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工业发展呈现日益明显的要素增长驱动型、资源能源高损耗型特征。2006年到2011年,工业增长中的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下降至1991年以来的最低点20.8%;2000年到2011年,工业增长的资源环境损耗成本由9.4%提高至14.9%(见表1)。当前,驱动要素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2.
左菲菲 《现代商业》2014,(24):153-154
本文根据索洛余值理论,运用计量方法测算出安徽省1980-2012年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且分析各种投入和因素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安徽省平均全要素生产率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10%左右,资本存量和劳动投入的增长决定安徽省的经济增长速度,而技术发展较为滞后。安徽省应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于GDP增长的贡献率,使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速度相匹配。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择使用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法测算了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要素投入驱动,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为52.7%,技术进步对经济拉动作用不足,为20.7%,且产出弹性较小,仅为0.13。技术进步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至关重要,贡献率为43%,其他因素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作用较小。同时通过国际比较发现,我国研发投入总体力度较小.研发资本存量不足,全要素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远远低于韩国等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年广东省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广东省改革开放30年的数据作基础,通过计量方法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模型进行估计回归,计算并分析了全要素生产率及资本、劳动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旨在以量化公式来反映广东经济增长质量。本文从整体上探索了广东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发展过程中显露的问题,特别根据经济增长情况分3阶段作了比较分析,发现广东省的经济增长主要是资本驱动型,其经济增长方式还处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过渡的阶段,全要素生产率的较高水平很大程度上来自体制改革而非技术进步的推动。最后为广东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提出了3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面板数据,利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对中部六省经济增长的主要要素贡献率进行了定量测度,利用层次聚类分析法,依据各省经济增长要素贡献率特征,对六省进行了归类。研究表明:江西、河南和安徽三省劳动力数量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较高,其他三省该贡献率较低,均小于10%,且人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相对较高,六省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均小于50%,说明六省增长方式都较粗放;层次聚类结果表明,江西、河南属于第一类,物质资本存量和劳动力数量贡献率较高,增长方式最粗放;山西、湖南和湖北三省人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相对较高,增长方式相对集约;安徽省则介于两类之间。  相似文献   

6.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和Tobit模型分析了2001年~2015年长江经济带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结果发现:从时间上来看,长江经济带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上升趋势,驱动因子由技术进步型向技术效率型转换;从空间上来看,长江经带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及分解在区域上呈“阶梯”分布,下游、中游、上游地区依次下降;种粮人口比重、人均粮食播种面积、单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税减免政策与滞后一期粮食价格指数对长江经济带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粮食受灾率对长江经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全要素生产率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1998年~2005年各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通过对中国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将中国的经济增长分解成要素投入的贡献、人力资本的贡献、技术进步的贡献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研究表明:我国总产出中资本投入的贡献率最大,达到了60%左右;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较大,在总产出中的贡献达35%;劳动投入的贡献率很小,只有5%左右。而全要素生产率中,资源配置效率改善的贡献最大,技术进步的贡献较小,人力资本的作用不明显。因此,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有赖于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在产出中作用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通过DEA 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在此基础上通过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GMM方法分析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的影响与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是农业技术进步效应,而不是农业技术效率效应;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并且东部、中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同样来自农业技术进步效应的驱动。完善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落脚点应是促进农村金融区域平衡发展,不断提高其服务农业实体经济增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我国工业发展呈现日益明显的要素增长驱动型、资源能源高损耗型特征。2006年到2011年,工业增长中的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下降至1991年以来的最低点20.8%;2000年到2011年,工业增长的资源环境损耗成本由9.4%提高至14.9%(见表1)。当前,驱动要素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工业资本产出效率呈下降态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我国东北三省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源泉分析,特别将经济增长分解为要素投入、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三个部分,发现推动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仍是要素投入,但是其贡献率趋势却逐渐下降,而依托技术进步的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渐上升。同时发现目前资本效率下降以及技术效率增长率下降将会对我国东北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带来一定影响。因此,本文在指出和分析这些问题的同时也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西部12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构建模型面板模型,运用索洛残差法,选择C-D生产函数,估算西部各地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表明:西部各省、市(区)全要素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总体均值小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进一步证明了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利用面板单位根与协整分析技术构建面板数据模型,以浙江为例,对服务业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及对产出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相比资本密集型行业,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行业资本弹性系数小于劳动力弹性系数;相比生活型服务业,生产型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较快,对产出的贡献率较高;服务业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及对产出的贡献率呈现不断提高态势。  相似文献   

13.
葛虹  黄袆  李玉昆 《商业研究》2006,(11):49-51
一个评价单元的等效益面生产函数是这个单元的技术效率与前沿面生产函数之积。来自于投入要素以外的经济增长(泛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就是等效益面生产函数的相对垂直移动。由此,可将一个评价单元的泛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分解为四个驱动力的代数和。这四个驱动力分别是: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改善、偏生产率的变化和规模效应。基于等效益面生产函数上的这个代数分解式既能解释经济增长的原因,又具有明确的几何意义,从而为进一步测算各驱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1998-2021年中国省际数据考察房地产投资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综合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房地产投资通过产业关联效应提高工业全要素生产率,但通过要素投入抑制了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且房地产投资水平在促进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过程中存在门槛效应。本文研究为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和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仝鑫  ;胡俊  ;李策划 《商》2014,(29):231-232
本文旨在研究中国最有活力的经济区域之一泛珠三角地区,通过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该地区九个省份工业行业2003-2012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及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指数进行测算。结果发现,泛珠三角地区九个省份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
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城市经济增长对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2004-2007年新疆主要城市的面板数据(paneldata),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分析新疆城市经济增长过程中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状况,并将其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研究结果表明,要提高新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需要同时重视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单独依靠一个方面,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将是有限的.因此,采取有效城市规划,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17.
余泳泽  李启航 《财贸经济》2019,40(1):128-143
本文主要关注城市房价对整体全要素生产率和企业个体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差异性,重点分析城市房价上涨对工业企业的"筛选效应"与"倒逼效应"。利用230个地级市数据和微观工业企业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分别检验了房价对城市整体以及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性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城市高房价显著抑制了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这种抑制效应主要来自房地产投资对实体经济资金的"挤占效应"和"资源错配效应"。城市房价快速上涨对工业企业的"筛选效应",使房价快速增长城市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一般会较高。如果对留存企业的"倒逼效应"难以抵消房价上涨带来的效率损失时,房价快速上涨累积形成的高房价与工业企业生产率之间会存在一种"倒U型"曲线关系。城市房价快速上涨对服务业企业的"锁定效应"与生产率的"侵蚀效应",使房价快速上涨及高房价城市中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较高,但城市整体生产率水平较低。稳健性分析也支持了以上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8.
一、中国要素驱动增长模式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以要素投入膨胀为基础的要素驱动型增长。根据郭庆旺、贾俊雪(2005)的测算,1978年以来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总体呈下降趋势。1978--1993年期间,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1/2;1994--2004年期间,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下降为1/3。  相似文献   

19.
《商》2015,(30)
采用基于可变规模报酬的非径向malmquist指数对2003-2013年中国30个省份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测度结果发现考虑环境约束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要优于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而如何促进效率进步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三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1996年到2006年的数据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估算了我国五个高新技术产业三资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索洛剩余和各要素对产出的贡献率,结果发现在不同高新技术产业三资企业中,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的贡献份额是有差异的,但我国总体上是属于资本投资驱动型增长。详细地分析了技术进步对不同高新技术产业三资企业产出增长贡献份额不同的原因,并探讨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我国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