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农村集市贸易,是现阶段我国农村中商品交换的一种补充形式,正确地认识这种商品交换形式,总结农村集市贸易的经验,对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市贸易的领导和管理,正确地发挥农村集市贸易在社会主义商品交换中的补充作用,有着重要意义。现阶段,我国的商品流通基本上有三条渠道,即国营商业、供销合作社商业、农村集市贸易。国营商业是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经济,它在我国社会主义商品流通中起着主导作用,是商业的领导力量;供销合作社商业是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经济,它是我  相似文献   

2.
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生产是根本的,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而商品流通和分配工作作得好,对生产的发展也起着积极促进的作用。在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形成,对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加强商品流通的计划性,活跃城乡经济,日益显示出无比的优越性。我国城乡市场呈现着繁荣和兴旺。社会主义的国营商业,是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领导力  相似文献   

3.
現阶段,在我国社会主义国內市場里,基本上有三条流通渠道——国营商业、合作社商业和集市貿易。国营商业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商业的主体和領导力量;供銷合作社商业是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是国营商业的有力助手。国营商业按照国家的政策和統一計划,領导全国統一的社会主义市場,組织全国的商品流通,进行全国商业的管理工作,并且同供銷合作社一起,进一步改造小商小販,同投机倒把分子作斗爭。供銷合作社在国营商业領导下,負責領导农村集市貿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国民经济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在发展商品流通方面实施了各项改革的方针政策,确立了一个以国营商业为主导,多种经济形式、多条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少环节、开放式的商品流通体制。我国商品流通体制的这一新的改革,最终必将开辟一条坚持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坚持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商业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5.
一社会主义的国营商业和合作社商业要节約流通費用,这是我們党在商业工作中的一項重要方針。商品流通費用的节約,具有重要的国民经济意义。首先,商品流通費用的节約,是增加社会主义积累的一个重要途径。大家知道,社会主义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而資金的积累主要是依靠我国的工人、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厉行增产节約,即采取內部积累的途径。而积累的多少和流通費用的节約与浪費又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商业网点(指零售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网点)是组织商品流通,开展社会服务的重要设施。商业网点是否适应社会需要,直接影响到生产能否很快转化为消费,影响到党和群众的关系。加强城镇商业网点建设,对于扩大商品流通,活跃城镇市场,方便群众生活,安置城镇青年,促进四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我国社会主义商业,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国初期,在建立作为社会主义统一市场领导力量的国营商业的同时,通过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淘汰了一些为帝国主义、官僚资产阶级、封建地主阶级服务的和专门从事投机倒把的网点,取缔了封建性、投机性很大的商行和经纪人,合并了一些人们不常需要、购买次数不  相似文献   

7.
<正> 商品从生产领域转移到消费领域,流通渠道必须畅通无阻。要使商品流通渠道畅通,必须打破国营商业独家经营,发展多种商品流通形式。只有这样才有多条流通渠道。什么是商品流通形式,它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要发展多种商品流通形式;在多种流通形式中,哪种流通形式是主要的;有多种流通形式的国内市场是否是统一的市场等,都是商品流通体制改革中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谈些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商品流通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努力开拓、畅通,积极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商品流通,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商品流通体系,是今后商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从三方面谈谈商品流通过程的一些问题。 一、商品流通的科学函义 所谓商品流通,是指商品生产出来以后,在进  相似文献   

9.
赵思慧  徐璇 《经济师》1991,(2):26-26,52
<正> 国营商业企业,是商品流通中的主渠道和支柱。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国营商业企业为繁荣经济,稳定市场,满足人民需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在实际经营过程中,资金使用效益差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那么,资金使用效益差表现在哪些方面?它的形成原因是什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对策有哪些?本文拟就上述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改革和开放的深入开展,在农产品流通方面,取消了统一派购制度,改为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在日用工业品流通方面,也取消了统购包销。计划管理的商品已由原来的180多种调减为20多种,一个以国营商业为主导的多种经济形式、多条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的开放式、少环节的商品流通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和发展。这些重大的变化,一方面说明了工农产品大大扩大了市场调节的范围和内容,需要国营商业从过去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和直接控制业务活动变为主要依靠经济手段和间接控制业务活动;另一方面要求国营商业从过去的封闭式、行政式、分配式的经营,改变为  相似文献   

