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超声辅助提取黄芪总黄酮的工艺。方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考察因素选定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等方面,考察指标是以总黄酮提取率为标准,应用正交法优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其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提取温度60℃,料液比为1∶25(g∶m L),提取时间为40 min,总黄酮提取率0.446%。  相似文献   

2.
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果皮的预处理、水解用酸的种类、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p H值及沉淀剂乙醇的用量7个理化因素,对西柚果皮中果胶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果皮经过预处理果胶提取率高,水解用酸为盐酸,料液比1∶15,提取温度70℃,浸提时间1.5 h,p H 2.0,乙醇用量与提取液用量比为1∶1。  相似文献   

3.
以槲叶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酶碱法提取槲叶可溶性膳食纤维,通过超声酶解过程的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提取工艺;在超声酶解过程最佳提取条件下,通过碱解过程的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得到碱解过程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超声酶解过程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0、超声时间6 min、酶添加量1.5%、酶解时间60 min;碱解过程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35、碱液浓度0.5%、碱解温度70℃、碱解时间90 min。在此条件下,槲叶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可达27.93%。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pH值作为考察因素,以果胶得率为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确定芒果皮果胶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果皮经过预处理果胶提取率高,水解用酸为盐酸,乙醇用量与提取液用量比为1∶1,料液比1∶15,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2.0 h,pH 2.5。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西瓜籽为原料,研究了有机溶剂提取西瓜籽油的工艺,利用正交试验探讨料液比、水浴温度、浸提时间对西瓜籽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最佳的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影响西瓜籽油提取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料液比水浴温度浸提时间,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0、浸提时间25 min、水浴温度40℃。在最佳条件下西瓜籽油取率为50.22%。  相似文献   

6.
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果皮的预处理、水解用酸的种类、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pH值及沉淀剂乙醇的用量对西柚果皮中果胶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探讨了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pH值等因素对果胶得率的影响,通过L_9(3~4)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果皮经预处理,水解用酸为盐酸,乙醇用量与提取液用量比为1∶1,料液比1∶15,提取温度70℃,浸提时间1.5 h,pH 2.0。同时对西柚果皮果胶的性质进行了研究,采用容量法测定果胶酯化度为68.53%,咔唑硫酸法测定果胶的半乳糖醛酸含量为70.78%。  相似文献   

7.
海鲜菇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一种药食两用珍稀食用菌。本实验以海鲜菇为实验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采用热水浸提法对其蛋白质进行提取。以蛋白质提取率为标准,对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3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筛选,获得海鲜菇蛋白质提取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当温度为80℃、时间为1 h、料液比为1∶60时,海鲜菇蛋白质的提取率最高为4.670%。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采用单因素试验的方法研究仙人掌中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实验以米邦塔仙人掌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的方法,以多糖的提取率为考察指标,研究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等因素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提取时间为40 min,提取温度为80℃,料液比为1∶30时为仙人掌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9.
以怀山药为原料提取水溶性蛋白,以水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以蛋白含量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分析法,比较水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对其提取率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水料比8.25∶1,提取温度35.18℃,提取时间60.26 min,提取次数1次,提取率可达到64.9%。  相似文献   

10.
为采用响应面优化法对超声波辅助提取冬虫夏草多糖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单因素实验,确定影响提取率的几个因素的大概范围,即超声波提取功率、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料液比。然后设计响应面实验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通过查阅文献,选定蒽酮-硫酸法测定冬虫夏草多糖含量,在490 nm的波长下测定吸光值,算出多糖含量,以此作为响应面设计的响应值。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冬虫夏草多糖工艺参数为超声波功率为300 W,提取时间为30 min,提取温度为45℃,料液比为1/50。在此参数下冬虫夏草多糖提取率最大。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利用溶剂法提取黄刺玫籽油,考察不同有机溶剂、料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粉碎度对黄刺玫籽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以石油醚作为浸提剂,粉碎度为60目,料液比1∶8(W∶V),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2 h。在此工艺条件下提取率为6.76%±0.15%。该方法操作简便,为进一步研究黄刺玫籽油的提取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杜仲叶为原料,在正交试验基础上,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试验,优化了微波辅助提取杜仲叶中绿原酸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61.71℃、乙醇质量分数为74.82%、pH为6、液料体积质量比为30.50 mL/g、提取时间为25 min,在此条件下,绿原酸提取率为4.578 6 mg/g。  相似文献   

