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1 毫秒
1.
陈海燕 《中国城市经济》2011,(3):211-212,214
文化软实力是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发展城市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增强城市文化凝聚力,提高城市竞争力,促进城市化发展。后世博时代,上海处在历史赋予重要使命的发展阶段,处在实现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十二五"时期。城市精神、城市文明、城市文化、城市政策、城市形象是上海城市文化软实力发展的五个基本要素。分析上海城市文化软实力认同的基本现状,进一步探究上海提升城市竞争力、增强国际影响力、实现国际文化大都市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2.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城市的魅力所在,是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文化产业以增强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是金昌经济社会发展之必需.为此,应围绕"提升文化软实力"这一主题,重新认识金昌的城市定位,科学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尊重文化产业特点,积极创立金昌文化产业品牌,培育、 发展和活跃金昌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3.
"中国模式"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国模式"的成功造就的"中国奇迹",不仅使我国国际影响力得以迅速提升,而且使我国文化软实力大大增强。"中国模式"蕴含的核心价值理念、传统文化及独特发展方式均增强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清末思想家龚自珍在《古史钩沉论二》中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这句话被后人引申为"要想毁灭一个国家,必先毁灭这个国家的文化"。由此可见,文化对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同样如此。近年来,福建省古田县供销合作社紧紧抓住合作文化建设,努力提升文化软实力,以软实力促进硬实力、以硬实力带  相似文献   

5.
城市软实力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文化生活、教育发展、公共服务以及区域形象四个方面。以此为对照,宁波城市软实力提升过程中尚存在不少问题与不足。进一步提升宁波城市软实力可以从优质的文化生活、现代化的教育、多元的公共服务、立体化的城市形象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城市文化软实力构建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玲  王志章 《科学决策》2009,(11):27-34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一个城市“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在城市发展历史进程中发挥着凝聚和辐射作用。通常,城市政府都十分重视硬实力的打造,而对以文化为主的软实力缺乏足够的重视,致使城市文化资源严重浪费,文化遗产保护乏力,文化软实力构建缺乏整体性、规划性。当前,我国正面临产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新挑战,城市作为文明的象征和财富的聚集地,在中国和平崛起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充分研究城市政府在构建文化软实力中的行为和职能作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文献调查法,比较全面地分析了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和构成因素,阐释了城市文化软实力与政府行为的关系,探讨了城市政府在文化软实力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措施。这将有助于强化政府在构建文化软实力中的执政理念、执政行为,用文化软实力来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促使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赢得未来城市竞争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7.
城市文化软实力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认同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从城市文化软实力内涵出发,建立了一套测评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多指标综合性评价体系,通过对我国多个主要城市文化软实力进行测度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认为建立完善的城市发展评价体系并纳入官员政绩考评、改善公共服务、坚持创新驱动和因地制宜的文化产业发展策略是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提升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课题,笔者在分析包头市文化发展优势的基础上,从城市精神塑造、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文化产业化发展等三个层面提出提升包头市文化软实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当前宿迁城市文化软实力发展的优劣势,并对如何提升宿迁的城市文化软实力作了对策性的思考:提高市民文化素养,提升城市凝聚力;重视优秀历史文化,提升文化传承力;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增强文化创新力。  相似文献   

10.
重视和提升城市“软实力”推动西安又好又快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健 《新西部(上)》2009,(7):47-47,44
本文分析了提升西安市城市"软实力"的现实意义及制约因素,提出要改变发展观念,将软实力发展提高到战略高度,明确西安发展的定位.1、积极培育西安特色文化,全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2、抓住"帝王之都"的独特优势,加强历史文化传承;3、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树立西安宜居城市形象;4、改进旅游方式,提升旅游服务质量;5、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大西安推介力度;6、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提升公民素质;7、推进政务公开,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1.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文化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萌 《改革与战略》2014,(11):104-107
文化是新时期城镇化发展研究的新视角。中国城镇化进程在时间上表现出动态演进性,其动力机制也经历了由一元化、二元化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文化作为一种资本,被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可持续发展的模型之中,是城市发展的动力要素之一,但是城市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双向的过程。城市文化通过引领城市转型,提升城镇化质量;形成文化生产力,增加城镇经济张力;彰显人文精神,促进人口城镇化发展;培育文化生态,推动城镇文明发展;塑造软实力,加速城镇现代化进程等来驱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当前,提升城市文化动力,应从五个方面着手: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改革城市文化管理体制;建设文化市场,完善城市文化经营机制;加强文化交融,促进城市文化传承创新;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适宜环境,推动文化建设与城市发展的融合。  相似文献   

12.
城市文化体现了城市的软实力,被视为城市经济发展新的生产力。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尤其是南北钦防四市同城化的发展,绿城南宁需要结合自身的历史文化与同城化背景把城市文化定位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圈内的产业研发中心、最具东南亚风格的中国城市、以及“双核心”先锋城市—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和中国东盟经济区的“桥头堡”核心城市,塑造南宁城市文化形象以助力城市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兰浩 《理论观察》2006,(3):40-41
当代大众文化有力支配人们精神世界,呈现感官享乐和低俗化倾向,其消极影响不可忽视。因而需要发展精英文化。中国书法艺术是民族精英艺术,发展书法艺术,提升民族精神质量,是现代书法艺术的历史使命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李文龙 《特区经济》2007,(12):125-127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而生态环境越发不堪重负,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循环经济是一种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们进行经济实践活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来说,运用这一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既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际需要,也是一种适时的客观要求和一种必要的战略转移。本文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具体考察了该地区营造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良好环境、及这种模式在该地区实施的基本措施和效果,提高了人们对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的感性认知。  相似文献   

15.
朱其现 《改革与战略》2011,27(7):115-117,121
创意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文章认为,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级经济区后,在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的同时,要结合当地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使其在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发挥其特殊作用。同时,发展创意文化还要充分认识到北部湾经济区历史文化资源、知识产权和创意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6.
关于“假日经济”的大讨论在中国引起了轩然大波。笔者认为 :发展“假日经济” ,应该以提高居民收入为根本 ,改善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是关键 ,走出“价格战”是基础 ,改善软硬条件是动力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目的。  相似文献   

17.
张璐 《魅力中国》2014,(17):202-202
摘要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在多个领域加强了交流和竞争。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成为国家间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和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必要手段。发展英语语言教学显得尤为紧要。本文探讨指出在英语教学中教育政策,文化平衡,教学双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更好地培养大量高素质外语人才。提升文化软实力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中小型民营建筑企业在增加财政收入、缓解就业压力、支撑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中小型民营建筑企业在“组织、人力、资金、安全、技术”方面的风险文化问题及原因,并以组织风险文化为枢纽,人力风险文化为中心,资金风险文化为支持,安全风险文化为保障,技术风险文化为动力,构建了五位一体的中小型民营建筑企业风险文化建设“围栏”体系,旨在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软实力,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薛三让 《开放导报》2012,(2):102-105
南大陆岸线城市布及两广,都依托海洋谋划文化立市,又各显独特的魅力。本文以湛江为例,对几座海洋城市文化建设进行比较,分析突出海洋文化特色的发展定位,同时描述涉海文化立市的本质内涵,研究城市文化建设在普世层面上的感召、启迪和塑建,何以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动力泉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