能日益被重视,通过金融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和实现公平成为了金融发展的重要价值旨向.本文基于金融功能理论的拓展,结合以西方公平正义思想和经济正义理论为基础的金融伦理学的分析,提出金融体系的运行应当合乎伦理标准和公平理念,同时结合博弈论、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等理论,论证了金融公平并不意味着对金融效率的放弃和牺牲,反而是金融体系运行效率的内在要求.本文试图提出金融公平理念这一核心命题,以期对传统金融功能和金融市场价值体系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8.
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金融支持体系是一个由数量众多、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组成的金融产业集群,在支持企业国际化经营方面将产生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以实现政策性目标。这样一个多元化的开发性金融支持体系将更多地依靠多层次资本市场作为其金融运作的基础性平台,并引导多元资本参与国际化创业投资,支持风险投资的发展。以功能适应性为导向的内在市场规律仍将是推动开发性金融体系形成的主导力量。这一体系还将引导"走出去"的企业融入世界金融体系,并对提高金融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产生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9.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对住房功能和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新定位,蕴含着丰富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一是蕴含了对商品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二因素辩证法的深刻理解,有助于在实践中正确处理住房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二是明确了让住房需求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长期良性动力,而不能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三是揭示了住房金融化在经济"脱实向虚"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有助于在实践中有效治理经济脱实向虚问题,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10.
王晓芳  卢小兵 《经济经纬》2005,53(6):126-129
笔者立足对金融在经济增长中配置资金和提供服务这一核心功能进行考察,通过对我国金融运行的实证检验和分析发现,以银行中介和资本市场划分的两种金融结构各有优势,只要能够满足金融资源高效配置的金融结构都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必对金融结构进行人为的割裂,我国的金融体系存在着转化投资的高效率和资源配置的低效率这样一对突出矛盾。主要的原因是金融资源的配置失当,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对金融体系进行市场化改革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1.
美国次贷危机以次级贷款危机为起点,迅速蔓延到美国的金融、股市、房地产市场乃至整个美国经济,并且随着全球经济链条进一步扩展到世界各地,进而演变成为全球性经济危机。基于美国处于世界经济的核心地位和中国经济、产业、金融、外汇的特殊性,中国政府必须进一步结合自身经济特点,采取积极、合理的政策应对美国次贷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房地产行业动荡不安,面对低迷的国际经济形势,房地产行业要实现长远发展,获得持续性核心竞争力,必须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防止金融危机造成房地产市场的过热或崩塌。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房地产的价格日益高涨,出现了过高的房价与消费者过低的收入问的矛盾.产生这一矛盾的根源是政府的行政体制改革远远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分税制改革直接导致中央与地方财权与事权的不统一,财政收入大部分流向中央.为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地方政府凭借其在土地市场的垄断而与房地产开发商的合谋,提高土地的拍卖价格,通过土地财政来增加地方收入.而投机者的大量入市,客观上增加了对房地产的需求,使得房地产的价格加速上涨.要遏制房价过快增长的势头,需在严格调控投机者入市、严格控制异地买房,建立全国统一和完善的住房信息统计系统方面做进一步的努力,房地产问题还是一个经济结构调整的问题,它需要进一步完善政府的财政税收体制,从制度上制约房价的进一步上涨.  相似文献   

14.
我国房地产金融的发展,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城市住宅制度与土地制度的改革,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但总的看来,我国的房产金融发展水平仍然十分低下,发展速度缓慢,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房地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旧的房地产金融体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房地产金融发展的需要,房地产金融发展的出路就在于加快房地产金融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长株潭一体化中的房地产业自主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庸萍  袁冬梅  刘建江 《经济地理》2007,27(3):438-440,446
房地产业自主创新不仅对自身的发展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在长株潭一体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房地产业的自主创新主要包括精神创新、物质创新和体制创新三部分,其中以开发理念和文化创新为主的精神创新是核心,以建筑和科技创新为主的物质创新是基础,以管理和开发体制为主的体制创新是保障。长株潭房地产业的自主创新应从这三方面入手,并结合风俗习惯、市场结构等方面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热钱、房地产价格波动、银行信贷三者之间存在着一种自我强化的互馈机制,呈顺周期运行特征,会导致金融体系的不稳定,进而影响宏观经济。通过使用SVAR模型对我国房地产市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热钱推高了房价并且加剧了房价的波动,至少可以直接解释25%左右的房价波动,若进一步考虑货币供应量导致银行信贷扩张这一间接机制,其效果将更为可观。因此,要提高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有效性、稳定金融市场,就必须加强对短期资本流动的监控,合理引导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以及加速发展我国房地产金融体系,以达到控制和分散金融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动态系统GMM模型,运用Stata软件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对2009—2015年中国15个大中城市房价水平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地方政府依靠土地财政和房地产维持地方财政,土地财政是导致房价上涨的根本原因。(2)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和房企共同经营土地,地方政府试图通过做大土地财政拉动地方经济。(3)中央政府选择有利于中央政府效用水平增加的经济发展方式。所以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房企会形成经济增长联盟共同推动房价上涨。(4)房企行为对土地财政导致的高房价具有放大效应,且作用效果在东部、中西部地区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本文的贡献是发现了房企行为与土地财政、房价上涨之间相互作用的逻辑关系,为找到缓解房地产价格上涨的措施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关成华  张伟 《技术经济》2022,41(7):146-157
为考察数字金融对证券市场不同行业的影响,从而为市场风险识别、标的估值及投资策略制定等提供客观的参考指标。同时,也为数字金融政策制定、市场监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利用A股市场过去十年一级行业周收益率数据,构建证券市场行业收益率及波动率对数字金融指数等变量的面板自回归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数字金融与证券市场整体收益率呈正相关。数字金融的增长可以抑制市场波动率的增长。数字金融对传媒,电子,房地产,家用电器,计算机,汽车,通信等行业均具有较好的经济显著性和统计显著性。在长期,行业间收益差异有收敛迹象。数字金融促进行业的收益均衡,说明数字金融对行业资本配置效率的提升有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