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美国出现一种被经济学家称为“新经济”的经济现象,引人注目。形成新经济的原因何在,成为各国政府及经济科学家关心的问题。本文从美国政府在“新经济”形式与发展中作用角度谈起,并最后总结其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新经济”的基本情况 自1991年3月起,美国经济出现持续稳定增长,成为自1854年以来美国经济史上32个周期中最长的一次。在这次持续扩张中,出现了与传统经济学相悖的现象,许多宏观经济指标已突破了基于过去50年历史模式的原有经济规律。对此,许多经济学家称之为“新经济”。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在最近曾…  相似文献   

2.
20世纪 90年代 ,IT革命带来美国经济的长期繁荣 ,出现“新经济”。而第二经济大国的日本 ,虽然拥有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 ,以及足以向全世界夸耀的人力资源优势 ,其经济却陷入长期的萧条 ,又拉大了两国经济的差距。美日经济缘何出现这样的盛衰交替 ?关键在于能否实现“新经济”,即从产业经济向网络经济的革命性转变。而在这一转型过程当中 ,日本在经济制度政策技术以及传统文化等各个方面 ,存在着深层次的结构性障碍。这导致日本经济向“新经济”的转型必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李锦成 《当代经济》2016,(30):12-14
日本在二战后经济发展经历了恢复期、高速发展期、低速发展期和停滞期四个阶段.1990年以后,日本经济被称为“失去的二十年”.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金融和财政政策可以说是触发日本彻底衰退的核心原因,尤其是财政方面1991年制定的“地价税”,要求凡是土地持有者必须向国库缴纳土地持有税,导致日本土地价格在当时加息周期背景下呈现了长期下跌趋势,创下了自19世纪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最高纪录.本文通过分析日本二战后经济发展情况,认为:日本地价税的突然征收是导致日本经济崩溃和长期萧条的主要原因,引史为鉴,建议中国政策制定方面要审慎考虑和推动中国房地产税.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将美国网景公司、雅虎公司等网络企业的诞生作为新经济的萌芽,其基础是网络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但是,直到 2000年 1月 14日,美国在线兼并时代华纳才被视为新经济产业化的开始。新经济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又一次飞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如何立足传统经济向新经济转型,是世界上许多企业面临的课题。 作为传统经济,房地产业也开始在新经济的浪潮中寻找自己新的发展空间。近日,北京著名的房地产商--今典集团与北京电信签定协议,合作共建今典花园、今日家园“数字北京──网络家园”样板工程,这一案例被认…  相似文献   

5.
《2012年美国新经济指数》报告为了测量美国各州的经济结构,根据新经济的典型特征和发展重求,使用一系列指标对美国50个州的经济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马萨诸塞州因拥有众多由世界项级大学支持的软件、硬件和生物制药公司而排名第一。基于评价结果,报告提出了减少零和竞争、刺激“双赢”经济效果、支持制造业竞争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该报告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地方经济发展应关注开放和协同,新经济发展应关注经济结构的合理性、应重视人才培养,高科技企业是引领新经济的主力舰。  相似文献   

6.
美国经济自从1991年3月摆脱经济衰退 以来,开始迎来了二战后最长的增长期。其增长的主要动力是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并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经济”,被广泛认为率先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美国经济出人意料的持续繁荣,使人们对新经济深信不疑。就在新世纪之初,许多人还对美国经济在2001年的表现预测极为乐观,但事实显然与人们的良好预期正好相反。2001年美国经济明显下滑,制造业疲软,失业率上升。去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增长率仅为1.1%,为5年来最低水平;l月份个人储蓄率降到负1%,为…  相似文献   

7.
“新经济”一词始见于90年代中期的美国,与之伴随的是美国经济123个月的持续增长。美国经济进入巅峰状态之际,新经济潮流迅猛,势不可挡。然而,新世纪开局,美国及世界经济遭遇增长减缓之痛,特别是“9·11”事件的发生将美国经济推进了阶段性调整的灰暗之隅。进入今年,美国经济以强劲之势走出低谷,出人意料地实现高增长,而对其背后成因的研究重新唤起世人对新经济的兴趣,其未来走向再度成为关注的焦点。依笔者之愚见,新经济只是大潮初起,其生命力蓬勃旺盛,前景看好。同时,新经济的发展亦对我国提出了诸多严肃的课题。与美国经济…  相似文献   

8.
《经济咨询》2007,(6):35-36
《中国财富》用一组文章介绍了日本从60年代到70年代搞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1960年,日本池田内阁为了推动日本经济的发展,采纳经济学家下村治的建议,宣布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这场新经济运动成为日本经济起飞的基础和转折点。1967年日本提前完成翻一番的目标,国民收入增加了一倍。1968年,日本成为西方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2大经济强国。到1973年,国民收入甚至增加了2倍。日本从此诞生和形成了一个强大和稳定的中产阶层。  相似文献   

9.
“新经济”究竟“新”在哪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树成  李实 《江南论坛》2000,(10):29-30
就美国已经发生的情况看,“新经济”的“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就技术层面和微观层面来考察,新经济“新”在它是一个创新的“蜂聚”时期,一大批新兴的高科技中小企业应运而生,迅速崛起。当前正在推动经济发展与增长的信息技术革命,主要是以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为主线(下一阶段的新技术革命可能是生物技术革命)。这一信息技术革命,首先经历了一个技术发展的长过程。在从二战结束时起,经过50年代、60年代,直到70年代的三十多年里,技术本身的发展尚未达到创新“蜂聚”的程度。到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个人计…  相似文献   

