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会计收入和应税收入是会计核算体系和纳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会计收入和应税收入分别从属于会计制度和税法,二者在收入的计量和确认上差异明显,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会计核算和依法纳税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当前条件下新会计准则和税法的有关规定,分析会计收入与应税收入在确认条件、确认时间和计量上存在的主要差异,避免财务人员在会计核算和缴税中出错,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李清华 《现代商业》2011,(5):249-250
对于收入的会计处理,笔者认为,小企业会计准则与时俱进,汲取会计准则体系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精华,为小企业会计人员对收入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提供了会计核算规范,也为会计人员进行纳税申报提供了方便。本文笔者对小企业会计准则下商品销售收入与劳务收入的会计处理谈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3.
商品代销就是委托他人或机构销售商品。商品代销的会计处理涉及销售收入的计量、确认、税金的计算和上缴等多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4.
王月 《商业会计》2008,(5):47-48
一、会计舞弊手段分析(一)收入舞弊手段1.扩大销售核算范围虚增收入。主要包括:将销售回购、销售租回等业务确认为收入;将委托加工业务的发出以及收回,通过对开发票方式分别确认为销售以及购买业务;将非营业收入虚构为营业收入。2.提前确认收入或记录有问题的收入。主要包括:在尚未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就确认收入;对发出商品以及委托代销等业务提前确认商品销售收入;将向附属机构出售产品确  相似文献   

5.
新税制下商业企业代销业务的会计处理杨晨辉按照我国新税制的有关规定,企业委托他人代销或者接受委托代销货物都视同销售处理,属于增值税的应税行为,无论是委托方还差受托方,都须将代销收入纳入增值税应税销售额。税制改革使委托代销业务的会计核算增加了新内容,尤其...  相似文献   

6.
委托代销商品是指商品所有者委托另一方销售其商品的活动。商品所有者或企业称为委托方,接受代销商品的人或企业称为受托方。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委托代销商品已成为企业一种重要的销售方式。委托方之所以采用委托代销方式而不愿采用赊销来推销其商品主要是因为在某些方面这种方式对委托、受托双方都有利。本文拟结合《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存货》对委托代销商品的会计核算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38项具体会计准则,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与原准则相比变化较大。由于新会计准则与税法制定的目的、依据的原则不同,导致了对收入业务处理方法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同时,新准则的发布更是扩大了与我国税法之间的差异。二者在收入的定义和范围、收入的确认条件、确认内容、确认时间和计量标准以及确认遵循的原则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别。正确理解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之间的差异,不仅可以提高会计核算质量,而且更利于做好税收筹划工作。  相似文献   

8.
当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全球信息资源网络化,经济发展模式越来越多元化,涌现出大批的电子商务企业,电子商务已成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这极大地改变了传统会计的环境,对传统的会计实务中收入的确认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对电子商务企业的收入确认应当始终坚持权责发生制原则,对收入时间确认要以权利已经形成或义务已经发生为标准,充分考虑控制权和履约义务的完成进度,不得提前或延后确认收入。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传统会计确认与计量原则需要有所变革,但是对此我国目前缺少统一的会计核算准则,这对电商企业的持续发展可能存在着制约,这需要加快相关准则的出台,规范电商企业的收入核算。  相似文献   

9.
委托代销业务是指委托方按代销合同要求将商品交付给受托方,委托受托方对外销售的一种经济行为。对于委托代销业务在会计上的规定比较明确,但在税法中的规定却有值得探讨之处。
  委托代销商品销售,根据委托销售方(以下简称委托方)与受托销售方(简称受托方)对商品销售价格确定方法的不同,可分为“视同买断”和“收取手续费”两种具体方式。委托代销业务是销售活动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在会计核算上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另外,我国会计制度与准则对这项业务的规定尚有不一致的地方,还是有必要加以探讨的。  相似文献   

