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蛋白质饲料是世界性紧缺,它严重影响着畜牧业在发展,我国的情况更是如此。因此,有必要就我国国情探讨一下饲料蛋白的资源开发及利用问题,特别是工农业废弃物的利用问题。 一、蛋白质与氨基酸  相似文献   

2.
玉米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2,000多万亩,仅次于水稻和小麦。目前,我省对玉米这一丰富的资源还未能充分开发利用。全省约50%用于口粮,30%作为单一的饲料,20%用于加工。由于对玉米的营养价值研究不够,加工方式单一落后,大多数玉米未经提胚和去皮,大大降低了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对副产物的利用则更差。因此,积极开展对玉米及其副产物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对我省“富民、升位”有着重要价值。现将玉米及其副产物利用的有关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畜牧业——世纪之交江西经济的重彩之笔·胡振华·一、畜牧业应成为江西经济新增长点1.从饲料资源看。①粮食生产基础较好,增加饲料粮有较大潜力。全省还有600多万亩农业后备用地,可以开荒种农作物,增加粮食。②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远未充分合理利用于发展畜牧业...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我国饲草料资源短缺的具体情况 ,提出大饲料、大畜牧的发展思路 ,旨在探讨饲草料资源短缺型国家如何利用当地饲草料资源发展畜牧业这个古老而常新的命题。一、大饲料大畜牧发展思路提出的背景和根据节约资源 ,持续发展 ,是今后社会发展的一个新命题。社会上一切产业 ,都应紧紧围绕这个新命题去发展。畜牧业也不例外。畜牧业的发展动力 ,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人们对畜产品消费需求的拉动 ;另一方面 ,是饲草料资源基础的支持。畜牧业从古代发展到今天 ,一直沿着这两条轨迹进行。比较而言 ,畜牧业的发展 ,在古代是倚重饲草料资源…  相似文献   

5.
我国即将成为世界贸易组织大家庭的一员。正确认识加入WTO后对畜牧业生产的影响,研究制订相应措施,对于指导畜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结合山东省畜牧业的实际作一探索和分析。 一、现状 山东是全国畜牧业大省,地处东部沿海,四季分明,农业生产发达,玉米、大豆、农作物秸秆等饲草饲料资源丰富。年产玉米2000多万吨、农作物秸秆5000多万吨,全省共有草地2500多万亩。山东畜牧  相似文献   

6.
如何满足我国人民对粮食、蛋白质,尤其是动物蛋白质的要求,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若增加动物蛋白的产量,就必须增加蛋白质饲料。有人估算,即使把全国所有的油料饼粕和动物蛋白饲料都充分利用起来,每年尚缺近90亿斤,到2000年估计要缺少200亿斤以上。国外解决蛋白饲料来源的方法各不相同。美国主要依靠种植大豆,利用豆粕作为蛋白质饲料。日本主要靠进口蛋白质饲料。苏联除利用饼粕等蛋白质饲料之外,主要是利用社会上各种资源大力发展单细胞蛋白生产,缓和蛋白质饲料不足的矛盾。现在,苏联单细胞蛋白年产量在110—130万吨之间,是世界上单细胞蛋白生产最多的国家。国际单细胞蛋白会议认为单细胞蛋白的生产是解决世界粮食、饲料不足的较好途径。同样,这一措施也是我国增加蛋白质饲料最有希望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畜产品需求的不断上升,饲用微生物的开发应用随之引起各国的重视。它可以多途径、多层次、多品种的开发研究和利用饲料资源,提高饲料工业生产水平和饲料品质及效益,对发展畜牧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酵母类饲料1.饲料酵母饲料酵母,又称单细胞蛋白,是指用作饲料的酵母单细胞蛋白,可作为优质蛋白源,  相似文献   

8.
畜牧业生产,是以饲料为转化对象的。我国畜牧业发展不快,有转化能力差,转换效率低的问题,但长期以来,制约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本质问题,却始终是一个饲料资源少,没有更多的饲料可转化的问题。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目前已有些城郊农民开始利用城里的饲料资源,发展畜牧业生产,并取  相似文献   

9.
我省幅员辽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饲料资源极为丰富。驰名内外的羊草、小叶章、肇东苜蓿、野豌豆、野火球等优良牧草均产于我省,已推广全国,在畜牧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为了充分发挥我省饲用植物资源优势,迎接 “种树种草”高潮的到来,积极开发和利用现有饲料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省饲料资源,按其性质的不同,可分为青刈草类、叶菜类、树叶类和水生类等。约有百余种。现将青刈草类主要牧草述之以供开发利用的参考。 1、无芒雀麦 学名: Rromus inermis Leyss (禾本科) 别名:无芒草、无芒雀麦草、未萱草 无芒雀麦是世界著…  相似文献   