10.
“新经济”(New Economy)这一概念,在美国兴起,随后迅即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与使用。在中国,“新经济”一词也正在被越来越多地使用起来。究竟什么是“新经济”?我们可以从“新经济”中借鉴什么?新经济会给世界、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变化?这是我们在投入到新经济的浪潮之前应该弄清的。究竟什么是“新经济”自1991年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长达110个月(9、2年)的繁荣。这是一个打破历史记录的超长增长周期。与经济高增长并存的,是低失业和低通胀。在60年代和70年代的美国,失业率的下降带来的是通胀率的上…  相似文献   

11.
“新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英国科学家预测,几年后电子商务这种商业模式将再创全球范围的经济增长奇迹,网络技术领先的国家,将最可能从这种网络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中受益。为此,英国有关方面已开始认真研究和评估这种新经济的内涵和影响。我们也应当为认真研究与评估“新经济”的内涵与影响,提供—个比较正确的导向。 一、什么是新经济 所谓新经济是建立在信息技术或网络技术和知识创新基础上的一种经济。从现代阶段新经济的内涵和实质来看,就是以高科技、信息、网络、风险投资、知识为其重要的构成部分和主要经济增…  相似文献   

12.
<正>“新经济”一词,主要是依据美国经济自1991年3月以来近十年的持续发展的新特点及态势而提出的。所谓“新经济”是指以信息革命和新一轮科技创新为生长点、以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为背景、以全球化大市场的拓展为基础的经济。新经济同传统经济的主要区别在于新经济使产业结构进一步软化,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于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信息产业。在新经济中,支持经济增长的核心资源不再是资本和劳动,而是知识和创新;新经济的效率作用取决于知识和信息的传播,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整个经济和社会范围的传播。新经济的本质特征是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明显增强。具体说来新经济具有以下几个特征:新经济是以全球化、信息化为发展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和技术创新是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二战后日本因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导致美国发生贸易逆差,致使美国经济发展受阻,美国等国通过“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升值。日元升值使日本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给日本带来巨大损失,成为日本经济衰退的祸根。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中美贸易摩擦加大,国际环境迫切要求人民币升值,这一现象隐藏着美国等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真正目的。日元升值对我国人民币升值问题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入关”后经济政策的调整及实施二战前的日本经济与欧美各国相比是脆弱的。为了保护本国产业 ,日本政府于1931年修改了关税税率法 ,对棉纱等制品实施保护关税 ,以控制进口 ,并且 ,这样的保护政策一直持续到二战后。由于日本政府一直实行国家统治经济政策 ,外国商品进入日本市场非常困难。二战后 ,随着西欧各国和日本经济的复兴和发展 ,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相对下降 ,1958年起美国的国际收支转为赤字。而此时 ,西欧各国的贸易自由化率已达到83%,而日本尽管1955年加入了关贸总协定 ,但是由于日本原则上仍然通过外汇预算来限…  相似文献   

15.
新书架     
日本MBA华人协会经营管理研究丛书《日本经营神话的复苏?——现代日本经营管理模式的研析与探索》李克主编罗延道关煜平徐红光徐大军副主编日本模式曾经被后发展国家引以为经济赶超和发展的经典样板,国际学术界也热烈地讨论过这种新经济发展模式。但是1990年代后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衰退的困境,这一状况被广泛地称之为“日本问题”。这一系列的变化不得不引起人们对经济发展战略和体制模式的反思,特别是“技术模仿与创新”、“制度模仿与创新”之间的相互关系的重新思考。本书通过对日本经济发展模式的分析和思考,从多个角度对日本经济发展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假定美国确实有一个“新经济”,将讨论其事实根据,考察围绕“新经济”的争论和证据,探讨“新经济”的出现-如果它确实存在-可能对世界上其它地区包括亚太地区的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亚太经济:1997风景线杨厚兰回首1997年,美国经济的强盛,中国经济的兴旺,日本经济的疲惫,东盟经济的挫折,形成了亚太经济的独特风景线。展望前景,经济学家们仍然在给我们描绘着一幅乐观的图画。美国:领导“新经济”潮流美国经济自1996年3月走出低谷之...  相似文献   

18.
从18世纪末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开始,“世界工厂”的称号几易其主,二战前后,美国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上世纪80年代,“日本制造”经历辉煌。改革开放50年来,中国产品风靡世界,“中国制造”日益成为世界性话题。印度也为成为制造业大国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9.
在亚洲金融暴后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形势下,以美国为代表的新经济现象成为经济学研究的热点,但面对美国经济增长减速的现实,经济学者对新经济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如果联系工业经济的发展历史、近期国际资本的流向、新经济推动的技术创新和对生产率的影响,就会对新经济的发展趋势得出肯定的判断。  相似文献   

20.
日本自泡沫经济破裂以来十年有余,迄今还未能在经济金融领域真正理出一个头绪。美国在金融自由化的前提下,一直用所谓的美国式的“世界标准”捆住日本人的手脚,日本也正在推行用所谓“国际会计准则”进行的金融改革。然而,这种改革能否成功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同时,我们也应借鉴日本的经验和教训,化解在金融自由化过程中给中国经济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