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经济师》2016,(9)
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的铜仁市在"十二五"期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减贫成效,教育在铜仁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意义重大、责无旁贷、大有可为,研究总结现有的精准扶贫铜仁模式,再以农村贫困群体的教育问题尤其是职业教育问题作为精准扶贫脱贫的切入点,构建教育精准扶贫脱贫的"七位一体化"工作路径,是实现铜仁市农民教育提升与精准脱贫协同发展,助力2020年全面小康目标的全面实现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提升到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行决策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已经成为贫困地区头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和统揽全局的工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周口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项城市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扶贫大格局已经形成,脱贫攻坚取得了扎实成效.  相似文献   

3.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改善收入分配结构的重要举措,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战略抉择。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中等收入陷阱"的内涵、挑战、历史教训与成功经验,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定位为破解陷阱的战略抉择。要明确"扶持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落到实处。推进四化同步,带动贫困地区快速发展。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4.
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师》2018,(1)
精准扶贫这项指导思想最早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到湘西考察时作出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中来的。2014年1月中央办公室详细地规定了精准扶贫的顶层设计,进而推动"精准扶贫"思想正式形成。精准扶贫的指导思想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我国攻坚扶贫的指导思想。从精准扶贫思想推动落实到现在的这几年间,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都超过1000万人,全国脱贫人数累计达到了5564万人。可以说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困的战略思想指导下,我国的脱贫政策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进而能够有效完成我国第一个百年目标,就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然我国的脱贫政策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我国的贫困人口基数大,贫困人口数量很多,还有很多贫困人口没有有效脱离贫困,而且在贯彻落实精准脱贫的思想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需要政府基层干部们,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与路径,确保精准扶贫这一国家大计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5.
在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阶段后,党和国家将精准扶贫作为实施农民脱贫小康战略任务的具体要求.保康县在面临贫困范围广、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多、脱贫难度大的现状下,采取积极的精准扶贫措施,大力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工作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政府应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掌握农民的需求,完善精准识别机制、引导社会资源广泛参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为实现全面脱贫和共同富裕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9,(3)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理论,是我国新时期扶贫工作的重要部署。山西省是我国重点贫困区域之一,是"十三五"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扶贫脱贫任务非常艰巨。文章总结了近几年来山西省精准扶贫工作在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生态扶贫、政策兜底扶贫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和经验,深刻剖析当前精准扶贫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精准扶贫的根本目标在于确保扶贫对象实现精准脱贫、永久脱贫.精准扶贫与产业化扶贫之间相辅相成.而产业化进程则需要农业技术推广作为强有力的支撑.科技特派员是农业推广的绝对动力,其推广模式决定着推广效率.在新的视域与要求之下,科技特派员农业推广模式应该作出一定的调整与革新.  相似文献   

8.
精准扶贫政策推行实施以来,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社会工作的特点使其在精准扶贫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脱贫中发挥了有效的作用.本文梳理了精准扶贫的提出及其内涵,从各项研究和国家顶层设计方面分析了社会工作助力精准扶贫的可行性,同时分析了社会工作从经济援助、能力建设、文化建设三维介入精准扶贫的路径方式,强调外部保障和脱贫内生动力的重要性,促进社会工作更好的助力精准扶贫,实现真正的脱贫.  相似文献   

9.
精准扶贫防返贫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脱贫攻坚新形势下国家扶贫工作机制构建的重点,也是到2020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就全国精准扶贫工作而言,近年来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效,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人数实现了"双降"、基础设施改善、"一村一品"的产业落地发展等,但是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必将直接影响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扶贫工作的长期性发展,进而导致扶贫目标难以实现,因此,精准扶贫问题的对策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世界银行《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明确指出"富裕中的贫困是我们这个世界中最大的挑战".西藏自治区作为我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特殊贫困区,是我国当前扶贫工作的重点与难点.要解决好西藏自治区区域性的整体贫困,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后文简称《建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即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按现在的标准,此次"脱贫攻坚战"的任务是实现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比英伦三岛总人口加起来还多700万.面对艰巨的任务,以习近平同志党中央提出了精准扶贫的伟大战略构想,解决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经过一年多的实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基层精准扶贫政策执行过程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诸如:部分扶贫政策不接地气,缺乏可操作性,帮扶力量不均,缺乏全面性,政府主导,贫困户缺乏主动性,返贫问题突出,缺乏长效性等问题.针对精准扶贫工作的问题和不足,笔者从4各方面简要分析了一下原因.  相似文献   

