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创业型经济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驱动力的趋势下,以广西天等县农民创业者为研究样本,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创业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试图在较为全面地梳理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创业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农民创业方式的探索增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的实现路径,为切实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贫困群体的主体发展能力和科学选择脱贫致富方式提供新的思维视域。  相似文献   

2.
黎进红 《中国经贸》2010,(18):121-122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农民政治参与情况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紧密相连,改善和优化少数民族地区农民政治参与路径是实现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安定、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农民政治参与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制度创新的视角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少数民族地区农民政治参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少数民族地区农民政治参与途径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我国的少数民族大都聚居于边远的农村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凸现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新农村,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民族经济,增加农民的收入;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发展;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人民的民主权利;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使之有利于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深刻的变化,但是,也面临着严重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和资源性约束,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问题更加突出.改变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落后现状的对策是: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建立一支精干的少数民族村干部队伍;加强政策、法制宣传,提高少数民族农民主人翁的责任感;加快发展农村公用事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该文对南京市郊区(县)农民创业情况的全面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创业者总体受教育水平不高,以中青年男性为主,以非农产业为主,以个体经营为主,收入水平约为普通农民家庭收入的2至4倍。研究还表明.影响农民创业的因素包括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打工和特色产业集聚对农民创业的诱发、地方政策激励强度等。离市中心和工业集中区越远,农民创业比例越低;农民转移就业率越高的地区,农民创业登记率相应也高:地方政府政策激励越强,农民创业热情也越高。  相似文献   

6.
黄骏  邱仁富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4(11):168-171,193
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石和源泉,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变革是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变革是由内外因的共同作用决定的,表征为新时期我国新型农民的精神需要和农村传统文化自我价值提升的诉求;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变革必须正视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全方位推进农村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变革,必须在凸显乡村特质的同时重塑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传统,着力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的创新,强化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多元文化的交流与互动。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新疆少数民族农民教育收益率的具体情况,本文在新疆六地市农民入户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对新疆少数民族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情况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明瑟收益函数方法对新疆少数民族农民的教育收益率进行了计量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农民收入中,外出打工收入对新疆少数民族农民的收入水平具有重要影响;性别差异对新疆少数民族农民的教育收益率影响显著,且整体教育收益率随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呈近似“u”型结构。而且新疆少数民族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教育收益率与国内其他农村地区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相似文献   

8.
<正> 一、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1.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改变少数民族地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根本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由于长期受城乡分割体制的影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更加明显。2001年,湖南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50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783元,仅为城镇居民收入的27.42%,城乡居民收入比率为1:3.6,比全国同期城乡收入比率1:3.1高出0.5。2001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44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792元,农民收入为城市居民收入的40%,城乡居民收入比率为1:2.47;2001年,湖南城市居  相似文献   