10.
田特 《商》2014,(15):55-55
一、会计收入与计税收入的确认原则不同在会计处理过程中,会计所注重的是谨慎性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遵循收入的真实实现,而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实现,同时也有些业务的确认计量需要依赖于会计人员的经验界定,例如使用暂估价值入账。在税法的规定中,对于收入的确认计量问题上同样注重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但在其具体实施过程当中,需要相关会计人员运用经验进行判断的金额与时点被某些形式要件所代替。  相似文献   

11.
姚庆林 《现代商业》2013,(33):222-223
收入确认与计量是小企业在会计核算时面临的较为复杂和难以把握准确的实际问题。本文结合《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分析了收入形成的要素特征,系统阐述了小企业在不同情况下收入确认与计量的具体的实务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会计准则和所得税法相对独立的形势下,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逐渐增大。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按其性质可分为暂时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差异的原因:服务目标不同,原则的不同,计量基础不同,确定程序、计算方法不同。会计收入与税法收入在概念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会计费用与税法扣除项目在确认范围上存在差异。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时,应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要求,进行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与记录,明确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差异的处理方法,以简化税款的计算。  相似文献   

13.
会计收入与应税收入是两个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继新企业会计准则和所得税法颁布以来,收入的会计和税法处理出现了差异,会计准则和税法关于收入的内容、确认和计量的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致的,但由于会计准则和税法遵循的原则不同,在确认过程中还是在存在一定的差异.准确把握会计收入和应税收入的内涵,对正确计量企业的经营成果和所得税都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胡亚元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5):203-204
由于会计和税法的目标不同,导致两者在收入的确认原则、概念、范围、确认条件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为了减轻会计核算难度,增加会计报表信息准确性的同时,维护国家利益,保证国家税收不流失,有必要对会计收入与应税收入进行协调。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蓬勃发展的经济环境中,国内的会计准则和税法制度也在不断地深化改革。二者的改革也促进会计收入与计税收入确认越来越两极分化,导致企业财务会计和政府税务会计之间的差异日益扩大。在这个经济剧变的环境下,本论文通过分析二者收入确认的差异原因,重点研究销售商品收入和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计量方面的差异,提出适合我国中小企业会计收入与政府计税收入确认的协调建议。  相似文献   

16.
赊销的税收及会计处理王洪,严硕勤,阜宁人赊销是销货方将货物及其所有权有偿转让给购货方,并约定在交货后一定时间内付清全部货款的销售行为。根据在交货前或交货时是否有部分付款的情况,赊销还可以分为全额赊销和部分赊销两种。赊销应与直接收款销售、委托代销及分期...  相似文献   

17.
会计核算制度是有关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的标准、范围、程序和方法等方面规则的组合。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现行会计核算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共享单车是互联网共享经济的典型代表,其共享商业模式引发租赁资产的原始凭证、初始确认、后续计量、预付押金以及相关费用处理的大改变,是会计理论和实务面临的新问题。由于涉及共享单车的会计处理文献研究比较缺乏,所以通过侧重于共享单车各环节、各种类业务的会计核算,并结合最新税法及税制改革知识,从共享单车与APP平台初始确认、营运收入和营运费用三方面提出问题,并详细给出各类业务各个环节的会计核算建议。在互联网大数据飞速发展的今天,新商业模式、新行业不断涌现,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必须从原始凭证到账务处理同步调整和更新,以适应新的经济内容的准确记录、核算和处理。  相似文献   

19.
孙利  张志忠 《市场周刊》2004,(12):80-81,79
房地产企业的税款征收历来是税务管理的薄弱环节,新的会计制度、准则的出台,使得房地产企业收入确认的会计与税务处理差异加大,研究分析了房地产企业一般和特殊销售方式收入的确认,并对会计与税务处理差异作出相应比较,有助于规范房地产企业收入的会计核算和纳税行为。  相似文献   

20.
当前,企业的收入不仅是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税收工作的重要基础。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入,关于会计收入和计税收入的规定已经具有了显著的差异,并且呈现日益扩大的趋势。因此,本文以会计收入与计税收入的内涵为基础,并从收入的范围、收入的确认、收入的计量三个方面来对会计收入和计税收入的差异进行了比较,为正在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