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5 毫秒
1.
牛晨斐 《魅力中国》2009,(31):241-242
电视新闻以电视媒介为依托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吸引并影响着广大受众,且有着极大的影响力。本文在新闻伦理研究上从人性本质以及媒介的角度来发现与思考电视问题。以媒介为切入点从伦理的视角,对电视新闻提出了三点思考:第一,电视新闻过渡娱乐化;第二,图像化、信息过剩带来知识危机;第三,商业主义与新闻伦理的冲突。从而提出电视媒介所带来的图像化、即时性,在丰富人们精神生活,带来福祉的同时,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2.
青年发展本质与城市软实力建设所体现出来的内涵具有一致性,具有公民意识的新青年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应将青年公民意识培育作为提升城市软实力的路径:一要"学校教育、社会实践"一体,构建特色青年公民意识培育体系;二要"政治参与、法制教育"并行,构建青年公民意识培育的政治实践机制;三要"传统媒介、新兴媒介"互补,构建青年公民意识培育的全方位传播系统。  相似文献   

3.
自由人的联合体与科学发展观内在联系的理论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勇 《理论观察》2009,(4):26-28
“自由人的联合体”是马克思学说中的重要概念,是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形态目标,是对未来社会本质的概括,体现了社会主体(人)与社会形态的统一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这就要求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要协调统一,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由此可见,自由人的联合体与科学发展观存在逻辑耦合,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深入探讨“自由人的联合体”的内涵对我们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起着重要作用,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巨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真实性是新闻最本质的规定性,也是新闻诸多属性中最刚性的、毫无回旋余地的属性.它是新闻独特力量和高贵品质的主要源泉,是整个新闻大厦的基石.公共广播电视不仅仅是一种与商业广播相对的广播电视媒介制度,它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成型并得以重塑的,承载了传统社会中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多重使命,同时也营造了一个欧洲文化身份认同的空间.但在政治经济等社会环境的综合作用下,传媒生态不断发生重大的变化.在商业媒介的夹击下,以BBC为代表的公共广播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公共广播电视制度一直处于不断的动荡与变革之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闻真实性越来越受到冲击.  相似文献   

5.
信息化时代,每一个现代公民都不可避免地身处媒介构筑的虚拟环境中,媒介素养在完善自我、促进农村及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助推器的作用。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考察了农村受众对媒介的信任度、满意度及媒介认知能力,试图从受众与媒体的关系状态中分析农民的媒介素养状况,培养具有鉴别能力的媒介消费者。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媒介产品属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媒介产业相应的经营策略,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在物质形态上,广播及无线电视是公共物品,有线电视、数字电视及网络媒体是准公共物品,报纸及杂志是私人物品,媒介产品承载的内容是公共物品,媒介产品集聚的"注意力资源"是私人物品;加快新闻信息的发布,增强新闻信息内容的独特性是所有媒体经营的策略、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范曾 《改革与开放》2011,(12):17-18
本文围绕法的本质问题,介绍了西方不同时期不同学派以及不同学者的观点,介绍了我国主流观点,然后从社会上是否存在统治阶级的角度,对存在着阶级的社会、原始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作为特殊社会形态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法的本质分别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刘梦雅 《魅力中国》2013,(16):308-308
新媒体无法在短时间内完全取代电视,而电视也阻挡不了新媒体的发展,并且在新媒体的冲击下需要爆发新的势头。如何在发展中并行不l阵。或许二者相结合才是最佳的选择。本文根据整个媒介环境分析了新媒体与电视蛄舍的必要性,并对其结合产生的形态进行了思考和整合。  相似文献   