9.
周萍  闵惜琳  蔺楠 《科学决策》2021,(11):66-80
加入行业协会有益于农民创业吗?文章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分析行业协会经历是否在提升农民创业绩效和创业幸福感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探讨了市场化程度的调节作用.使用2016年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数据,实证研究发现:(1)加入行业协会对农民创业者的创业绩效和幸福感有显著正向影响;(2)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行业协会经历对农民创业绩效的促进效应更显著;(3)市场化程度对行业协会经历与农民创业者幸福感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文章从提升农民创业成效的角度拓展了行业协会公共职能的研究,并且补充了农民创业绩效和创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同时为政府相关部门推动农民创业的政策优化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0.
资助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创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创业是解决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资助问题的有效载体,在加强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利用好政府的政策支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强化创业个体的能动性和积极性,是当前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的三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12年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民培训调查情况,文章结合动机理论和诱因理论建立理论分析框架,以解释产业发展对农民培训供需契合度的影响作用,得出产业发展对提高农民培训供需契合度具有促进作用;利用调研数据采用多元排序选择模型实证检验了理论分析结果。研究表明,通过发展少数民族地区产业可以有效提高农民培训供需契合度,是地方政府增强农民培训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顾益康 《浙江经济》2007,(13):15-16
要坚持创新强农,把浙江农业建设成为有强大市场竞争力、能让农民致富的可持续发展的高效生态农业;要坚持创业富民,把中心镇培育成为吸纳更多农民创业致富的繁荣兴旺的小城市[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的综合国力逐渐增强,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但与其他地区相比,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仍然较弱。为了增加经济收入,很多少数民族的农民选择外出工作,在此背景下,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群体。在民族混居环境下,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厌学问题严重,主要原因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同学老师的不理解和不重视以及社会原因。为解决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厌学问题,应该普及少数民族相关知识、提高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加大少数民族的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14.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董辅近日在题为“西部开发中几个利益关系”的专题演讲中具体阐述了急需正确处理的三个利益关系。一是少数民族和汉族的关系问题。中国的少数民族80 %在西部地区 ,应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 ,增强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训 ,同时要支持少数民族兴办民营企业 ,尽量让少数民族参与到西部开发中来。二是资源开发和资源产地的利益问题。当前西部一些地区 ,资源开发的结果是资源产地得不到好处 ,还会带来生态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 ,而一旦这些不可再生的资源消失后 ,会产生更严重的后果。三是东西部之间利益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江苏省镇江市29个高学历职业农民的调研,分析了高学历职业农民创业的原因,探讨了高学历职业农民创业成功的影响因素,对高学历职业农民的创业特点做了重点分析,从经营管理能力、群体数量、收入水平、社会作用等方面探讨高学历职业农民的创业特点。针对高学历职业农民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精准扶贫相关制度,分析了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民创业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加大资金投入,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完善相关政策;创新农民创业的新思路,培育网络新型职业农民;聘请相关专业人士帮助农民创业。  相似文献   

17.
通过"学习支持服务问卷"(LSSQ)调查少数民族地区学习者376人,统计结果显示:学习者学习动机60%多为了获取知识和提高学历,35%为了工作需要;近70%参加入学教育并认为效果良好;40%和60%反映学习资源能够满足和基本满足学习需要;利用文字和光盘资源近40%;参加面授课程辅导或网上学习60%;70%有上网条件,30%无上网条件;面授辅导、网上答疑和自主学习分别为35%、41%和53%;及时评价学习和师生交流问题各33%和61%。少数民族地区学习者具有学习动机强烈等潜能优势,但存在资源奇缺和学习支持服务困难等问题,建议加强少数民族地区远程教育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陕西省农民收入增长现状、存在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促进农民就业创业的八条建议:调整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把农民就业创业增加收入摆到首要位置;增加人力资本投入,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农民工的素质;搞好城乡统筹,完善社会保障,加大依法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执法力度;加大投入,提升城市教育承载能力,保证农民工子女入托就学;调整利益分配,明确用地责任,切实做好失地农民的就业创业;落实户籍改革政策,搞好均等服务,推进农民工市民化;鼓励扶持农民工回乡创业,培养现代职业农民,促进小城镇建设;搭建平台,通力合作,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和进城未就业青年农民的特殊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老区建设》2008,(11):17-17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认为,一些地方对农民工回乡创业的重大作用和意义认识还很不够。有的认为农民工回乡创业是“小打小闹”,对县域经济发展、财政增收作用不大;有的认为还没有到引导农民工回乡这个阶段,现在提这个问题为时过早;有的认为,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与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有矛盾。然而事实上,农民工回乡创业正在以其特有的方式,在带动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加快不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推动中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给家乡发展带来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20.
在全民创业的大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的创业项目尤其重要,同时,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的创业素质业决定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本文以创业胜任素质模型理论为依据,通过使用关键事件访谈法及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北省石家庄、保定等地区的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实地调查,并且利用统计软件spss和lisrel对胜任素质进行实证分析及检验修正,构建新型职业农民的创业胜任素质模型,进而提出新型职业农民素质的提升路径,为政府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素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