12.
李涵涵 《时代经贸》2020,(12):93-94
精准脱贫在我国三大攻坚战中处于中流砥柱的地位,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本文通过搜集北京市上市公司的精 准扶贫建档建卡脱贫人数,探索扶贫投入与扶贫成效的内在联系,判断企业扶贫成效,使企业精准扶贫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给予了精准扶贫全新的机遇与挑战。该文基于复杂系统理论剖析了大数据与精准扶贫的关联本质,阐述了大数据驱动精准扶贫的内在机理。依托我国现阶段扶贫开发的现实背景与实践需求,以农村扶贫对象精准识别与返贫防范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多学科分析方法,围绕扶贫与脱贫这一精准扶贫中心工作,提出了大数据驱动精准扶贫的实现路径,包括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扶贫方案的精准设计、脱贫成效的精准判别以及返贫行为的精准防范,旨在为我国精准扶贫理论与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引。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策部署,全国各地近年来都在积极探索各种有效扶贫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这其中尤以采取贫困户"带资入股、收益分红",以小额贴息贷款撬动金融资本注入扶贫开发的扶贫新模式效果最为显著、广泛.本文试从准入门槛、操作流程以及风险分担机制三方面阐述对带资入股小额扶贫贷款中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5.
于菲菲 《当代经济》2018,(6):102-103
工业领域是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产业扶贫则是重头戏.特色产业扶贫作为开发式扶贫的核心内容,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主攻方向,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抓紧抓好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本文从山东省特色产业扶贫的模式入手,在分析总结特色产业扶贫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特色产业扶贫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18,(5)
精准扶贫政策行动在全国各地推行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扶贫过程中的问题也切实存在。文章以湖北省恩施市乡镇精准扶贫状况为例,总结分析了乡镇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问题,并系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更好推进各乡镇精准扶贫,赢得脱贫攻坚战的胜利。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2018,(4)
"十二五"以来,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安徽全省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6年,安徽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打出成效、打出气势、势如破竹"的要求,当年实现103万贫困人口脱贫、1077个贫困村出列,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脱贫攻坚首战告捷。2017年,安徽计划完成90万贫困人口脱贫、1000个贫困村出列,力争2个贫困县摘帽,目前全省扶贫脱贫工作进展顺利。在第二十届全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联席会暨智库论坛上,安徽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刘飞跃题为《安徽省扶贫工作基本情况及打赢脱贫攻坚战主要举措》的发言论述了安徽省"十二五"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要举措。本刊将刘飞跃院长的发言以访谈的形式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袁明宝  余练 《开放时代》2021,(3):162-179
全面脱贫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应有之义.在经历了体制改革扶贫和开发式扶贫阶段后,精准扶贫战略成为完成全面脱贫任务的制度保障.精准扶贫战略的制度设计、政策运行契合了当前中国贫困人口结构现状,成为政府主导推动的制度化、组织化反贫困行动.通过驻村工作队的组织嵌入、扶贫资源对贫困户内生需求的嵌入,以及行政动员与社会动员的互嵌,实现了精准扶贫目标的靶向准确和国家扶贫意志的贯彻.在运动式贫困治理背景下,精准扶贫形塑出基层组织积极治理和精细化治理的逻辑,并重构了县乡村责任共同体,实现了外部扶贫组织体系与基层治理体系的有效结合.在政府组织、资源输入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基层组织贫困治理能力,建立群众广泛参与的反贫困机制,成为保障全面脱贫稳定实现和贫困群体长远脱贫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太阳能光伏扶贫的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方略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国家不断加大了对农村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太阳能光伏扶贫的发展方兴未艾.本文基于我国太阳能产业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的创新实践,分析比较了当前光伏扶贫的两种主要模式,探讨了光伏扶贫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旨在促进光伏扶贫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十三五"时期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完成脱贫攻坚工程目标任务的决胜时期。当前,全国正在全面深入进行精准扶贫的实践探索。相对于传统扶贫开发模式,以人为本是精准扶贫的核心理念,分类精准帮扶是精准扶贫绩效的关键,新发展理念是精准扶贫开发的导向。应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精准扶贫目标,进一步强化滴灌式精准扶贫理念,鼓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精准扶,加强扶贫资源的综合治理,并建立层级考评结合动态管理的新型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