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语言迁移现象在外语学习中非常普遍。语言迁移主要分两种:正迁移,负迁移。前者促进外语学习,后者阻碍学习。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语言迁移现象,帮助学生消除外语学习的干扰因素。  相似文献   

2.
王莹 《黑河学刊》2005,(2):68-71
虽然每种语言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但各语言之间仍然存在着相似之处。根据语言时比分析理论,这些相似之处时外语的教与学起到了推动的迁移作用。英语和汉语在连读、弱化、同化、省音等诸多语流音变方面存在着相同或相似之处。时比、分析这些相同或相似点可以促进英语口语的教与学。  相似文献   

3.
马冬 《理论观察》2009,(6):114-116
补缺假说将语境与迁移置于交际的核心地位,研究语用因素对语言交际的动态影响。语境包括外部语境和内部语境,这二者的区别即是"补缺"发生的原因。语言迁移是学习者已经存在的母语知识对外语的习得和发展的影响,包括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是指在外语的语境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母语的影响而借用母语的某些形式而这种借用正好符合外语的习惯,即借用的结果是正确的;而负迁移是指借用的母语形式不符合外语的习惯,或者不被使用该语言的本族人所接受。语言的负迁移是语用失误的重要因素。迁移效应造成的语用失误可以分为五类:言语行为的迁移、会话原则与会话蕴含的迁移、礼貌策略的迁移、价值观念的迁移以及语言文化的联想意义迁移。  相似文献   

4.
王巍 《黑河学刊》2013,(10):155-155,180
语言负迁移现象是指母语的语言规则不符合外语的习惯,对外语学习产生消极影响。负迁移造成的认知错误目标语读者的理解偏差或原有语言承载有效信息的流失等。汉译英中几种常见的负迁移现象进行了归纳总结,结合作者在翻译实践中的些许领悟,为译者和英语学习者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姜宏 《理论观察》2010,(1):112-113
补缺假说是我国学者王初明教授提出的一个外语学习理论。该理论指出语境在语言学习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母语语境知识的补缺会引起母语迁移。本文从补缺假说理论出发,从语境的角度重新审视外语学习,阐释了该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并对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迁移理论认为在母语和外语有差别的地方,学习者的母语知识会干扰外语学习;而在母语和外语有相似之处的地方,母语则会对外语学习起积极的帮助作用。母语迁移是外语学习中无法避免的现象。在全面对比、分析汉语负迁移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影响后,提出了在教学中防止汉语负迁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负迁移是双语学习中的常见现象,但是外语对母语的负迁移现象尚未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如何能在提高外语能力的同时不损伤母语的写作能力已经成为语言教育界关心的新话题.目前,国内外语教师撰写的学术论文中的外语负迁移现象日趋严重.关注这一现象并剖析其产生原因,可以有助于提高外语教师的汉语写作质量,在一定程度保持汉语的纯净性,也使其学术思想能更好地传递给读者.  相似文献   

8.
对比分析理论的实质就是深入观察两种不同语言间的差异。对比分析以迁移理论为心理学基础,要学会正确认识利用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英汉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生产劳动方式、个人隐私等方面。对比分析法是能获得较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语言迁移的角度,考察中国英语专业学生法语写作中的词汇错误,探讨在第二外语学习过程中母语和第一外语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法语的过程中,同时受到汉语和英语负迁移的影响;汉语负迁移多于英语负迁移;同时,英语也对法语有正迁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写作能力是语言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同时也是一项最难掌握的技能。就外语学习(包括二语)来说,由于学习者已经养成了母语的语言行为习惯,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新的语言习惯的形成就会不可避免的受到旧的语言习惯的影响,也就是要受行为主义心理学中迁移规律的约束。  相似文献   

11.
由于英语和法语的历史文化渊源和语言语系联系,学生在第二外语法语的学习中会产生迁移现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比分析英语在法语语音学习、词汇学习及语法学习中的迁移作用,充分利用正迁移,尽量避免负迁移,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母语迁移是一种"跨语言影响",在二语习得中始终存在,无法避免。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我们既要注意母语对外语学习的促进作用,同时更要注意它的干扰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从实际情况出发,既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母语来促进外语学习,也要引导学生积极地运用英语进行思维,培养学生英语交际的习惯,充分发挥正迁移的作用,努力遏止负迁移的发生,最终提高英语学习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纪全艳 《发展》2010,(2):133-133
人们在学习和掌握外语时,经常要经历一个“自觉到不自觉”的过程,即先要借助本族语的表达方式和思维,然后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逐步改用外语表达方式和思维。在外语教学课堂环境下,学习者的母语对外语的习得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母语的语言形式和结构经常也会不知不觉地迁移到学习者的外语学习当中。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理解和学习迁移知识并掌握对应的处理方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陈茜 《湖北经济管理》2008,(23):128-129
随着近年来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图式理论被逐渐发展成一个重要理论.它是心理学与语言学研究结合的产物。这一理论已越来越多地被外语教育工作者关注并成功地应用于教学。本文在简要介绍图式理论后,分析了图示理论在培养外语学习者在阅读、听力理解、词汇记忆等语言技能上的突出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国娜 《黑河学刊》2014,(12):56-57
根据语言正负迁移理论,中国人在学习俄语的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整理并分析这些错误,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俄语这门语言。本文从音位、清浊辅音、音节、拼读等方面来剖析中国人在俄语研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语音方面的错误,使学生们更好的理解并避免此类错误,以便更加富有成效的学习俄语。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中以语言迁移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语言迁移的种类,探讨了中国的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汉语负迁移现象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认为在教学中应重点分析英汉在语音、形态、句法结构、篇章结构的差别和中西文化的差异,从而使学生避免汉语负迁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了情感过滤假说。根据情感过滤假说,情感主要在学习动机、自信心、焦虑等三个方面对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习得具有重要影响。而学习者口语训练又是语言习得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该理论来提高口语课堂教学的效果则是我们外语教师所关心的问题。作者将以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的情感过滤假说为理论基础,探讨这一理论在口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重点揭示"情感过滤假说"对大学英语口语训练活动设计的启迪。  相似文献   

18.
关薇 《理论观察》2011,(1):108-109
年龄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效果的个体差异重要因素之一。二语习得的“关键期假说”理论认为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是从2岁开始到12岁之间。我国英语教育受此理论影响已呈低龄化态势,但外语教学界对早期英语教育带来的利弊等问题一直争议不断,年龄与语言学习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我们应在关注外语学习年龄问题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关键期因素并不是制约和影响外语学习的决定因素。我们应该既要重视关键期的积极作用.又要避免夸大关键期对外语学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顾琦 《黑河学刊》2011,(2):53-54
语言磨蚀是语言习得的逆过程。在多年研究成果中,语蚀对象的选择性、关键阀值、再学习的优越性的理论对我国的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大学英语教学者应该适当调整英语课堂教学方式、尽可能提高学生语言磨蚀前的英语水平、开设后续课程等,从而有效帮助学习者减少语言磨蚀,提高外语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关系,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同时又受到文化的巨大影响。在语言的交往过程中,又以多种而复杂的方式和文化联系在一起。文化现象是外语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学习语言的过程同时也应该是学习其语言文化的过程。文章通过中英语言(特别是词汇)对比了解其文化差异,了解中西方的自然环境、生产劳动、宗教信仰、历史典故等多方面对语言的影响,使外语学习者在学习时更有意识地进行跨文化语言对比,冲破语言和文化障碍,更有效地、准确地掌握和使用外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