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大豆进口需求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利用差异化的进口需求模型对中国大豆进口需求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从主要大豆进口国进口来源的大豆数量都是有弹性的,且对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大豆出口价格的变化很敏感;而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中国的大豆需求增加以后,美国大豆出口的增加幅度最大,受益最大的可能是美国;其后是阿根廷,巴西。中国自产大豆在国内消费数量中增加幅度最小,这对中国国内大豆生产者来说是一个警示信号,即中国加工企业对国产大豆的偏好弱,国内大豆需求增长主要通过进口来满足。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1980—2010年巴西和阿根廷玉米和大豆生产和贸易数据,对其种子市场被跨国种子企业控制前后的玉米和大豆生产和贸易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国玉米单产水平明显提高,大豆种植规模得到迅速扩张,由此带来两国玉米和大豆产量的大幅度提升,改变了玉米和大豆世界贸易格局,巴西从玉米的净进口国发展成为玉米净出口国,两国大豆贸易规模得到扩大,已经发展成为美国主要的大豆出口竞争对手。从巴西和阿根廷的经验看,中国既要合理利用跨国种子企业进入的机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同时,必须加快推进国有农业科研机构分类改革进程,提高种子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1996年我国由大豆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2000年以来大豆进口连续突破5个千万吨台阶,2010年大豆进口量是国内产量的4.2倍,占国内大豆消费量的80%以上。然而,与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进口量占全球大豆贸易量60%以上的地位不匹配的是,长期以来我国进口大豆的贸易方式以我国企业在出口国采购为主,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大豆主产国之一 ,年产大豆 1 50 0万吨左右 ,居世界第四位。建国以来我国的大豆自销有余 ,且大量出口。近几年由于大豆生产与消费发生变化 ,出现供需矛盾 ,使曾经是大豆出口国的中国变成了大豆净进口国 ,从 1 996年起我国的大豆进口量不断增加 ,2 0 0 0年大豆纯进口量 1 0 42万吨 ,进口量约占我国大豆消费量的42 % ,生产量的 65% ,2 0 0 1年进口大豆 1 3 75万吨 ,基本与我国的大豆年总产持平 ,占当年消费量的 50 % ,使中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我国的大豆产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由于中国在大豆单产、成本及规模、品质和政…  相似文献   

5.
正自3月23日起,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7月6日美国对价值34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进口关税,作为反制措施,我国也对美国同等价值商品加征关税,其中就包括大豆等主要农产品。美国大豆进口成本提高25%,国内厂商停止采购美国大豆,导致进口需求受阻。如果中美贸易摩擦持续,预计今年12月至明年3月我国大豆进口量将大幅减少,需要通过调整饲料配方减少豆粕需求,增加蛋白粕进口来源  相似文献   

6.
一、“世界第一大”大豆进口国目前我国大豆年产量还不到全球总产量的1/10,平均在1500万吨左右,从1954年以前的位居世界第一降到目前的第四位(巴西、阿根廷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位),美国大豆的年产量居世界首位,达7000余万吨,约占世界总量的50%。从1996年开始,我国已由传统的大豆生产和出口大国成为大豆进口国。目前中国大豆的产量与需求之间相差甚远,中国被列为“世界第一大”大豆进口国。2000年,大豆进口达到1117万吨,2001年全年进口1700万吨,直逼我国大豆年产量。由于大豆品质参差不齐及价格等原因,很多企业宁肯去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采…  相似文献   

7.
中美双方签订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后可能将会对双边及世界农产品市场产生重要影响。大豆是双边最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产品。本研究以大豆为例,应用具有双边贸易模块的全球农产品局部均衡模型,定量模拟比较分析继续贸易摩擦和达成经贸协议两种可能情景对双方以及世界各国大豆产业带来的潜在影响。为了更加贴近现实,增加模拟了非洲猪瘟对大豆市场的叠加影响。结果表明,如果继续贸易摩擦,中国大豆需求总量和进口总量均下降,继续大幅减少进口美国大豆,美国大豆生产者将因出口减少受损严重;同时继续增加进口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家大豆,这些国家的大豆生产者将受益。在中国增加美国大豆进口量的情景下,美国大豆生产者受益明显,产量和出口增加;中国大豆生产受到轻微负面影响,消费者受益;由于需求总量有限,从巴西和阿根廷进口大豆有所减少,从而对巴西和阿根廷大豆出口和生产产生负面影响。显然,中美达成经贸协议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双边实现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豆主要依靠进口。以中美贸易战为背景,对进口大豆的虚拟耕地、虚拟水及潜在出口国出口潜力进行测算,并提出依靠国内外"两种资源"来弥补中国大豆供给缺口的方案,以期为保障大豆供给和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美经贸摩擦的日益升级,围绕大豆能否摆脱对美国进口依赖的讨论不绝于耳。本文基于国内大豆需求长期强劲增长的事实,探究中国拓展大豆进口来源的途径,发现短期内可增加对中国出口大豆的国家仅有乌克兰、加拿大和俄罗斯,拓展国外大豆进口来源需支付较高的额外成本,增加国内大豆产量进而取代自美国大豆进口的难度很大。长期来看,潜在国扩大大豆种植的土地充足,但需要大量投资,且受到生态环境的制约;中国拓展大豆进口的运输条件通畅,但受相关国家贸易政策的影响较大。因此,提出研究大豆贸易潜力、扩大海外农业投资、推进大豆振兴计划、拓宽大豆进口渠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1995~2013年中国大豆和大豆油市场数据,采用SDAIDS(来源区分AIDS)模型,对中国大豆和大豆油需求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豆市场与大豆油市场是不可分的;不同来源的大豆和大豆油均存在着不完全替代关系;中国大豆市场规模扩张将会进一步拉动大豆进口总量;国产大豆与美国、巴西、阿根廷大豆存在着竞争关系,国产大豆价格下降将会显著抑制来源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进口量。  相似文献   

