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外资引进背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需要外资,外资看好中国。一方面在当时情况下,我们发展经济不仅面临着资金缺乏问题,而且在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方面也都相当落后。引进外资是我们发展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中国也极大的吸引了外资。首先当时我们给外资企业提供了一系列的外资优  相似文献   

2.
何昌贵  严辉 《新金融》2005,(4):57-57
外资并购在中国的发展时间很短.早期进入中国的外资主要是为了寻求市场份额并规避政府的政策限制。近年来在不断增长的外资并购中.制造业和金融服务业占据了主导地位,总体来说外资在中国的并购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3.
外资并购高峰突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以来,中国并购市场精彩不断,各种收购兼并事件风起云涌,在这其中外资并购独占鳌头。2006年伊始,外资更是频频出手,不断大手笔并购中国的钢铁、金融、水泥、啤酒等企业股权。一时间,“外资并购”成为炙手可热的关键词,而中国的各行各业也弥漫着并购风潮的种种气息。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外资并购法律法规的完善,外资并购浪潮风生水起,渐成气候。外资跨国公司通过各种方式在中国展开争夺,中国企业处于弱势。本文分析了国际竞争加剧背景下,跨国企业争夺中国新兴市场的战略策略。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保险业不断开放,越来越多的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了中国的保险市场。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外资保险公司的监管问题。与中资保险公司的监管不同,受到我国整体外资政策的影响,我国在外资保险公司的市场准入方面规定了严格的条件。这一做法虽然与保险监管制度的根本目标有一定冲突,但也具有其合理性,对我国保险业发展具有正面作用。目前没有必要全面否定外资政策的影响,而是应当寻找外资政策与市场开放之间的平衡点,最大限度的发挥准入监管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利用外资领域唯一国家级期刊中国外资杂志订阅单2019年定价:300元《中国外资》杂志创刊于199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主管、中国商务出版社主办、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协办的综合性刊物。本刊以促进沟通政企,服务外商为办刊宗旨,二十几年来以阐释中国外资政策法规,探讨招商引资领域热点议题,推广跨国公司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维护外商投资企业的权益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与好评。  相似文献   

7.
外资对中国的认可不仅反映在直接投资的增加上,中国企业在海外及国内资本市场上也得到外资青睐。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开放程度的日益加深,外资在中国的投资导向日渐向并购模式转变。并购,对于擅长此技的外资来讲,不愧是其进入中国的一大捷径。  相似文献   

9.
叶檀 《中国外资》2010,(17):12-12
笔者一向反对阴谋论,煽动情绪是软弱的表现。 但这不等于否认,外资在加紧中国农产品行业的布局。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不加控制,外资会通过资本与股权掌握中国粮食的命脉,正如中国大豆流通、加工领域已经出现的情况所昭示的,鉴于中国并未摆脱小农经济模式,难与专业化、资金实力强的外资较量。这不是阴谋,是阳谋,路人皆知。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中国证券市场开放步伐的加快,外资在A股市场中的占比水平逐步提高,对市场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大。研究其流动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外资流入中国证券市场的进程如果将我国证券与债券市场的外资流入历史情况综合起来看,以2002年11月QFII制度推出为起点,我们大致上可以将外资流入资本市场的进程区分为前后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马瑞欣 《中国外资》2012,(22):226-227
外资公司在中国的并购行为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这些因素反映出了外资公司的战略以及它们在中国所面临的内外部条件。其中,中国市场、资源的重要性是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直接原因;在现有风险条件下,并购是外资在中国更好的投资选择。同时,外资企业并购中国企业对中国经济具有双重性,我们必须加以正确对待。  相似文献   

12.
王益帆  李婧  彭鹏 《云南金融》2012,(7X):172-172
近年来,外资引起了我国国民的广泛关注,人们执己之词表示支持或反对,但是,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已经达到了相当规模,我们不可能立即阻止外资进入,所能做的就是分析外资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利与弊,然后汲取前车之鉴,更好的引进外资并且利用外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外资引起了我国国民的广泛关注,人们执己之词表示支持或反对,但是,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已经达到了相当规模,我们不可能立即阻止外资进入,所能做的就是分析外资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利与弊,然后汲取前车之鉴,更好的引进外资并且利用外资。  相似文献   

14.
金名 《国际融资》2004,(4):60-62
中国港口的迅速崛起,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外资游弋而来。外资看中的是中国航运市场,尤其是集装箱业务的含金量。  相似文献   

15.
林华 《中国外资》2007,(3):40-41
中国需要外资信用评级机构的技术和经验,但因为事关主权利益,一旦外资机构掌握了评级标准,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资产定价权,因而,中国本土的评级事业必须得到保护。所以,监管当局希望中外双方走到一块儿,但不会轻易让外资信用评级机构控股。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并购在我国引进的全部外资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本文在分析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现状的基础上,从并购这种形式的特点来分析并购的原因,进一步通过分析中国的特殊国情来解释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动因。  相似文献   

17.
跨国并购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经济全球化的必经之路。文章通过描述我国外资并购市场的蓬勃发展,指出外资并购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防止危害中国的产业安全和经济安全,提出在发展外资并购市场中要加强政府监管和对重点行业的外资并购实行严格审查。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外汇》2007,(10):59-62
正方外资并购对国家安全有一定好处《反垄断法》可能使改革陷于停顿陈富生(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会计系副教授)目前我国对于外资并购普遍存在几种误解:一是为什么外资对中国特别  相似文献   

19.
当前,众多外资投行对中国持"超配"观点,但在全球盈利下行过程中,市场仍存在挑战。4月以来,北上资金大幅净流入超500亿元,逆转了3月流出近1000亿的态势。在全球衰退持续、中国全面复工的背景下,外资如何看待中国这个相对而言的"避风港"?刺激政策是否需更加积极?新形势下外资如何调整中国配置策略?"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开放进程不断深入,外资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一方面,随着今年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落地,进一步扩大金融领域双向开放,为外资平等、高效参与国内资本市场提供制度保障;另一方面,依托于中国长期向好的宏观基本面,中国资本市场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和较好的发展潜力,进一步增强外资参与的积极性。外资流入,有利于资本市场参与者的多元化,提升专业化、机构化、国际化程度,吸纳先进投资理念;同时,也对中国资本市场在政策监管.风险管理等方面带来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