13.
以生姜粉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醇碱提取法进行料液比、提取乙醇添加量、碱浓度、提取温度和时间的单因素试验,然后在此基础上选取影响比较显著的提取乙醇添加量、碱浓度、提取温度和时间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生姜多糖提取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20,碱浓度0.001 mol·L~(-1),乙醇添加量5%,温度80℃,时间2.0 h。在最佳工艺参数条件下生姜多糖提取率为33.06%。  相似文献   

14.
研究酸性提取法从榅桲渣中提取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优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各因素对提取膳食纤维的影响顺序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浸提液p H值。最佳提取条件组合是提取温度70℃、料液比1∶30(g/m L)、p H为2.5、提取时间9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率达11.43%。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苹果的综合利用价值,本研究利用苹果渣作为原材料,应用微波-超声波协同效应辅以酸水解的方法制备纳米纤维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试验法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对制备得到的纳米纤维素进行了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和粒径分析。结果表明:当微波功率为443.34 W、反应时间为13.89 min、硫酸浓度为53.93%、液料比为20.98:1时,预测得出纳米纤维素得率为29.66%,验证试验中纳米纤维素得率为29.52%。制备的苹果渣纳米纤维素呈棒状,直径为20~40 nm,长度为100~400 nm。  相似文献   

16.
以火龙果皮为试验材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和提取温度对火龙果皮花青素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火龙果皮花青素提取效果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料液比乙醇浓度超声时间。火龙果皮花青素提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50%、料液比1∶40、超声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花青素提取量为98.45 mg/100 g。超声波辅助提取火龙果皮花青素,具有提取率高,时间短,溶剂用量少的优点,是一种高效、快速提取火龙果皮花青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以石榴籽为原料,以石榴籽油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研究料液比、水浴温度和水浴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石榴籽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是料液比1∶20、水浴温度50℃、水浴时间2 h,在该工艺条件下,石榴籽油的提取率可以达到11.80%;在花生油和猪油的抗氧化试验结果中表明石榴籽油对这两种油脂均有优良的抗氧化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以猪、羊等动物软骨为原料,采用醋酸杆菌和两种蛋白酶消化,以硫酸软骨素得率和纯度为指标,通过多次实验,获得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醋酸杆菌浓度6g/100mL,发酵温度35℃;碱性蛋白酶浓度1.5%,酶解时间4 h;木瓜蛋白酶浓度1.5%,酶解时间4 h。在此条件下硫酸软骨素提取率为7.65%,纯度为92.77%。  相似文献   

19.
以生姜作为实验材料,采取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生姜中存在的黄酮类化合物,对黄酮的提取工艺、含量测定及抗氧化性进行研究。利用单因素实验法研究不同提取溶剂、固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及溶剂的浓度等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并结合正交实验法优化提取工艺。得到提取溶剂为乙醇∶固液=1∶25、提取时间为1 h、提取温度为50℃、浓度为80%,在此条件下生姜黄酮提取率最高为2.63%。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优化了葡萄酿酒皮渣中葡萄籽油超声辅助提取条件,并分析了葡萄籽油中脂肪酸成分。影响葡萄籽油提取率的因素为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功率、超声温度,优化后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每10 g葡萄籽粉,加入100 mL正己烷,在52℃,超声功率308 W条件下,提取35 min,葡萄籽油提取率为11.46%。经分析,葡萄籽油中主要含有的脂肪酸为亚油酸、棕榈酸、油酸、硬脂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