11.
十年改革,商品流通领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从产品经济的分配型体制转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从改革效果看,市场活跃了,商品丰富了,网点增加了,买卖方便了,商品化消费水平提高了。但是,由于正处在新旧体制交替时期,市场行为复杂,宏观管理效能低,流通秩序混乱的情况也很突出。因此,改革要继续向前推进。这就需要联系十年改革的实践,审度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和怎样实现目标模式的问题。一、商品流通体制目标模式的功能商品流通体制的目标模式是解决商品流通过程中的管理关系,而不是揭示商品流通的某些规律。在前一阶段的改革中,有些对商品流通目标模式的提法是值得反思的。比如“实行城乡分开的商品流通体制”,是针对改变国营商业按城乡分工为按经营商品分  相似文献   

12.
<正> 市场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市场稳定是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当前稳定压倒一切的形势下,作为流通领域先进生产力代表的国营商业,要当好市场的“稳压器”。在繁荣和稳定市场中,国营商业要当好市场的“稳压器”,目前,要着重从三个方面稳定好市场: 进一步发挥国营商业的主渠道作用,“农韭是基础,工业是主导,商业是纽带,科技是关键”。在社会主义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一 随着“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政策的具体落实,流通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一是购销政策逐步放宽,日用消费品全部取消了统购统销,农副产品也全部取消统购、派购,缩小了计划商品管理的范围,扩大了市场调节的范围。二是发展,多种商业形式,调整了社会商业结构。在发展国营商业、供销社商业的同时,积极发展集体商业,适当发展个体商业和其市商业形式,逐步形成了一个“三多一少”的商品流通体制。三是国营商业批发企业下放到它,以中心城市为依托,扩大了横向经济联系,同时组建了贸易巾心,实行了开放式经营,  相似文献   

14.
如何计算市场货币需要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存在着商品和商品生产,因此必然有货币和货币流通。社会主义货币流通与资本主义货币流通的根本区刖之一,就在于它的计划化。社会主义国家有计划地调节货币流通的中心问题,就是要保证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计划适应。而要保证这种适应,就必须根据货币流通规律的要求,计划、计算市场货币需要量,据此发行或回笼货币,满足生产和商品流通的需要。关于货币流通规律(即货币必要量规  相似文献   

15.
一价值规律在我国过渡时期作用的范围和性质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的经济规律。我国过渡时期还有没有商品生产的存在?还有没有价值规律的存在?如所周知,社会主义的苏联,因为它的社会主义生产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国家的全民的形式,一种是集体农庄的形式),因而还有商品流通和商品生产的必要。  相似文献   

16.
流通,分为一般商品流通和劳动力商品流通。一般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劳动力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劳动力商品交换或劳动力买卖。 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劳动力流通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已经不是商品,  相似文献   

17.
关于国营商业企业参与市场调节的问题,无论是在理论上抑或是在实践中都一直未能获得解决。为此,笔者拟从我国国营商业企业参与市场调节与资本主义商业企业参与市场调节是否存在区别,我国国营商业企业参与市场调节应该起到哪些作用,当前我国国营商业企业在参与市场调节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和应采取哪些对策等方面作一探讨,期望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8.
1、商品流通现代化的含义商品流通现代化是指在商品流通的全过程中运用先进的流通技术设施、手段和现代的流通方式、管理方法、遵循现代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 ,是商品流通领域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 ,形成高效率、高效益的商品流通体系 ,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2、商品流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2 .1商流现代化的主要标志。①适应于商品流通的体制已经确立 ,商流过程已受到重视 ,商流功能充分发挥。②在现代信息手段支持下 ,市场信息作用充分发挥 ,导向准确、及时。③市场机制已健全并有效地发挥其功能 ,减少了不必要…  相似文献   

19.
王华 《经济论坛》2007,(24):133-134
目前,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商品流通的市场体系、缩小城乡区域在商品经济上的发展差距,成为我国推进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村现代商品流通体系的建立,关键在于理顺和建立农业生产与农产品销售、农业生产资料与日用消费品供应等流通渠道的互动关系.具体来讲有三个方面的问题要用气力解决好.  相似文献   

20.
去年六月,国务院发出关于“疏通城乡商品流通渠道,扩大工业品下乡”的决定后,商业供销部门为全面落实批发网点下伸工作,对“国营商业直接下伸”和“国合联办”两种形式结合代批发一起到农村推行。据笔者在辽宁省金县的调查认为,这两种下伸形式,难度很大,问题较多。一是国营商业批发直接下伸所需的房屋、设备无力解决,人员下派阻力大;二是受资金和效益所限,国营商业不可能每社都去建点,也不可能把三级站库存品种都移到下伸站;三是三级站所得二级站的“进批差”只有百分之四左右,再继续往下伸势必加大费用开支,无利可图;四是“国合联办”虽然可以利用基层供销社的一些条件,但因受多层次、多环节、多头领导所限,调动不了双方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