10.
实践证明 ,一国畜牧饲养业获得稳定持续发展 ,是与该国拥有大量饲料资源并得到充分合理利用分不开的。我国饲料资源虽然也比较多 ,但仍存在着利用不够充分合理 ,品种供给结构不协调和地区供给结构不平衡等问题。从饲料性质、不同来源和利用方式来分类 ,饲料资源可分成常规饲料和非常规饲料两大类。我国对这两大类资源的利用状况是 ,由于受农林种植业发展水平不高 ,科技手段落后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尚低等因素的制约 ,以致饲料资源利用方式只能因陋就简就地就近取材 ,所以目前只能停留在以利用常规饲料为主 ,兼用少量非常规饲料资源的低效益阶…  相似文献   

11.
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是我国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前途。它符合我国人多地少、粮食总量不足的基本国情。农作物秸秆的利用已有悠久的历史,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方面的科研人员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试验工作。其中氨化、微贮等调制方法使秸秆的利用率和饲用价值都得到了较大的提  相似文献   

12.
农作物田间废弃物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纤维类物质,经过适当的技术处理,便可作为动物饲料应用。这些废弃物的饲料化利用既可解决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又可促进畜牧业的发展,降低饲喂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推动农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本文主要探讨了热带作物田间废弃物香蕉茎叶、甘蔗叶、菠萝叶的饲料化技术应用现状,以期为提高热带作物田间废弃物的饲料化利用程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中美贸易战役如期打响,我国对美国自7月6日起实施加征关税的340亿美元商品,包括大豆、玉米、小麦、大米、高粱、牛肉、猪肉、家禽、鱼、奶制品、坚果和蔬菜等农产品,对饲料工业来说,大豆的影响最大。大豆作为主要的植物蛋白来源,一方面满足人民对植物蛋白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大豆经压榨后的主要副产物——豆粕则是加工饲料主要的蛋白原料来源之一,是保障畜牧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据海关部门统计,  相似文献   

14.
饲料工业是影响畜牧业生产的重要环节,饲料产业发展得好,将对环境保护,资源的利用,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据业内专家分析,十种饲料有待开发:1、秸秆饲料我国秸秆资源丰富,如果将其经青贮、碱化、氮化、糖化等科学处理,可变成适口性好,营养价值较高的饲料,经过过腹还田,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效益,是发展节  相似文献   

15.
发展畜牧业,建立三元结构种植,是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农业种植的必然选择。三元结构是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绿肥作物间套作轮作复种,是建立在两年跨度一年多熟基础上的耕作制度。贵州人多地少,在保证粮食供给的基础上,可以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大力推行农业三元结构种植,这对促进全省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推广三元结构种植的潜力和效益我省有耕地面积#"$$万亩,其中:田占%&'()、土占("'#);耕地面积中山坡地占#!'*),其中坡度在!#+%#的陡坡占*$'!),大于%#度的占&$'")。在土地利用上,仍以粮食作物为主,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16.
农作物秸秆机械压块饲料技术的出现,开辟了农作物秸秆商品转化的新途径。在抑制秸秆焚烧污染环境的同时,也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粗饲料资源。要加快秸秆压块饲料进入饲草市场和产业化发展.提高秸秆压块饲料的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我国畜牧业的变动趋势与持续发展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变动趋势分析研究,提出了我国畜牧业持续发展的概念。研究表明:未来的畜牧业年增长量保持在250万吨折肉单位,最低需要625万吨饲料粮,畜均占有饲料粮150公斤不可少;生猪存拦量稳定在4亿头,可实现3270万吨规划产量的猪肉指标;草食畜产品重点抓肉牛的发展。未来畜牧业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依靠科技进步,合理配置资源,调整种植业结构缓解饲料紧张状态;设施畜牧业是畜牧生产的重要方式;粮食主产区和农牧结合地带是畜产品主要供给源;进步调整养殖业结构,注重发展低粮耗的畜禽生产。  相似文献   

18.
农牧结合,开发江西饲料资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江西饲料资源利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实行农牧结合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提出了开发江西饲料资源的对策和途经:1.建立农牧结合的耕作制度;2.绿肥过腹还田.实行农牧结合;3.开发田塍资源.发展饲料生产;4.将农作物秸秆转化为饲料;5.将饼粕转化为蛋白质饲料。  相似文献   

19.
草业是发展畜牧业的潜力产业。充分利用我省草山草坡资源,立草为业,草畜结合,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是我省畜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一、发展草地畜牧业具有双重效益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把握畜牧业步入新阶段的特点,认真分析国内国际市场的有利因素以及我省在畜禽饲养、饲料种植和品种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把握机遇,调整政策,促进我省畜牧业持续高效发展。一、重新认识畜牧业的战略地位不断提高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