9.
本书从科技、媒介、人文三个既相互关联又渐进影响的层面厘清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本质与规律,能帮助我们总结过去,回顾互联网世界已经发生的;驾驭现在,看清移动互联网世界正在发生的;决胜未来,预知信息世界尚未发生的,治愈这个时代的“互联网焦虑症”。
  科技延伸媒介,媒介更新人文,人文重塑商业规则。这是信息时代进化的必然,更是信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沿着这一脉络,本书开篇从技术角度梳理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解读了移动互联网行业如何实现对时代的颠覆。上、中、下篇分别从科技的革新、科技催生的新媒介和媒介更新对人文社会的影响三方面探讨时代的变化。最后,在现实和虚拟不断交织的世界中,探讨个体如何实现“我”和“我们”的平衡。马化腾对此书给予高度评价并作序。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加深和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文化形态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大众文化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甚至不可抗拒的文化力量,逐步成为人们文化消费的主体.探究分析大众文化传播的内在规律与电视传媒这一传播媒介的关系,是当下新时代发展情况下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对大众文化与电视传媒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法律本质理论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一是经济基础论,即认为法律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内容和形式都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二是阶级工具论,即法律同其他的国家政治机制一样,共同执行阶级统治的任务,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三是意识形态反映论,即法律是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反映,这种意识形态通过各种媒介决定法律的内容。这三种观点,对马克思主义法律本质的认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仅仅指出了法律本质的一个侧面,没有全面地反映马克思主义的法律本质。本文试图从三者的相关性来论证马克思主义法律本质的规定性是三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谢梦 《魅力中国》2010,(3):280-280
作为社会文化的分支,电视媒介文化给人类的思想和行为甚至是整个社会的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而在消费主义浪潮的卷席之下,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电视媒体从其生存发展状态到社会文化现状再到整个精神再生产,很大程度上因此而发生变异。故本文立足于政治、社会和文化整体转型的关键。对当前消费语境下电视媒介文化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揭示其发展的必然趋势,以期能够对我国电视媒体文化的决策、电视文化品位的提高和社会文化生活的丰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以来,人类社会就开始了媒介化的进程。随着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现代人被各种媒介重重包围,报纸,电视,广播,手机,电脑等等,社会个体与群体的生存与发展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媒介。  相似文献   

14.
张程 《中国经贸》2010,(2):154-156
托尔斯坦·凡勃伦曾经深刻剖析了战争与和平的相关问题,他认为战争对于社会经济而言.既不是外生的,也不是失常的,只是社会结构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从本质上说,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心理和社会制度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发展实际上是制度的自然淘汰过程,战争与和平正是在这一不断演进的过程中交替出现。利用这一本质,凡勃伦分析了一战前后的局势,并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格局作出了精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5.
徐雨飞 《黑河学刊》2012,(8):16-17,20
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认识全球生态与环境议题,本质上反映人类对外部自然的重新发现,是人类普遍的复杂化和扩展二维运动在现时代的特殊形态;因此,这一议题是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矛盾之第一面。基本矛盾的第二面,即人类社会内部关系,与之辩证互动。当前,人们对这一议题的本质认识还不够,导致世界事务在基本矛盾面上呈现颠倒,而世界历史中的一体化趋势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最终规范和出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媒介融合"出现的技术背景,分析了媒介融合的路径、作用及影响。指出媒介融合影响着媒介生态,也影响着新闻从业者的素质与技能。因此,要求新闻从业者要借助新媒介形态来发展自身,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要从网络中发现热点,发现新的新闻线索。  相似文献   

17.
人的本质是关于人的全部规定性的最深层依据,它贯穿于整个人的世界及其全部发展过程.但是,人的本质不是抽象的、永恒的、凝固不变的,而是不断处于历史变化中,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生产力发展水半有着不同的规定和存在形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包括对人的类本质和现实本质的理解.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界定了QQ聊天中的传播者与接受者,分析了QQ聊天传播过程中的讯息情况,介绍了QQ作为媒介的功能及发展过程。指出,QQ是诞生在中国的网络即时通讯工具。在历代QQ更新过程中,针对的都是当时在网络中广泛传播、集中了全国人的关注、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大事件,QQ对时事的关注和对用户情感诉求的重视,说明了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人们的需求、离不开社会发展的现实。  相似文献   

19.
江振丽 《黑河学刊》2014,(6):9-11,32
鲍德里亚的科技伦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其对符号经济学的研究视域中,其科技伦理思想的理论逻辑构建通过指出鲍德里亚的科技伦理思想所批判维度:社会符号化与消费主体异化。同时,阐述符号—科技伦理思想产生及演变的三大理论逻辑:即通过分析作为"自动化的科学技术"、符号消费中的科学技术以及"超真实"世界中的媒介技术三种形态来揭示科技如何与符号相结合达到对人与社会的全面支配与异化。现主要探讨符号价值、社会批判理论与符号的双重逻辑来分析鲍德里亚的符号—科技伦理是如何在理论上建构起来的。  相似文献   

20.
“三农”问题是我国一切问题中最根本、最本质的问题。只有解决了“三农”问题,我国的其他问题才能迎刃而解。这些年,在实践中,我国“三农”累积的不少问题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并正在制约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已经影响到我国整个社会的稳定;影响到我国人民政权的稳固。在此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