11.
中美贸易摩擦对中美农产品贸易结构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农产品贸易一直是双方经贸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8年4月中美贸易摩擦发生以来,中美双方公布的贸易清单几乎涵盖两国双边贸易所有产品,这一决策可能会使中国农业产业和粮食安全面临严峻考验。本文获取了中美分三次发布的加征关税产品清单,对加征关税产品占中美农产品贸易的份额进行核算,并使用贸易强度指数、基尼-赫希曼指数,测算了2001-2017年中美农产品贸易的强度和产品、地域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中美互加关税会使中国对美国农产品进口额下降超过50%,对美农产品出口额也有小幅下跌,同时,中国农产品进口主要转移至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等国,美国农产品出口部分转移至韩国、荷兰、墨西哥。基于以上研究,本文认为,短期中国要解决大豆和饲料的缺口问题,长期要调整农业种植和农产品进口结构,增加肉类及肉制品进口量,并有意识地调整贸易结构,分散风险,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抵御能力,保障国内农业产业安全。  相似文献   

12.
2019年5月10日,中美贸易战再度升级。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而美国是中国大豆的主要进口国,中美两国发生贸易摩擦必定对大豆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分析了中国大豆产业状况,探讨中美贸易摩擦对大豆市场的影响,并对贸易战下的中国大豆市场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美两国都是大豆生产大国,但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大豆出口国,而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在整合大豆生产成本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文章分别从可变成本、不变成本视角和生产成本具体构成视角对中美大豆生产成本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两国大豆收益上的差异,指出中国应采取加强大豆生产的科学技术研究、适当发展规模化生产、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完善税费改革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自1996年以来,中国从大豆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大豆进口数量快速增长,2004年,中国进口大豆超过了2000万吨。近几年,中国大豆进口量增势明显,尤其是近3年来,大豆和豆油的进口双双增势迅猛。从发展趋势看,中国大豆生产增长缓慢,年度国内总产量已不足总需求的50%,依赖性进口局面已很难扭转。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世界大豆主产国之一,其产量约占全球大豆总产量的10%,仅次于美国、巴西、阿根廷,居世界第四位。中国大豆在国际贸易历史上曾有过辉煌的一页。50年代,中国是大豆出口国,其出口量居世界首位;到80年代,开始进口部分大豆,但出口量仍大于进口量,在多数年份净出口都超过100万吨。然而,进入90年代,中国大豆进出口贸易发生逆转。原因,主要是由于国内大豆生产下降。1993-1994年中国大豆总产为1531万吨,到1995-1996年降为1350万吨,1996年再降到1250万吨,不得不以扩大进口来平衡国内的供求矛盾。中国大豆减产多…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比较分析法与定性定量分析法,对美国大豆在我国进口市场的竞争力进行分析,计算其在中国市场占有率和贸易竞争指数,分析影响美国大豆在我国进口市场竞争力的因素,并与巴西、阿根廷大豆进行比较,得出以下结论:美国大豆在我国进口市场仍然拥有较高的竞争力,但不如巴西;美国大豆在生产、国内需求、政府补贴上具有优势,但市场价格上不具备优势。对我国大豆产业而言,应适当借鉴美国与巴西在大豆产业发展上的经验,加大科研投入,建立完整自主的产业链,加大政府扶持,发挥非转基因大豆优势。对我国大豆贸易政策而言,我国应该适当限制大豆进口,鼓励油粕替代品的进口,同时优化大豆进口来源结构,减少对个别国家的进口依赖。  相似文献   

17.
大豆最早起源于中国,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引种。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随着大豆在美洲的推广和本土化快速发展,美国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大豆主产国和出口国,并每年向中国出口大量大豆。中美大豆相对地位的转变是两国在与大豆相关的政策、技术、产业化和组织制度四方面因素差异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这一转变也对中美两国甚至世界经济发展带来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豆业的困境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一、1 996年 :中国从传统的大豆出口国转变为进口大国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最大的大豆净出口国。但是 ,在最近的 10多年里 ,大豆产量由原来的世界第一 ,退居为继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之后的世界第四 ,而且 ,自 1996年开始 ,中国已经从传统的大豆出口国转变为大豆、豆粕和豆油全面进口的净进口大国 ,中国在国际大豆贸易中的地位发生了戏剧性的下降。表 1中国大豆产品贸易量的变化单位 :万吨年份 大豆进口出口净出口   豆粕进口出口净出口   豆油进口出口净出口1983 0 3535——————1984 0 84 84——————19850 114 114—…  相似文献   

19.
大豆是中美两国贸易的重要纽带,但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中国大豆进口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文章根据2011—2020年中国大豆进口贸易数据,分析了中国大豆进口贸易现状,再运用CMS模型实证剖析了中国大豆进口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豆进口贸易波动的主要因素是增长效应,其次进口引力效应。为了稳定中国大豆进口的局面,文章从拓宽进口来源,逐步实现进口多元化,加大科研投入,加强政策扶持力度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大豆复兴     
<正>内忧外患国产大豆如履薄冰1、国产豆产量萎缩进口大豆和种植收益低是主因我国是大豆的故乡,是目前世界上非转基因大豆的主要生产国。1994/1995年度之前,我国一直是传统的大豆出口国,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对大豆及其产品的消费需求呈现持续增长态势。1995/1996年度,我国首次从大豆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2004年,国外资本大举进入并开始向我国大豆加工业渗透。当年,国内主要大豆加工企业因对国际市场判断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